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民事反诉制度规定在1991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以及受到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简单的规定。我国现行立法虽然确立了反诉制度,但是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反诉制度作出系统的,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反映出了我国现行民事反诉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我国理论界对反诉制度的研究不足,特别是对反诉概念的界定不当造成的。因此,对我国理论界关于反诉概念进行反思,从而正确界定反诉概念,对于完善我国民事反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二审程序的启动未作任何限制性规定,这不仅会造成当事人滥用诉权,也是导致诉讼迟延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提出民事上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民事上诉制度存在问题的关注,进而提出更合理的解决办法,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疏漏所导致的诉讼迟延,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法前沿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系问题是民事诉讼法修订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未来的民事诉讼法中是否需要保留证据制度、再审制度、执行制度、非讼程序等尚需进一步探讨;破产程序应从民事诉讼法中剔除;应当增加人事诉讼程序、法律审、小额诉讼、诉讼费用、第三人撤销诉讼、票据诉讼等规定.另外,起诉制度、一事不再理原则、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民事检察监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当事人以新的证据为由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4条对《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规定的“新的证据”界定为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新的证据”应作为再审提起的理由。对“新的证据”的认定应由审判庭进行认定。我国应对再审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使司法机关和当事人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5.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新《民事诉讼法》总结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是一部比较完善的程序法。其中,《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监督民事诉讼的方式,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突破和发展。本文拟就检察机关参与和监督民事诉讼的抗诉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一 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具有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在各部门法中,对监督权作了具体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因此,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是广泛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0条、《民事诉讼法》第14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审判和民事(经济)审判实行法律监督。这就明确界定检察机关在行政、民事(经济)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法律地位问题。笔者在办案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检察机关对行政、民事(经济)审判监督的范围过窄,手段单一,监督软化,缺乏力度。两  相似文献   

7.
由于鉴定意见属于科学证据,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为实现查明事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的目标,普遍倾向申请进行司法鉴定.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将当事人的鉴定申请权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然而,《民事诉讼法》中涉及鉴定申请制度的条文依旧较少且存有缺憾,因此,如何保障当事人申请权的实现以及对鉴定申请权的救济措施,通过细化法律条文,制定裁量标准,增设救济程序等措施来完善司法鉴定民事立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从我国审判实践经验出发,较多考虑了民事审判的现实状况,比较  相似文献   

9.
使用说明:《民事诉讼法教程》一书,是供学员自学民事诉公法学的教材。全书共分三编,二十四章,是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结构体系、紧密联系司法实践和审判实践编写而成的。学员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在掌握民诉法立法条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其次要结合指导书中所指的重点、难点问题,阅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还有,自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民事诉讼法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民事案件的具体“操作规程”,也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法活动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民者,国之根本也"。《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维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法律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机制的不断变革,原《民事诉讼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显得迫在眉睫。因此,在司法实践的不断探索和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2012年8月31日,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决定,修改后《民诉法》于2013  相似文献   

11.
民间法研究之潮起,反映出学界对中国法治之路更为深层次的探索。然而在民间法研究中,语言混乱已是不争的事实,习惯法、传统法、非官方法、活法、行动中的法等概念往往与民间法概念交织一起,不加区分而随意使用,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民间法研究走向深入,因此急需完成对相关概念的辨析。  相似文献   

12.
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民间法研究得以展开并深入发展之根基,因此有必要对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一番考量。文章将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基础置于多元框架下考量,分别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法律教义学有效性与社会学有效性等方面展开相应的探讨。文章认为,在寻求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架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性沟通、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动态平衡、法律教义学有效性与社会学有效性的适度兼容中,彰显了民间法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马法的复兴是对优士丁尼《国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的大规模的研究和继受。对西欧大陆各国特别是德、法两国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并为世界法律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中的"软法"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霞 《外交评论》2005,10(1):94-99
软法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西方法学界特别是在国际法学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重要概念,至今,学理上对它的探讨一直持续着。本文从含义、判断标准、法律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等各方面对软法进行了较全面剖析,目的是透过软法表象揭示软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论法的未来     
法在未来社会究竟是走向消亡还是继续存在 ,人们对此有不同看法。本文简明地回顾和梳理了西方历史上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法的未来的不同构想 ,并对中国法理学界关于法的未来的观念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构中的转化和借鉴西方法律文化中有益成分,对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治秩序在乡村的建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但是乡村社区的风俗、情理等民间法的普遍存在是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客观现实,因此,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无法撇开民间法来谈论乡村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部分法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对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能绝对化。其间的联系与区别按照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的排列顺序,从民法到行政法,私法属性不断减弱,公法属性不断增长。其中,以社会法为纽带,私法属性与公法属性的消长变化,说明法律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分别有自身的任务和功能,并呈现出相继联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是坚持私法观念、私法属性、私法体系,实现所有权私化?还是适应民法典分解的浪潮,改理念,保护多种所有权;改性质,归属社会法;改名称,采用《财产法》的名称;并深入调查研究,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20.
证据是认定事实的关键,也是诉讼的重点.为此,加拿大等法律发达国家不仅有专门的证据立法,还建立起完善的证据法体系.而我国受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观念影响,至今还未制定专门的证据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立法状况和传统习惯等情况下,注重科技发展对证据立法的重大影响,有选择地借鉴加拿大等法律发达国家的证据立法经验,尽早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证据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