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推进党的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理、“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遇、“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顽症.由于历史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政治模式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不同的执政党对腐败态度以及惩治力度大相径庭.因此,对腐败的态度、反腐倡廉的方式、惩治腐败的力度,以及预防腐败的能力检验着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关系反腐倡廉的成效,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危.  相似文献   

3.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处、改革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从源头上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4.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目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闸题,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创新思维,于是网络反腐应时而生。从领导干部自身而言,应以此为契机,在廉洁自律的同时加大反腐力度,促进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水新营 《学理论》2013,(16):57-5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着力构建三"不"机制,筑牢反腐倡廉防线。阐述了通过营造不"想"腐败、不"易"腐败、不"敢"腐败的良性反腐机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相似文献   

6.
舒建川 《团结》2009,(6):33-3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纳入反腐战略方针.为反腐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指出.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可见预防各种类型的腐败行为已成为执政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主要推手。但是对于如何大范围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腐败行为.有关部门仍缺乏很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一个严重的腐败时期。如今,它成为政治相对清廉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其行之有效的反腐败制度设计。借鉴美国系统严密的反腐法律建设,对于推进中国反腐败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从预防、惩治和监察的角度构筑制度反腐之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大国,加快民主进程也不能一哄而起,急于求成,而应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对端正党风政风、惩治和预防腐败将发挥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要确保党的先进性永不变色,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也就是说要真正跳出“周期率”,还必须不断推进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依靠党内民主的  相似文献   

9.
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在人类致力于反腐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民主政治是腐败的"天敌",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腐败现象最有力的"克星"。因此,只有以民主来编织反腐败的天罗地网,才能把反腐倡廉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王铭 《学理论》2008,(9):22-23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党内民主的动力助推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此激发队伍纯洁的内在活力。保障党员的知情权是推进党内民主的基础,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和选举权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标志,保障党员的民主决策权是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关键,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路径。要加强党内基层的民主建设,提升反腐倡廉的创新动力。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和"两新"组织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基层社区党内民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寻求医院廉政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及行业作风建设的结合点,已成为推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课题。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创建"无红包"医院的过程中,通过采取制度约束、教育引导、分配激励、事业扶持、生活关心等举措,探索出了建立医院廉政文化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赋予了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持久生命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三反"运动存在两个样本,即以反贪污为主要特色的"北京经验"和以反官僚主义为主要特色的"武汉经验"。"武汉经验"的典型注释就是当时曾轰动全国的"纪凯夫事件"。从巩固党与群众的联系,纠正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压制民主、拒绝批评的官僚主义作风出发,此案的处理是严肃的甚至是严厉的,但也因此存在着过宽、过重之处。"武汉经验"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官僚主义的高度警惕,对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大力支持,对压制民主、拒绝批评、脱离群众的政治危险,表现出除恶务尽的决心和开展了雷厉风行的打击。但官僚主义现象却不是短期所能完全克服的,"武汉经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原则和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o what extent to local pro-reform actors matter in Indonesia through the prism of anti-corruption campaigns in the country's regions. I argue that the rash of anti-corruption campaigns and related trials involving legislative members, especially from mid-2004 onward, can be attributed neither to the resources lavished on anti-corruption organizations based in Jakarta, nor to the popularity of President Yudhoyono's anti-corruption rhetoric. Instead, it can be traced to a particular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that began in earnest in 2002 in Padang, West Sumatra. Using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a small group of activists relentlessly pursued their newly elected provincial legislators to be accountable to their democratic mandates and as important, to respect the rule of law pursuant to new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legislation. The guilty verdicts of May 2004 galvanized similar groups across the country to investigate their respective legislative bodies. This exemplary case of societal accountability also demonstrated the leverage activists can gain over local politicians when they forge coalitions with other elite actors, especially those in Jakarta. I further explore two anti-corruption cases in the province of West Kalimantan to place post-Padang developments in their proper perspective. If hopes were raised that regional anti-corruption movements–based on the Padang model–might accomplish more than sensational trials but help consolidate democracy at the regional level by holding elected officials accountable, these two examples show how fleeting these expectations might be. The trials that took place but which produced no convictions resulted from the fallout of local political tussles, and not from local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galvanized by the ideals of transparency and good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5.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腐败问题的困扰,而且发展到现在腐败问题愈发严重,如今在印度腐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机制"。腐败给印度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印度政府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在机构设置上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不过,由于受到低效的法律体系、公务员体系、民主体系、传统文化以及种姓制度等制约,印度的反腐败工作长期停滞不前。对印度腐败与反腐败的理性分析与思考,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典型腐败大案要案中,"裸官"腐败的现象较为严重。"裸官"腐败的黑洞,不在"裸",而在"逃"。"裸官"腐败的生成主要源自理想信念缺失,监管制度存在漏洞,"裸官"出逃的高收益、低成本等多因素的驱动。因此,有效治理"裸官"腐败现象,要在强化制度反腐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防腐。一是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裸官"腐败的预见性;二是加强监管,大力提升"裸官"腐败的防范性;三是协作联动,全面强化"裸官"腐败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17.
微博反腐正成为自媒体时代中国反腐进程中方兴未艾的现象。微博反腐具有显著的正能量,它借助于焦点事件这种非制度化途径,起到倒逼政府介入腐败案件查处的功效,从而加速体制内反腐的理性化和制度化进程。微博反腐的倒逼机理在于,它把以前只是由反腐机构与当事人掌握的不对称"内部信息",通过微博这种自媒体发酵为路人皆知的"外部信息",从而实现了反腐机构、当事人与社会公众间的信息相对对称。在腐败信息相对对称的情况下,体制内反腐的工作重心将逐步从对焦点案件的被动查处,转变为对制度化反腐方略的主动探求。未来的廉政制度化建设应着力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国家廉政制度设计中制度短缺与制度剩余的并存悖论;二是既有廉政制度实际执行力不足导致的"制度软约束"现象;三是选择性反腐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8.
从公民行动的角度对网络反腐的内涵进行界定更能凸显网络反腐的实质。根据公民行动的方式、行动所指涉的对象、行动过程,网络反腐可以划分为腐败告知型、腐败挖掘型、集体动员型。三种类型的网络反腐行动中,公民从"围观"到"挖掘"到"抗争",显示了互联网时代草根力量的崛起。公共舆论的生成、倒逼、草根动员是网络反腐的行动机制。在未来反腐倡廉建设中,从廉政政策的制定、廉政制度的革新、腐败治理的议题等开放渠道,让草根权力在现实的腐败治理中有效地参与,是化解网络反腐舆情日益高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的功能缺陷与完善理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反腐是信息时代新技术在政治生活特别是反腐倡廉领域中的运用。作为反腐新形式和新载体,网络反腐已呈现出效果初显、个性鲜明、势头正兴、期待较高的新态势。与此同时,受拘于主体的认知度、要件的完备性、机制的成熟度和短暂的实践期,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反腐也存在着缺陷。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科学、全面、准确定位,即网络反腐是网络民主和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而不是网上反腐与利用网络反腐;网络反腐是反腐倡廉体系的有机部分和新生长点,而不是对既有体系的取代和颠覆。二是在实践操作上,应为网络反腐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与技术支持,构建契合网络民主真义、体现网络机理特征的网络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