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自制的三层结构——和谐社会的行政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权的制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相对于“他制”的外部制约,行政自制是一种内部制约,是行政权在道德、法律、规则下的自我约束。道德自制为自制结构提供价值指向和主观要求,法律自制为自制结构提供合法基础,而规则自制则以其灵活性把道德要求和法律约束同时贯彻到行政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三层自制共同构成了对行政权进行自我约束的有效通途,也构成了和谐社会中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关系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和谐行政关系指政府内部、政府与外部的关系动态地处于结构合理、功能优良、平和稳定而又活跃有序的状态。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和谐行政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利益关系,其内容展开在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非政府公共部门、公务员与公民及其政府内部等领域。建构和谐的行政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公正分配、协调发展、民主法治、诚实互信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行政督查是内部行政行为,行政法的本质要求行政督查权要接受法律的规范与控制,现代控权理念要求行政督查组织法与行为法并行不悖、缺一不可,法治行政要求行政督查符合法律优先、法律保留、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权责统一原则,行政自制理论要求行政机关自觉通过内部行政法规范和控制行政督查权。现行中国行政督查的依据、职能、主体、程序及法律责任没有满足上述要求,行政督查尚未实现法治化。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行政督查法治化的路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是中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里程碑,它对于监督和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意识的转变,推进依法行政,以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许可法》的创新之举在于第一次将说明理由制度作为一项必要的许可立法和许可执法程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国家公权对公民私权的尊重,是行政意识领域中的根本性变革,必将对中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一、说明理由制度——行政程序法观化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九条要求:“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行政收费建立在收费自身价值的正当性和收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之上,现有行政收费基础理论本质分析的逻辑起点源于收费的自身价值正当性,而收费外部环境适应性是本质分析形式所无法解决的。为了克服本质分析形式的局限性,系统地考察行政收费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控制,应当运用法律控制论的"机制"方法进行分析。为此,地方行政收费问题的解决在于界定地方行政收费设定权、实现行政收费信息公开、保障受控者行政收费参与权、规范地方政府收入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现行法规规定的行政强制拆迁已成为引发社会极端事件、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主要原因。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应明确界定公共利益,保障公民司法救济渠道的畅通,对城市拆迁中政府的强制行政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依法行使,依规范程序运作。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一个新的开始。从1月1日这一天开始,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开始施行。这些新法新规着眼我国长远发展,努力提升百姓"幸福感",将在便民利民、维护权益等方面向前迈出坚实步伐。行政强制法:规范公权行使呵护公民权益在强大的行政公权力面前,如何保护普通百姓的合法权益?2012年1月1日起,旨在规范行政行为的行政强制法正式施行。这部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并称行政程序立法"三部曲"的重要法律,将把行政机关的强制措施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8.
“大调解”视野下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迅速推广,行政调解以其独特的功能价值和职能优势而日益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纠纷解决方式,确立了其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由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行政调解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行政调解在制度供给、组织设计和实际运作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为指导,通过加快行政调解立法、扩大行政调解范围、规范行政调解程序、明确行政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建立专门的行政调解组织等措施完善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是建立在政府公开信息为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它从反向界定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确定例外的实质是协调公民知情权与其它重要法益之间的冲突,旨在有效地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运作。例外通常包括国家秘密、行政需要、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特别救济是保障公民合法信息公开申请遭到拒绝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民告官"困境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诞生及其全面确立的"民告官"制度,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行诉法对"民不可告官"传统观念的转变,对依法行政的倒逼,以及对政府与公民、公权与私权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激起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成为推进民主法治的一个重要拐点。迄今为止,行政诉讼已波及70多个行政管理领域,公安、工商、交通、城建、计生、社保等热点部  相似文献   

11.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9,(14):29-31
作为一部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国家赔偿法第一次将公民和国家置于平等的地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国家侵犯公民权益的责任承担,并赋予公民因国家侵权行为受到损害时,有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这种法律制度的实际运作,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与人民控制和制约国家公权的法治的真正起步。”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以消费者主权为基本的指导理念,按照公民的需求生产出符合公民要求的行政产品。“国家———社会”的外部合约和“政府———公职人员”的内部合约体系是服务型政府的制度要素。在激励合约的分析中,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欠缺某些必要因素。由此所导出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可能性战略是:短期内进行思想意识动员,中期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部合约体系,长期的目标是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方式,近年来县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预防腐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县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仍然在法律地位界定、"审批职能归并"改革、"网上审批"推进等方面面临深层次的矛盾与尴尬,严重制约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为此,须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公民(社会)需要为逻辑起点,从法律制度建设、审批机制创新、组织文化培育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推进改革深入,提高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回应性,彰显政府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4.
行政信访制度的应然功能既应当以适切于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实然功能为基础,又应当以合理的法定功能为依据,是实然功能、法定功能与运行于其中的社会政治生态相互调适与相互匹配的结果,总体上可以定位于"双边代理-四向激励"功能。其中"双边代理"包括代理公民实现民意上达、政治参与、外部权力监督、诉求问题解决、诉求权利救济、提出意见建议,代理政府实现沟通宣传、民主治理、内部权力监督、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辅助政府决策";四向激励"是"双边代理"的延伸,包括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正、负向激励和对公民运用公民权利的正、负向激励。这种功能定位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其承担方式将随社会政治生态的不断变迁而持续调整。  相似文献   

15.
孙红竹 《前沿》2010,(18):80-83
公民问责是行政问责的重要方式之一,有着坚实的依据和独特价值。人民主权理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公民问责的理论依据,宪法关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规定是其宪法依据。公民问责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扩大了行政问责的范围;问责热情高,态度坚决;形成对政府权力的全面监督等。当前必须从加强公民问责文化建设、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公民问责的相关制度与程序等方面入手,促进公民问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地方人大常委会理论上应对规章有审查的功能,所以,现阶段在全国性的违宪审查机制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完善备案审查制度是当务之急。一、问题的提出行政规章作为一种行政立法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影响范围广。由于行政规章的效力层级较低,数量巨大,违法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规章越权指的是行政规章所规定的事项以及制定过程中的环节超越其权限范围和运作方式的行政违法行为。一种是程序上越权,发生在规章制定的程序环节;另一种是内容上越权。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行政规章超越公权;第二,行政规章超越行政  相似文献   

17.
邻避效应:公益性项目的补偿机制与公民参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公益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中所出现的邻避效应,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政策成本最小化的政府在民主行政的条件下不可回避的决策困境。本文分析了邻避效应的经济性补偿和社会心理性补偿的关系,根据集体行动理论和邻避效应的特征,提出审慎运用公民参与来实现公益性项目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在中国国情条件下,公民参与的制度选择倾向采取法团主义的模式,文章结合上海市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行政治理作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近年来成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一项热门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行政治理存在诸多弊端,而地方政府如何走出困境,建立有效的行政治理机制仍然是一个处于探索中的问题。理论范式及其实践模式多关注于政府与市场、公民社会等外在关联性问题,而以内部联动性为基点的研究鲜有涉猎。为此,从这一基点出发对于地方政府在利益调配、府际竞合和行政职权这三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以内在根源——主体关系——运作权限为逻辑线索,追溯其困境产生的根源,探究其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行政程序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行政程序法应该研究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和行政程序法都是有关程序的制度,都是规范行政行为的程序法,都是与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的权力(权利和权益)和义务密切相关的程序法。行政程序法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制约日益扩张的行政权力,侧重在行政行为的事前和事中进行规范和控制,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过程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程序权利进行调整和规定。行政诉讼法则侧重对行政行为的事后进行追究,评析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遵守了实体性和程序性  相似文献   

20.
王静 《今日海南》2014,(6):32-33
<正>2013年,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南省委提出了"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争创规范、高效、优质政府服务的实践范例"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入手,为打造规范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提供根本保障。转变政府职能,须善于拓宽服务渠道从现实上看,政府运作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