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游客的视角,运用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对我国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与东道主的交往行为进行了分类,并探索了主客交往行为对游客产生的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强调了东道主在目的地营销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效果,基于主客交往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白凯 《思想战线》2012,38(1):95-99
从“符合伊斯兰教法(Halal)”的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后认为,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对伊斯兰旅游概念加以分析和认识,伊斯兰旅游的主客互动关系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遵守伊斯兰教法的饭店虽有一些共同特征,但教法对饭店业并没有正式和统一的标准,国家政策对伊斯兰旅游的发展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此,伊斯兰旅游的主客互动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旅游的文化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学界论争之后,从“边缘化”的窘境中“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的逻辑话语是“彻底消解主客二分走向主客一体”、“彻底批判教科书从而对立马克思恩格斯”与“彻底借用‘西文本’取舍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三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教条”。  相似文献   

4.
从社区治理视角,对兼具民族性、地方性和旅游功能的民族旅游社区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看到,他组织控制与自组织治理、外部冲击与内部稳定是两对主要矛盾。治理不仅是弱化社区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社区维系自我状态的内生性结果。在民族旅游社区中,全球化、商业化和在地化是形成治理内部机制的驱动力,边界(地理边界、社会边界和民族边界)和群体(群体关系和信任、群体认同)的互动决定了治理内部机制的运作方向,自组织网络结构是对治理内部机制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5.
符号经济与旅游符号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丽芝 《求索》2008,(10):36-37
现代旅游经济活动中,特定的本土旅游景观对游客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特定的景观就是旅游符号。其实,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经济的消费范式,它一方面通过“原滋原味”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符号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通过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传达人们的精神共鸣,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旅游规划与开发应该根植于民族原文化土壤,同时兼顾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凝视”取向,对旅游符号的意义加以适度创新。最终让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持续兴旺,并推动旅游符号的开发和旅游地旅游经济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是人存在的根基。西方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经历了古代的主客统一到近代的主客分立,再到现代的主客统一的必然历程。主客分立带来了征服自然、人定胜天思想的错误,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我国目前保护环境的严峻性,需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以湘西旅游为研究对象,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个维度研究旅游对“五个认同”的民族地区实践,揭示旅游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湘西旅游构建起民族交往桥梁,互动互赏,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认同;湘西旅游提供民族交流互动空间,实现治理主体多样化,经济互动和语言互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为文化认同奠定基础;湘西旅游带动民族地区文化输出,借助服饰和旅游演艺扩大民族文化影响范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民族社会学的视角与定义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社会学的视角主要有结构与过程的视角,个体、群体与社会的视角、冲突与均衡的视角、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视角、宏观与微观的视角。而民族社会学的定义由于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定义的侧重点不同亦呈现出众说纷纭的状况。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民族社会学是一门从宏观社会系统出发,综合地研究民族地区现实的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与社会控制,以探讨民族地区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品牌及其开发价值,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跨区域合作,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保护及茶马古道某一段或某个行政区划内的旅游开发研究。在当前实际操作层面,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学术研究还存在不小差距,由此也引发了民族关系问题、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应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界的重视,摒弃短期的逐利行为而将视野放大,审视当前存在的不当开发行为,最终找到民族文化传承、遗产保护、民生改善以及旅游开发共赢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旅游的日益繁荣给目的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导致诸如文化的"真实性"缺失、"舞台化"与"商业化"等问题。在海南三亚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的研究案例中,借助舞台理论分析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域"的舞台化表征及其建构中的权力互动,即可加深对"旅游域"的认识。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域"具有典型的多元舞台化特征。"旅游域"的多元舞台化建构过程中,景区开发者、景区讲解员、居民、游客等多种力量进行互动。"旅游域"中的"旅游民族"经历了由被动展示到主动展演的身份建构过程,实现了多元舞台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282名在校生网络游戏行为的调查,以互动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详细描述了大学生在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的互动行为,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世界中互动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互动中扮演的角色、互动中使用的符号均对互动持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13.
在明确侦查策略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学互动论视角研究侦查策略中侦查员与嫌疑人的互动形式问题,以"示利"侦查策略及"迂回"侦查策略为例,分别就侦查策略实施中侦查员与嫌疑人的合作型互动形式及非合作型互动形式进行深入剖析,以理解两种不同形式互动中侦查员与嫌疑人的行为含义,探析侦查员与嫌疑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构建过程及侦查策略实施中所形成的互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沈志军 《传承》2008,(16):102-103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是在符号互动的过程中发生人际关系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本文从符号互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符号的缺乏如何导致城市生态安全文化传播的停滞,论述了符号互动理论对于城市生态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意义,并对城市生态安全符号传播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是在符号互动的过程中发生人际关系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本文从符号互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符号的缺乏如何导致城市生态安全文化传播的停滞,论述了符号互动理论对于城市生态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意义,并对城市生态安全符号传播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木基元 《思想战线》2002,28(3):68-70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纳西族服饰流变的研究和纳西族服饰的传承推广 ,为各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范例。继承、创新是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根本 ,要以文化互动的视角和观点 ,正确认识民族服饰的重要价值 ,搞好舆论宣传 ,并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走与旅游同步发展的道路。从实际出发 ,采取分类指导、全面启动的原则 ,从而加快与世界的接轨 ,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化哲学研究中,主客模式与科技主义成为文化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通过审视这些研究范式,可以发现它们对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几乎都未给予很好的思考和回答。在反思上述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生存论文化哲学观,主张应从实践出发理解人、发展人,从人的存在与发展基点出发理解文化存在的本质与功能,并认为,在建构实践生存论文化观的过程中,西方生存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思想都是可用以借鉴的思想资源。总的来看,以实践生存论来理解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存状况的自我意识的意义表达。  相似文献   

18.
已有研究大多从家庭视角或消费文化视角探讨节俭行为的塑造过程,却忽略了传统与当代文化话语互动的作用。文章通过对16位“抠组”青年的半结构式访谈,借助“工具箱”理论对文化话语在“抠组”青年建构节俭理解及行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传统节俭话语与当代多元文化话语共同作为文化资源,参与到“抠组”青年节俭消费的建构过程中。传统与当代话语间存在着融合与背离两种关系,不同关系塑造了不同的节俭理解和行为。研究也为进一步理解转型社会中消费行为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撒拉族、保安族为例,探讨宗教信仰与择偶心态的关系。择偶心态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在择偶时表现出四种心态,即以宗教信仰的文化认同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的地域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倡导的以德至上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日常习俗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从中可分析得出,宗教信仰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年的择偶心态关系表现为:主从关系、主客关系、支配关系、结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0.
西方旅游人类学两大研究流派浅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宗晓莲 《思想战线》2001,27(6):47-49
近40年来,西方旅游人类学显现出两大主要研究流派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和对旅游的文化符号内涵的探索,它们分别以纳什和格拉伯恩为代表.他们对于旅游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学应该从什么角度及怎样研究旅游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剖析双方的思想分歧,可以加深对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倾向和研究思路的了解,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