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士兵非正式群体是军队基层单位中的“微型社会磁场”,是一种对军事组织的整个水平有重要影响的小群体现象。本文以进入现役一至五年的男性青年为基本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复合样本规模N=2180),就士兵非正式群体中核心角色的实际发育状态、士兵对这种重要互动对象的基本角色期待以及现实中的角色特征等问题,对这类小群体的核心成分进行了多层面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获得工作——是青年期的第一愿望,因为只有工作才能为青年甚至在少年期就萌发的愿望——自由参加社会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交往基础。但实际上,对于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当他们一经成为“公民”而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中时,他们就一刻也摆脱不掉社会和经济的冲击。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一段时期内,适用于青年生活经验的主要字眼儿将是:“物资匮乏”、“失业”、“不充分就业”、“焦虑不安”、“被动防守”、“实用主义”、甚至是“仅求糊口”和“勉强存活”等。虽然这里说的主要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但事实上,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青年在接受一定的教育之后,寻求职业,总不是一件轻松的容易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从父辈那里继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年偶集群体及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偶集群体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涌现出来了。青年偶集群行为问题愈来愈严重地困扰着整个社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青年偶集群体的定义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种。以群体的规范程度为标准,它可以分为三种:青年正式群体、青年非正式群体和青年偶集群体。这三种群体既有区别,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谓青年偶集群休是指由于某一“重大”事件或者社会问题,激发了青年的“兴趣”,在他们心中产生了特殊反应,因而自动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松散的、暂时的青年群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能够扮演独特社会角色、发挥特有社会功能的关键在于这一群体能够成长为成熟“社会人”.而大学生成长为成熟“社会人”的必然要求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维持.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信仰的缺失与错位,不良社会思潮尤其是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泛滥以及社会责任实践不力日益成为制约其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确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营造培育成熟“社会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载体作用,有效克服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制约因素,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成熟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作为群体意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青年群体情感的变化,必然要反映时代发展的脉络。反过来看,在青年这种群体情感中,必然要表露出他们对诸种社会生活现象的或是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态度,而在决定这种态度的认识观和价值观中,又渗透着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依据这一线索,我们就可以透过青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去分析和追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轨迹,揭示出与其相关联的社会根源所在。随着十年动乱岁月的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政治上、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以及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全面实行,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孕育着一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将成为人类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的人生课题。青年生存依赖生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文环境的改善;青年发展依托自身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质量。 参与是青年人生路上的助跑器。就中国现实社会的新生代而言,虽然,他们缺少上几代人参与“政治运动”的经历;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与成人群体有着同样生活体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新的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青年  相似文献   

7.
尽管有许多青年人对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才能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清楚,尽管理论家们、青年工作者们对青年的“自我实现”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论界说、认识和评价,但“自我实现”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我国当代青年中火热了那么一阵子。就是时至今日,虽然已很少见那许多荒诞不经、迷蒙茫然的口号,很少闻那许多怅惘,徬徨、困惑中的呐喊,但是,“自我实现”的潜流几乎却在每一个青年心中不停的起伏、奔涌、沉淀。而且我们在分析追寻当代青年中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个案的源头踪迹时,我们就会发现,几乎不同程度的都与青年“自我实现”的人生观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因此,我  相似文献   

8.
一)众所周知,青年研究发端于青年问题的滋生;青年文化研究肇始于青年文化现象的繁杂及青年越轨文化的盛行。社会各阶层对于青年问题及青年文化问题的关注,必然导致学术界对于“对象问题”的聚焦。七十年代末“第三代”、“第四代”始终占据着社会问题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9.
青年本质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历经对青年现象研究之后,理论界正在探求从本质论出发的青年学。然而,研究一开始便遇到了青年本质定义的多样化,需要我们作慎重的抉择。“功能说”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中一部分最积极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角色说”认为,年轻人开始工作并开始建立家庭,他就不再是青年了,而不同阶层和不同类型的青年人,开始工作和成家的时间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说”认为,青年是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变的时期,青年年龄的界限是客观地由其发展的某些阶段所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与青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在青年中所占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一句话: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有青年。那么音乐与青年的关系是什么?音乐在青年成长中起什么作用?当代青年对音乐有什么需求,共青团组织如何根据青年这方面的需求做工作昵? 一、音乐的特点与青年的特点有天然的联系,音乐最容易拨动青年人的心弦,爱好音乐是青年的天赋。 1、青年期随着脑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强化,尤其是社会实践的增多,情感较少年期  相似文献   

11.
“反劳动”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是青年群体在面临新型劳动环境下表达内心焦虑的文化符码。青年“反劳动”文化的出现与传播,一方面映射出青年一代对劳动意义的认知偏差、自我认同焦虑感的发酵与承担时代使命责任感的隐退,另一方面其背后蕴含着理性祛魅、自我治愈与价值回归的正向意义。因此,要以青年“反劳动”文化的流行为契机,在社会维度营造“劳动幸福”的社会氛围,在个体维度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引导青年一代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与担当者。  相似文献   

12.
上海正在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作为最敏感的群体,青年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含义,并设法使自己适应这种变化。新近组建的共青团上海市委信息调研网络对各行业青年的调查和信息反馈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择其大端,有这样几个方面: 对不良社会现象的忧虑与思考 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守职业普遍规范、无视公共秩序、不讲人格良心等不文明现象,上海青年普遍强烈反对,表现了现代化大都市青年对文明的追求和责任感。雅桑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小朱说,“联想到近年来,上海和其他一些城市不止一次出现暴徒当众施暴无人敢上前制止的事件,社会的正气、公民的责任感都到哪里去了?这在一个文明的、现代化的城市是极不应该发生的。当前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是非常‘到位’,也是非常必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香港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消费亚文化。在香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亚文化受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心态的刺激,以及外来青年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我们考察香港青年发展的“窗口”。本文根据香港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研究报告,对这种亚文化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一、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产生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是香港现代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有的香港学者认为:“在60年代以前的香港社会形态及传统道德中,‘年青人’或‘青少年’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社会成员只有三种——‘儿童’、‘成年人/大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参与: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参与是指青年个体或群体表达其利益需求并藉此获得特定利益的行为。就表达和争取的利益性质来看,我们可以把青年的参与分为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和文化参与三种。所有具体内容的参与都可以归属到三者之一或之二或之三中去。 就我国来看,青年参与的出现始于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对封建主义展开了急风暴雨般的进攻,唤醒了一代青年知识者和青年学生。一支生气勃勃的文化革命大军同腐朽、愚昧的封建势力展开了一场新、旧思潮的大激战”.“五四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通过共同的生活、劳动、学  相似文献   

15.
杨洁  刘美涛 《学理论》2012,(14):187-188
在孙中山先生看来,"中华民国"的女性,作为国民的一份子,应当享有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利来参与国事,同时通过料理家事,扮演好"贤妻"、"贤母"的家庭角色进而成为革命事业的助手。孙中山先生对"女国民"的角色期待是既"管国事"又"理家事",以"受教育"必然地服务于这两大职能,这种女性观大大加速了女性登上社会舞台的历史进程,促进了女性的觉醒和解放。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相关数据,探讨家庭背景对青年群体住房资助获得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城镇户籍及本市户籍的青年群体在住房资助获得上更具有优势;购房时不同年龄群体在获得父代资助上差异明显;相比于中老年群体,青年群体获得更多父代资助;在青年群体中,家庭背景对住房资助获得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些发现揭示了家庭背景对财富代际传递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变化趋势,对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的住房分层与财富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青年群体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它是青年社会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由于青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趋群的意识和结群的要求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因而表现得特别强烈和典型。探讨青年群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因此,青年群体的研究,就成为青年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青年群体的含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一些讨论。他们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成果,对青年群体加以解释,成效是明显的。但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界说远不甚明晰、  相似文献   

18.
共青团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庄会宁“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党站在这样的高度重视青年,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赢得青年?前不久召开的共青团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共青团要更好地把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促进青年学生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社会职责。这种角色和社会职能的成功实现对人才的素质发展和推动两个文明的进程有着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因此,在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时期,学校应当着力开发青年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智能等,并通过知识传授和多元化载体,促使青年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能得以最充分发挥。这是学校教育的终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此,我国教育工作者应有足够的认识。一、创造性思维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创造…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英)泰勒在1871年曾将文化简单归纳为“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这个定义被后来的学者普遍采用,若将这个定义推而广之,青年文化即是青年群体所具有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在社会文化中是否存在着青年区别于成人的文化呢?现代社会人们日益认识到它的存在。在特殊的历史阶段青年群体以运动、骚动的形式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在非特殊的历史时期青年以夸张的情感,独特的语言、音乐、绘画、服饰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正是由于青年文化对成人文化的影响作用,才使现代社会既兴奋又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