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巴根 《法学家》2005,(4):141-148
对"后私有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问题与国有企业的财产处分和所有权的转移密切相关,是补贴与反补贴税研究领域里的新课题,也是深入研究补贴和反补贴税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专门对"美国对英国钢铁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案"(以下简称英国钢铁案)中美国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在明确解释<补贴与反补贴税措施协定>(以下简称<反补贴协议>)的相关问题时,本案中出现的论点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之间关于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进而可能导致双重救济的争议,将反补贴税金额的确定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这场争议中,两国主管机关以补贴金额确定反补贴税金额的传统做法受到质疑.关于反补贴税金额的确定问题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学说:资源有效配置说以补贴金额为标准,竞争权利保障说则以损害为标准来确定反补贴税的金额.尽管存在差异,但这两种学说均遵从契合性原则.但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法律框架和核心概念并不支持契合性,而是要求主管机关征收“适当”金额的反补贴税.因此,主管机关应当从反补贴措施所体现的矫正正义着手,依补贴类型的不同确定补贴的可谴责性,并结合损害情况最终确定“适当”金额的反补贴税.  相似文献   

3.
原产地规则探析--兼评我国新《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政治与法律》2006,(1):110-116
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基础性的法律地位,它广泛适用于反倾销、反补贴、政府采购、贸易统计、国别配额等贸易措施的实施,已成为影响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新颁的<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较之原先实施的原产地规则有长足进步,但还应根据WTO<原产地规则协议>,在借鉴发达国家立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加以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全球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形势需要,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SCM协议针对补贴与反补贴制度的双重法律性质提供了一套国际规制方案,在此框架下如何定位中国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首先应在制订国际贸易规则上争取主动权;其次要尊重和利用WTO,完善国内补贴和反补贴制度;再次应在绿灯补贴和黄灯补贴上做文章;最后应充分利用经济转型国家身份,同时为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5.
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1条中界定了补贴提供主体,但是并未对其中的“公共机构”概念予以厘清,从而导致各国因对之理解不清晰,加剧了补贴与反补贴国际贸易争端.对于公共机构概念的认定,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国家贸易关系的理解,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未预见的发展“作为启动保障措施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措施作为一种进口紧急措施,具有严格的实施要件.由于GATT第19条的"未预见的发展"在<保障措施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因此,就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形成了"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主张.在近年的案例里,WTO趋向采取"肯定说".但"未预见的发展"作为主观要件不仅自身存在缺陷,而且从国际法、国内法、判例法三个角度来看,也应不再作为启动保障措施的条件.它的适用不仅和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发展方向相悖,而且也会给WTO的稳定性带来更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张书林 《河北法学》2015,(1):147-154
H.R.4105法案旨在为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提供法律依据,也是作为其履行WTO争端解决机构对DS379案裁决义务的回应。但该法案存在以下重大问题:其一,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的溯及力条款有违宪嫌疑,且与WTO规则不符;其二,防止重复救济举证责任规则不符合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规定;其三,法案两部分不同溯及力规定导致的差别待遇不仅有违法律平等保护原则,也违背了美国在WTO下的义务。该法案对生效前和生效后输美产品都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中国应针对法案本身的"硬伤"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力争把法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出口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将会很快把反补贴法适用于我国。本文在阐述外国对我国的反补贴形势和我国补贴与反补贴的立法与实践及其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差距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文煌 《中外法学》2011,(3):518-535
侵权法上的假设因果关系问题古已有之,它涉及的是损害层面的问题。在确定损害范围时应否考虑假设因果关系的影响,取决于对损害本质的认识和对损害计算时间点的设定。对损害本质的认识是假设因果关系可否修正损害范围的前提,它影响了损害计算之时间点的设定,而损害计算时间点的设定则决定了假设因果关系修正损害范围程度的大小。损害范围的具体确定与损害的类型、假设原因的作用效果、假设原因的可归责性相关:在持续性损害中假设因果关系对损害范围具有修正可能性;假设原因的作用效果决定当事人之间分担损害的不同格局;如假设原因属于不可归责于第三人的事实,则应考虑假设因果关系对损害范围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赵立韬 《河北法学》2007,25(10):197-200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反补贴调查情况剧增和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步确立,我国现存的某些产业补贴措施的影响,正在由潜在危胁转化为现实危害.进口国具备了同时使用"反倾销"与"反补贴"两种手段和其他的保障措施,来限制中国的产品出口的条件,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反补贴已经成为将WTO协议及相关规则融入我国法律体系和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04,22(4):9-12
补贴和反补贴协定属于货物贸易部分,WTO成员协商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农业协定》。WTO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反补贴措施作出了特别规定,对禁止性补贴救济措施作出了专门规定。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中对反补贴作出了具体承诺。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中国正在实施《反补贴条例》。  相似文献   

12.
美国商务部新近颁布实施的《补贴税调查程序中有关利益和专向性的修订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SCM协定》的规则和实践不符;该修订规则缺乏《SCM协定》中有关提供补贴的适格主体的内容,把汇率低估视为补贴的做法与《SCM协定》行为要件“财政资助”和结果要件“授予利益”的规则和实践也不相符;而把有跨国购买或销售行为的企业视为专向性考察中的一组企业的规定也与《SCM协定》的规则和实践相左;另外,修订规则将汇率低估视为补贴也缺乏国内法的依据。修订规则为美国肆意征收反补贴税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武器。我国应该在美国国内司法体系和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架构下挑战这一修订规则,纠正美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GATT‐WTO system has been attacked for being at best indifferen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t worst hostile to it. However, rather than being an environmental foe, the GATT‐WTO system is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in many respects. Several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greements — the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the 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he 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and the Agreement on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 not only permit but encourage WTO member‐countries to implement national programs and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ree from WTO interference. Multilateral initiatives through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WTO, as opposed to unilateral bullying, are the surest way of securing robust legal protec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WTO《SCM协议》下补贴问题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阐述外国对我国的反补贴形势和我国关于补贴的立法与实践及其与WTO《SCM协议》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法律对策,即依据《协议》调整、完善我国的补贴立法;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以及积极进行反补贴应诉等。  相似文献   

15.
刘瑛 《北方法学》2013,7(1):89-93
美国近日修改《1930年关税法》授权美国商务部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是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WTO规则并未禁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因此美国此次修法并不违反其在WTO项下的义务,但美国如果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按照"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替代国方法进行"双反"救济,依据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报告,将很可能违反WTO协定的"适当金额"要求,构成双重救济。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积极应对现实的"双反"调查,而长远的目标则是争取美国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renewable energy support policies and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law is an important recent manifestation of the challenge to reconcil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valu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This article strives to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by using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policies to support renewable energy, in particular sustainable biofuels in the EU, and the WTO’s 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as a case study.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efforts to promote renewable energy seem to have become contingent upon the core legal notion of ‘relevant markets’. The article further claims that this contingency is problematic: renewable energy markets are highly complex in practi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WTO’s convoluted interpretations of ‘relevant markets’, the legal outcomes struggle to find the proper balance between appropriate support for sustainabil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protectionist market fra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易军 《政法学刊》2004,21(6):42-44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中关于补贴问题主要规定在三个法律文件之中,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下简称《补贴协议》)、《农业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补贴协议》只处理影响货物贸易的补贴,《农业协议》对农产品的补贴在《补贴协议》的大框架内有一些特殊规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则另外规定了关于服务贸易的补贴。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巨大悬殊以及它们对农业补贴的不同政策,从而导致了在货物贸易的补贴规则方面,两类国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利益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必须为实现其与发达国家实质上的平等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8.
WTO与环保有关的贸易条款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GATT1 994、《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农业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及《政府采购协定》中均含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条款。如何应对与运用这些条款并推动它们的进一步完善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对它们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行政补贴概念辨析——WTO和行政法学的两维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CM协定》中的补贴概念有主体、方式和效果三个要件 ,但缺乏限制性规定而过于宽泛 ;行政法学中行政给付的概念与之大体相当 ,但行政补贴的定义则不够精确 ,需要重新界定。在WTO与行政法学两维视野下的行政补贴定义 ,既要符合“采纳”或“转化”《SCM协定》的需要 ,又应采用行政法学的定义方法 ,体现其目的、主体、行为与效果。因此 ,行政补贴是国家或其他行政主体为引导经济发展作出的、能使私人直接受益的财政资助行为  相似文献   

20.
陈利强 《法律科学》2008,26(2):156-162
美国一方面对中国适用反补贴税法,另一方面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控告中国的禁止性补贴措施之做法,说明美国正在积极行使WTO协定下的贸易权利。应当从美国联邦宪法与国际法之双重视角把握贸易权利之性质并将其分成实体性市场准入权利与程序性贸易救济权利两大类,唯此才能理解美国对中国实施“双轨制反补贴措施”之实质。对美国正在推行的以贸易权利为导向的对华贸易政策,中国必须用自己的贸易救济权利加以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