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两岸之间签订和平协议,既需实践推进,也需理论研究。在有关和平协议的理论体系中,和平协议是什么,即和平协议的性质尤为关键。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分析方法的多结构性,其中两岸认同和两岸共识之定位是主要的分析方法。两岸认同包括政党、政权、国家和民族四个层次,而两岸共识之定位包括临时协议、法理共识和重叠共识。考察两岸关系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可见,中华民族认同是和平协议的现实基础,而法理共识是和平协议的历史定位。因此,海峡两岸和平协议是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法理共识。  相似文献   

2.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欠缺能够被双方认可的统领性法律规范文件;就大陆地区涉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规范而言,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此外,大陆地区涉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规范与台湾地区涉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法律规范各自在自己区域内发挥作用,海协会和海基会的两岸协议的沟通桥梁的作用发挥并不完备。我们要不断完善两岸关系和平法律体系,签订和平协议,完善大陆地区涉及两岸关系法律体系,进一步发挥两岸协议的作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体系有助于对国家统一的促进和对两岸人民利益的保障,然而从国家统一大业、中华民族利益考虑,两岸应该走向政治对话,将已有的共识予以法律化表达,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体系进行安排。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中国法学会和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对此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一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构想,为我们下阶段的对台工作提供了明确而系统的指引。毫无疑问,法律机制在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同时,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在性质、目的、功能、内容和体系上具有鲜明的特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运用宪法思维处理台湾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反对和遏制"台湾法理独立"等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包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宪法机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部门法机制,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障碍的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去年年底,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命题。这是改善两岸军事关系、稳定台海局势、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我军必须抓住两岸关系缓和的难得机遇,积极探讨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分阶段、有步骤地把两岸军事交流推向前进;在弘扬中华民族共同军事文化中培养两军情感,在一致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完整中加强协作,在军事互信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中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孔祥 《河北法学》2005,23(5):105-107
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是在长时间地学习、适应国际法之后提出来的,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和平崛起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国际法的历史性突破,它势必推动国际法的创新,加快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09,(4):52-52,112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从5月14日正式公布起开始生效。该《补充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为执行哎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关于认可及执行民事裁判与仲裁裁决(仲裁判断)的有关规定.维护两岸同胞合法权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的又一重要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9.
望民 《中国法律》2005,(4):26-26,87-88
2005年7月6日至13日,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先后访问广州、南京、大连和北京,进行了“民族之旅”。新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组团来访,纪念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寻求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表达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分裂、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态度,获得两岸同胞的肯定。新党此行组团来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出现新变化,共谋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历史性地密集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涵盖经贸、文教、交通、医疗等领域。特别是2009年4月26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互助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腾飞、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进程。然而,中国威胁论却对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当代国际安全背景下中国国际私法能否通过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消除中国威胁论和维护中国和平与发展有所作为?中国国际私法具有哪些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它又是如何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上发挥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与发展的作用的?我国学界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将有益于完善中国国际私法和促进中国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内涵是两岸关系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整合理论能为此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根据整合理论,整合可分为形式意义的静态整合和实质意义的动态整合,而整合路径包括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和联邦主义。通过整合理论的解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握两岸关系主题,立足两岸关系现状,坚持和发展“一国两制”思想所提出的新的两岸整合模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两岸整合的路径上,杂糅了新功能主义和联邦主义,形成了“Z型整合路径”,从而既保证了“一国两制”的精髓,即在台湾高度自治的条件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又从现实主义立场确保“一国两制”,可以通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两岸充分交流和融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饶戈平 :按联合国创立者们的设想 ,联合国的首要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防止新的战争爆发。为此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制度 ,其中包括国家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使用威胁或武力、不干涉内政等原则 ,以及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在这一体制下 ,国际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 ,经由联合国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普遍性政治组织 ,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责任。而主要的执行机构则是联合国安理会 ,安理会特别是其中的五大国被授权承担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职责。《联合国宪章》规定 ,安理会不但担负着主持和…  相似文献   

14.
两岸青年学生往来关系到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处理好相关法律问题,维护好两岸学生的基本权益,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深化与巩固.通过对两岸交换生群体的现状调研发现两岸在奖学金、学分采认、社会保障、就业与兼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性,表现出台湾法规的歧视性和大陆立法的不完善性等问题.一方面,应以两岸协议的方式化解修法难题,在此基础上促进台湾修法,即从基本人权的角度注重保护大陆赴台学生教育权、健康权和生存权;同时,促进大陆涉台立法在位阶上和可操作性上的全面完善.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高校管理人员涉台立法的培训及在台生入学环节的宣传,设置涉台生法律法规网上查询入口,发挥涉台社团组织服务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16.
涉台司法互助工作是人民法院涉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国家对台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通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从对峙走向交流对话,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新阶段。随着两岸之间经贸联系日益紧  相似文献   

17.
两岸治理:一个形成中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的现状,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将其描述成一种治理结构。从性质上而言,两岸治理体现出私名义、公主导的特征。从功能上而言,两岸治理将两岸共识予以法制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在现阶段,两岸治理的主要工具是两岸透过两会框架形成的两会协议,是两岸法从形成到演进的一种过渡形式。然而,两岸治理存在两岸的共同决策机制尚未形成、支撑规范正当性不足、公民参与欠缺等问题,因而仍然是一个形成中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栗晓宏 《行政与法》2004,(10):89-91
本文从国际法基本原则及联合国安全体制着手,分析了国际法在促进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与成就,并探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法存在的问题与危机,同时肯定了国际法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只要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它将继续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1979年以来,大陆领导人不断推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进入了两岸交流议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两岸应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和协商两岸和平协议。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对两岸和平协议问题做出最新的回应。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法理基础是主权和治权可以处于分离状态,两岸分裂属于治权的分离。和平协议签署过程中存在的政治障碍在于台湾地区领导人提出暂缓政治谈判的主张,法律障碍在于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导致的和平协议被否则的后果。和平协议的性质和使命应得到重新认识,“一个中国”的解读更应具有灵活性,同时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的修订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陈辉萍 《时代法学》2012,10(3):43-49
两岸正在磋商谈判投资协议,但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该投资协议存在一些不同于一般国际投资协议的问题,如协议的名称、目标、内容、争端解决以及协议与两岸法律的配套等,需要双方和两岸学者拿出智慧和勇气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