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学》1989,(5)
组织越狱罪,是指在押罪犯在为首分子的组织、策划、指挥下,以暴力方式实施较大规模的越狱脱逃行为。从犯罪构成上看,组织越狱罪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第一,组织越狱罪侵犯的客体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组织越狱罪客观上表现为多人结伙,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暴力实施越狱脱逃行为; 第三,组织越狱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2日,黑龙江延寿县看守所发生一起"越狱"事件,三名在押人员杀死一名民警后脱逃;11月1日,广东韶关北江监狱又有两名犯人"越狱",其中一人逃脱,一人被电网击倒。这两起"越狱"事件,再次给我国监狱安防敲响了警钟。我国监狱安防现状我国监狱大都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少监狱没有建立起全覆盖的监控摄像机、对讲系统,有的监狱甚至门禁采取的是铁将军把门,有的监狱防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来,在押犯中不仅脱逃案件增多,组织越狱罪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明确组织越狱罪的特征,划清它和脱逃罪的界限,运用法律武器,正确地同这种犯罪分子作斗争,对于进一步整顿好监狱、看守所改造秩序,维  相似文献   

4.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3,(14):44-45
多年来,美国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电视连续剧《越狱》因其丝丝入扣的剧情和精彩的演绎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美剧。在现实世界中,美国监狱也不时发生囚犯脱逃事件。下面的案件就是一部比《越狱》更加精彩的真实版大戏。  相似文献   

5.
项林 《法律与生活》2009,(12):45-46
5月23日凌晨,安徽阜阳界首市看守所发生一起在押人脱逃事件。其中一人在翻越大门时被门上护钉扎伤主动死亡,另外3名脱逃。57]28日,3名脱逃人员在河南落。作者第一时间赶赴界首,了解越狱事件的详情及背后事,探访了疑犯家庭,探究他们越狱成因。期间所见所,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梧槐  楚扬  庆乐 《法制与经济》2004,(11):21-23
一个被判了6年的罪犯,服刑3年后越狱脱逃,在躲过了警方12年的追捕后,却于2004年6月18日回监狱投案自首。是什么让他幡然悔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监狱系统重特大监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2009年10月17日内蒙古第二监狱发生的罪犯杀害警察集体越狱脱逃事故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对此,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司法部于2009年10月19日向全国监狱系统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监所管理确保安全稳定》的紧急通知,从安全认识、隐患排查、制度和责任落实以及加强领导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检察信箱     
看守所临时羁押 的罪犯又犯罪, 如何确定管辖? 编辑同志:   某监狱罪犯尹某脱逃,捕回后暂羁押于一看守所。后该监又有三名严重违纪罪犯被临时关进看守所,与尹某在同一监房。四人经过预谋后,于 2000年 11月 18日扳下通风口钢筋脱逃时被发现。四人构成脱逃(未遂)无争议,但在管辖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应由监狱立案侦查,理由是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尹某等四人是监狱服刑罪犯,他们的改造档案现仍在监狱,只是监狱因特殊情况临时将其羁押于看守所。另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9.
一个被判了6年的罪犯,服刑3年后越狱脱逃,在躲过了警方12年的追捕后,却于2004年6月18日回监狱投案自首,是什么让他幡然悔悟?互联网,一个神奇的网络让他有了良心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12,(11):1-F0002
这是一座拥有60多年历史的监狱。从1951年10月的以茅草扎寨建点发展而来,到如今仍青春焕发。这是一座广西占地面积最大的监狱。占地60平方公里,一片茫茫无边的蔗海飘香百里。这是一座平安监狱。已经连续13年无罪犯脱逃,连续7年实现无罪犯脱逃、无狱内重大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的监狱工作"四无"目标。  相似文献   

11.
曾友祥  王聿连 《法学杂志》2012,33(2):99-104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催生出了更多的单位犯罪,我国1997年《刑法》正式将单位确定为犯罪主体,这对于打击单位犯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由于立法层面上没有兼顾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逻辑平衡,加之刑法理论界相关研究的匮乏,导致在司法层面上对单位犯罪的认定各行其是,以致使得刑事司法难以应对诸多的新型单位犯罪。因此,针对单位犯罪研究与司法操作的混乱局面,深入探究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关系,进而全面思索刑事立法对于单位犯罪加以干预范围的明确化和视角转换问题,对于完善单位犯罪刑法规制体系具有立法和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杨天庆涉黑案”是重庆2009年“打黑大审判”第一案。该案既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一般特点,也有其个别化特点,前者使本案成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后者使该犯罪具有残暴性、隐蔽性和迷惑性。该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滋生和形成,主要源于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基层行政执法不力、重庆的“袍哥文化”、刑满释放人员等的社会化不足问题等因素。为防控类似违法犯罪的滋生和蔓延,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转化犯基本问题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虎 《现代法学》2003,25(6):67-72
转化犯 ,是指行为在成立基础犯罪之后又具备了另一密切相关的更为严重的犯罪构成要件或者其他事实特征 ,刑法明文规定按后一较重的犯罪论处的犯罪形态。转化犯有如下特征 :基础行为必须构成犯罪 ;基础犯罪与转化犯罪性质不同 ,并且后者重于前者 ;转化条件的发生紧接于基础行为之后 ,或者在基础行为持续期间 ;转化条件独立符合转化犯罪的构成要件 ,或者基础犯罪并转化条件符合或者大致符合转化犯罪的构成要件 ;转化犯是法定的一罪 ,以刑法规定为限。转化犯包括典型转化犯与准型转化犯。我国《刑法》有 10个条文规定了转化犯 ,其中有些立法值得考究  相似文献   

14.
竹怀军 《河北法学》2006,24(7):39-43
私分国有资产罪不具备"为了单位的利益"这一单位犯罪的必要要件."单罚制"不符合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发展趋势.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是且应当是自然人,而不是单位.  相似文献   

15.
Many hate crimes are not reported and even fewer hate crimes result in an arres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atterns of victim reporting and arrest for hate crimes in two parts. First,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we find that, controlling for offense severity, hate crimes are less likely than non-bias crimes to be reported to the police and that the police are less likely to take further action for hate crimes, compared to non-hate crimes. Second, we use data from the Pennsylvania Human Relations Commission and the National Incident-Based Reporting System to comp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ypes of hate crimes in the likelihood of crime clearance. We find that those hate crimes most likely to result in arrest are those that fit the profile of a “stereotypical” hate crime: violent incidents, incidents committed by hate groups, and incidents involving white offenders and black victims.  相似文献   

16.
尽管理论及实务界已就预防监狱警察职务犯罪提出诸多的建议机制,但监狱警察职务犯罪现象仍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结合监狱警察职务犯罪的独特特点而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机制;相比较于其他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监狱警察职务犯罪具有身份特殊、犯罪主体明确等特点;监狱警察职务犯罪的发生原因也与监狱这一特殊工作环境以及监狱警察职权范围特殊密切相关;应该构建监狱警察权力监控机制以及检察院、监狱之间的联席会议等针对性预防机制,以防范监狱警察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责任构造的反思与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良芳 《现代法学》2008,30(1):96-109
我国单位犯罪立法实行的是一种"严而不厉"的立法政策,但因对单位犯罪的形态结构存在误识,落于在一个犯罪行为的框架内寻求规制犯罪单位和犯罪单位成员刑事责任的窠臼,从而导致立法理念与司法实践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因此,有必要重识单位犯罪的形态结构。单位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聚合体,它包含两个犯罪:一个是单位成员犯罪,这是实在的犯罪;另一个是单位自身犯罪,这是拟制的犯罪。单位自身犯罪和单位成员犯罪之间密切联系,但是二者并非共同犯罪,而是独立的两个犯罪行为。既然单位犯罪是两个犯罪行为,那么单位与单位成员就是并列、独立的两个犯罪主体,其各自的刑事责任应相互分离。  相似文献   

18.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in prisons in the city of Salvador, Bahia, Brazil,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462 prisoners and the types of crimes committed by them. Psychiatric diagnosis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Brazilian Portuguese version of 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ome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specific groups of crime: lifelong substance addiction with sex crimes and homicide;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with robbery and with kidnapping and extortio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with sex crimes; and lifelong alcohol addiction with fraud and conspiracy and with armed robbery and murder.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ental disorders considered more severe (psychosis and bipolar disorder)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violent crimes, suggesting that the severity of the psychotic disorder may be the factor that has caused psychosis to be associated with violent crimes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薛耀文  高翔 《犯罪研究》2012,(3):49-55,62
本文在调查某地级市人民法院近3年内判决的365名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案件和全国已公开报道的35份经济犯罪公职人员的忏悔录的基础上,以“原始刺激”为公职人员犯罪心理过程的研究起点,通过对一般公职人员犯罪心理过程进行剖析,提出了公职人员经济犯罪心理一般演化模式,即从对原始刺激认知引发的“初反应”,经济犯罪动机产生的“伴随反应”,经济犯罪行为产生的“结果反映”,再次实施经济犯罪的“恶性循环反应”。  相似文献   

20.
Pris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crime red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mpact of state prison populations on crime is typically estimated by applying the lambda, the individual crime rate, of prisoners or arrestees. We outline the problems with this approach, attempt to reanalyze the widely divergent lambdas derived in past research, and make adjustments necessary to use lambdas for estimating the incapacitation impact. The result is an uncertain estimate of 16 to 25 index crimes averted per year per each additional prisoner. We argue that regression analysis can provide a better estimate of the impact of prison population growth. Applying the Granger test to pooled state data over 19 years, we found that prison population growth leads to lower crime rates but that crime rate changes have little or no short-term impact on prison population growth. Next we regressed crime rates on prison population and conclude that, on average, at least 17 index crimes are averted per additional prisoner. The impact is limited mainly to property cr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