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汉代社会整合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德主刑辅"论、"灾异谴告"论、"以度制欲"论、"崇利显害"论、"孝道整合"论等多个方面。这些治国思想的产生,既是汉代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也与当时"天人同构"的哲学观念和先秦以来的社会整合思想紧密相连。透过汉代整合社会的种种做法,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问题争议颇多,有"人文论"、"文学论"、"文化论"、"工具论"等。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大学语文必须"因材施教"。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应为:面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现状,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和把握,也要提升学生对汉语的应用能力与水平。实现这个功能目标,需要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一、二、三,等等,都是智慧的结晶;"一点论"、"两点论"与"三点论",皆属颇有智慧的思维方式。"一点论"注重同一,"两点论"注重斗争,"三点论"注重和谐。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点论"、"两点论"与"三点论"等大智慧。兵不在多而在精,兵不在精而在用。能人点石成金,高手撒豆成兵,战场用兵的要旨在于据兵性而善用。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点论",形成社会治安防控的一个系统;善用"两点论",组织社会治安防控的猫鼠博弈;善用"三点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的三角和谐。  相似文献   

4.
在鉴定"社会转型"与"社会转型思想"概念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并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论证"古典社会学的社会转型思想"的合理性,最后从"社会转型动力论"、"社会转型方向论"、"社会转型方式论"以及"社会转型态度论"四大方面具体阐述了"古典社会学的社会转型思想"。  相似文献   

5.
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社交规约论、会话准则论、面子保全论和会话契约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礼貌五准则"等一系列国内外有关礼貌语言研究的原则和理论,为本文汉语"礼貌语言"的研究综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养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两次南巡亲临珠海,给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海以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为珠海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两次南巡对珠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成熟和邓小平理论的完善和系统化,为珠海的发展提供了行动的指南,南巡还对今天珠海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经济总量、发展布局等方面为珠海今天的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子"势"论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孙子"势"论在具体的作战中表现为将帅运用主客观条件所造成的态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处置群体性事件具有政治要求高,敏感性强等特点。孙子"势"论可以作为群体性事件现场控制谋略的来源,使警方更加有效地进行力量配置和认识群体性事件现场控制要素。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现场控制过程中,要善于从多维角度认知现场,在重视战机的巨大作用和示"形"造"势"的同时,还要善于超"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信外交,自春秋时期肇端伊始,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互信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理念和范式。这些既具时代特色、又一脉相承的互信外交理念和范式,确保了中国互信外交实践的历史连续性,并对当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代中国互信外交,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形成了追求"和平"与"和谐"的互信外交实践理念与相应的实践范式,有效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存在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论调,对我国顺利推进互信外交和坚定世界各国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哲学基础;"一个中心"、"两手抓"体现了邓小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党建理论发展成熟、形成完整科学体系在哲学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构建检察绩效管理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检察绩效管理文化,应当遵循文化的基本要素,按照本体论、组织论、运行论三个模块,构建"五个理念"、"三位一体模式"和"四项机制",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文化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