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第一,“3性”原则优化司法理念。司法理念的“3性”原则意味着中国司法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就是坚持司法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治性。要坚持司法的政治性,但不能坚持司法的政治化,不能以政治化方式来实现司法价值和功能;要坚持司法的人民性,但不能坚持司法的人民化,  相似文献   

2.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10,28(3):40-55
在当代中国,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司法国情状况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鲜明的自主品格与中国特色。自主型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体从本国国情条件出发对司法改革方案、进程、目标和路径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中心主义”。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实际上就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经验,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模式。只有正确认识固有的司法国情条件,才能科学选择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3.
李栋  李梓睿 《人民检察》2023,(20):61-65
既有的一些研究对于传统中国司法裁判的理解并未突破西方“依法裁判”的窠臼,但就实际而言,传统中国的司法裁判与近代西方的“依法裁判”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以清代“命盗重案”的裁判为例,虽然其具有某些“依法裁判”的表征,但从具体的司法实践来看,其并非“依法裁判”。在直接追求“情法之平”的原则指引下,在清代对“命盗重案”进行裁判时,律例的规定并不具有“大前提”的属性,而只是综合考量中的一个因素,司法裁判过程是一个“权宜裁判”的过程。“权宜裁判”模式是中国古人思考“司法裁判类型”的独特性表达,对于当代中国的司法裁判工作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专门法院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也面临法院性质存在争议、政策导向影响审判中立、法院布局莫衷一是等发展困境。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其根源在于专门法院的法律地位模糊、司法性功能与政治性功能失衡。依据不同司法传统和发展诉求,域外专门法院的“地位—功能”模式可分为“行政司法制约式”“行政司法混合式”“普通司法限权式”三种。我国专门法院的模式优化应以专业性和地方法院为基础,平衡司法性功能与政治性功能,构建中国特色的“专业司法平衡式”,从而提升专业化司法的质量与效率,助力实现司法公正和推动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证》2007,(2):46-46
司法部从2007年1月1日起启用统一的司法行政徽章。司法行政徽章包括司法行政徽和司法行政工作者证章。司法行政徽图案由司法行政徽章基本图案加“中国司法”字样组成,标准规格为直径70cm;司法行政工作者证章图案由司法行政徽章基本图案加“中国司法”中英文字样和法绳图案组成,标准规格为直径25mm。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监督员制度为载体的国民参与检察权制度与陪审制度都是国民参与司法的具体形式,二者并立于当代司法改革前沿,实际上昭示着中国司法权全面引人民众参与时代的到来。但中国的法治化实际上在同时跨越着几个阶段,培育中国的国民参与司法,其过程必然交织着司法权独立与公民权觉醒、“精密型司法”与“民意型司法”、“畏法厌讼”传统人格与现代公民“公共精神”等一系列冲突,也需要我们做更冷静、更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情理”是中国传统诉讼申极具特色而又颇为重要的因素。笔者在对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发现.美国司法中的“公平正义”与我国古代“情理”的内在相似性。笔者试图通过时这两种看似完全不同、具有巨大时空距离的司法价值内核的比较,发现传统资源中一些与当代司法中暗合的有益成分,借以反思中国古代的“情理”在现代法治中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0年 11月 20日-26日,由国家法官学院主办的中国-加拿大司法合作项目“司法审查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此会议的有国内外行政法知名专家、学者、法官,国家法官学院的部分教师等百余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国家法官学院院长曹建明出席闭幕式并讲了话。会议围绕“现代行政国家的形成”、“司法审查的起源”、“司法审查的理由”、“司法审查的限制”及“实践中的司法审查”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此次研讨会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和加拿大行政国家的形成 中国政法大学朱维究教授认为:中国行政…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国司法改革承上启下的一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司法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近年来,司法人民性的强调、调解政策的转变、“三侗至上”的提出等导致许多人对司法改革的前景担忧。鉴于中国司法改革相对平稳和保守,这些至多表明司法改革趋缓或进入休整期,迈向司法现代化的大方向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0.
海鸥  纪畅  宋子艺 《中国司法》2006,(5):F0002-F0002
4月13日-14日,中国司法杂志社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中国司法》杂志通联会暨第二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颁奖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新疆兵团、解放军总政治部司法厅(局)《中国司法》杂志特邀通讯员及第二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获奖者参加了会议。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司法部研究室主任董开军,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伟雄,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杨日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继雄,东莞市司法局局长彭启尧,中国司法杂志社总编王公义,法律出版社副社长陈群等领导出席会议。张苏军副部长、王公义总编、刘武俊副总编在会上…  相似文献   

11.
阎正芳 《中国司法》2001,(11):11-12
司法行政机关是我国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管理监狱劳教、实施普法依法治理、开展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等重要职能。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认真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出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总的指导方针,坚持达到“三个代表”的目标和要求,坚持把“三个代表”当做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这是保证司法行政工作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概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8,26(5):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近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行程。建国之初的废除“六法全书”、司法改革运动和“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司法体制与制度的基础。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当代中国司法制度进入了恢复与重建的历史新时期,也由此揭开了司法改革的序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以审判方式改革为主导的司法改革,逐步深入到体制性的司法改革。当代中国司法改革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乃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的过程,是一个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07,(1):F0003-F0003
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行政徽章的使用,树立和维护司法行政机关的形象,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司法行政徽章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统一标识。司法行政徽章的基本图案由盾牌、五颗五角星、长城和橄榄枝图形构成,红色(pantone1805c)和银白色(pantonecoolaray8c)是司法行政徽章的基本组成色。第三条司法行政徽章包括司法行政徽和司法行政工作者证章。司法行政徽图案由司法行政徽章基本图案加“中国司法”字样组成,标准规格为直径70cm。司法行政工作者证章图案由司法行政徽章基水图案加“中国司法”中英文字样和法绳图案组成,标准规格为直径25mm。第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审判》2009,(10):4-5
9月1日,全国中级、基层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轮训正式启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首期轮训班开班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王胜俊院长指出,坚持“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重要制度成果;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大力推进司法改革,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和态度;“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既是司法理念问题,也是司法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0,(7):F0002-F0002
5月22日,2010《中国司法》杂志通联工作会议暨第六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颁奖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江苏省司法厅厅长缪蒂生,司法部研究室主任、《中国司法》杂志总编王公义,  相似文献   

16.
司法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警官等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总称。司法道德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道德规范,而是一种带有相当强制性的“准法律”,它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体现了“软性约束”与“刚性约束”相结合的特点。借鉴西方司法道德的理论与制度对中国的司法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司法是“卡迪司法”,台湾的张伟仁教授认为韦伯关于“卡迪司法”的命题并无确据,中国传统司法不属于“卡迪司法”的类型。本文认为“卡迪司法”的命题成立,中国传统司法基本上属于“卡迪司法”。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司法制度与观念,涉及如何把握法律的中西古今之维问题,也涉及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方向问题。当代中国法治应划分为三个维度,民生、民权和民心,它们分别与经济系统、政治领域和中国文化相对应,前两者是古今问题,重在现代的制度建构;后者主要是中西问题,重在复兴具有普遍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的市场经济、民主宪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将是中国法治现代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对中国现行司法体制的弊端概括为“三化”——司法权力地方化、审判活动行政化和法官职业大众化,2003年这位向来以致力推进司法改革而赢得广泛赞誉的中国首席大法官又提出了未来五年法院改革的四方面突破目标。人们从“两高”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中,从一些地方法院和检察院所做的各种有益探索中。可以看到中国司法改革的点滴进步。比如法官和检察  相似文献   

19.
文静  张文冰 《中国司法》2008,(7):F0003-F0004
4月20日-22日,《中国司法》杂志社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中国司法》杂志通联工作会议暨第四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颁奖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司法厅(局)的《中国司法》杂志特邀通讯员及第四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获奖者参加了会议。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浙江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陈志忠、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张苏军副部长、王公义总编在会上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司法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适应国际潮流的要求,是司法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新时期的司法改革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要坚持“自上而下”,维护司法统一;要有利于更好地接受监督。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最佳结合;实现司法理念的现代化;理顺司法机关与其他相关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独立、清廉、职业化的司法队伍;树立司法权威。中国司法改革的任务主要有:加强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保证司法活动的独立性;健全司法工作保障机制;改革诉讼制度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