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所谓群体性事件现场"软处置",是指民警在群体性事件现场以对话方式解决参与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众诉求或利益问题。通过对话能够解决武力威胁和震慑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中,受民警自身素质的影响,还无法和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进行对话。表现在: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形成阶段,民警不愿意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对峙阶段,民警不懂得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激化阶段,民警不敢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处置各个阶段中,民警不善于与群众对话。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及其处置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云南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上升趋势,从2008年云南"孟连7·19"群体性事件到2009年"陆良8·26"群体性事件、昆明"11·21螺蛳湾"群体性事件,群体性冲突事件的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云南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论证和研究,对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趋势与原因进行分析,探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本条件及其内在规律,加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既是构建和谐云南的迫切要求,同时对云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发生初期,基于主体双方的互动分析构建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治理机制是直接且有效的途径。群体性事件现场治理机制构建的关键在于重建群体性事件主体双方的信任结构,同时,对导火索事件和现场控制的重视以及引入第三方沟通平台也是现场治理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为控制群体性突发事件现场形势而进行的指挥活动。公安机关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中,首先要保持信息来源的稳定、畅通。其次要采取内外警戒、现场处置、法制宣传、现场取证的方式方法,进而恢复社会秩序,平息事态。第三要尽快了解两个“核心”。一是“事件核心”,即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根源和导火线;二是“人物核心”.调查事件的发现者以及引发该群体性事件的目的,仔细查明发现事件的核心人物的背景和企图,重点施策.分化瓦解。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警察心理状态是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处置实践中,指挥员、参与民警常出现不良心态。从事件处置系统和警察内部心理系统来分析,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警察心态的根本特点是被动性与主动性矛盾并存,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够处置成功。因此在日常训练和工作,以及现场控制中,都要关注如何把被动的不可控制的心态转化为主动的可控制的心态,从而通过警察行为实现有效控制现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决定了对话是解决其问题的重要方法.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中,在种种复杂心理的作用下,民警在与群众的沟通对话上存在着诸多心理障碍,概括起来就是"四不"和"四等",即不愿对话,等待领导到现场解决;不懂对话,等待自己将来学习;不敢对话,等待法律政策出台;不善于对话,等待对话专家、能手来周旋.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警务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网络时代,公安机关如何应对不断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一个新课题。对此,公安机关应当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网络舆论,通过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应坚持"三可三不可"和"三个慎用"两大原则,即"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和慎用强制措施"。要科学合理调用警力,着重现场处置和事后处置,以提高公安机关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慎用强制措施原则的提出背景是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在群体性事件警务处置中,应当坚持慎用强制措施特别是慎用逮捕等限制人身自由的羁押措施。结合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先进做法,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多采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逐步实现从"羁押为主"向"保释为主羁押为辅"的转变。同时,在群体性事件警务处置中,应当注意发挥调解、和解的功效,为群众提供一个正常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和社会冲突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充分理解群体性事件现场控制要素是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控制要素主要包括力量要素、信息要素、手段要素和时空要素。这些要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中,时空要素是载体,力量要素是主体,手段要素和信息要素是中介。但是,目前存在的警队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人装结合不够严密、信息侦取系统和指挥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已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现场控制诸要素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持续大量爆发的窘境凸显出现阶段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有限性,而政府过程学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思维与治理框架。透过政府过程学说,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一种"无序"与"失范"的利益表达,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政治体系内外相关利益表达"组织"和"渠道"的双重缺位与失灵。因此,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要义在于"组织"与"渠道"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反映,公安机关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力量。明确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现场管理的原则、策略与方法,有利于将公安部有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示精神转化为现场指挥员的行动指南,提高群体性事件现场管理和处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复杂的原因。就思想根源看,泄愤思想和报复思想的较量,孕育了群体性事件;法不责众思想和威权思想的对立,催生了群体性事件;绝对自由主义思想和"驼鸟式"传统政治思维的并存,激发了群体性事件;"政府公信力递减"思想和形式主义思想的交锋,助长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孙子>势论与领导艺术有共通之处,我们从六个方面论述孙子势论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领导者应借鉴孙子"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思想,通过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工作效益,使自己的工作思路及工作方法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控制现场局势.平息现场事态,需要讲究战术;调动使用大量警力和警用装备、器械,摆兵布阵,更需要讲究战术.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生是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既包括民众的心理,又包括群体心理和群体心态。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是民众心理的折射。群体心理所具有的特征成为群体性事件中的非理性网络舆情的加速器,群体心态使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展呈现复杂多变之势。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难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也呈增长之势。从社会心理和政治心理层面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可以为找到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方法,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疏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日益频发、突出的群体性涉访事件是大势所趋。通过对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武力威胁和震慑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群体性涉访事件现场处置中,受民警自身素质的影响,还无法同参与群体性涉访事件的群众进行对话。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和考察民警在群体性涉访事件现场处置中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受"路径依赖"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还只停留在描述和对策的层面,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文章认为,群体性事件是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一个自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业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地方政府在长期的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导向,注重对群体性事件管控的工作模式,其重心在于"堵"与"控"。此种工作模式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实施成本很高、缺乏可持续性的弊病。由此,各级政府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既要看到其影响地区稳定等消极面,又要将群体性事件所隐含的积极因素挖掘出来,树立以管控与疏导适时互换为导向的工作理念,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将其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要素,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群体性事件分为政治类群体性事件和非政治类群体性事件。目前高校群体性事件多是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非政治类群体性事件,具有行为目的单纯、非暴力性、持续时间短暂等特点。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包括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并且有扩大加剧之势。对此,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应采取柔性化的方式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