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2日,保監會發佈《關於自保公司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發佈之日起施行。自保是國際大型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保險市場一直沒有自保公司這一組織形式。《通知》是中國第一個專門針對自保公司監管的規範性文件,是保監會加快保險市場改革創新步伐的一項重要措施,解決了自保公司發展和監管無法可依的問題。《通知》本著「積極謹慎、適度創新,隔離市場、防範風險」的原則,在自保公司的設立、經營、監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在設立條件中,《通知》除要求母公司符合投資人的基本條件外,  相似文献   

2.
季術東 《中国法律》2009,(2):19-21,71-73
1在現代市民社會形成之際,包括法人、公司、合作社、自治群體在内的各種社團組織(corporations)的活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功能。在全球化的當今世界,企業治理(corporate bovemance)的結構也是法治秩序論的焦點問題之一,而目前的金融危機則對以股東主權爲特徵的美國式制度設計提出了尖鋭的質疑。中國正在面臨的社會轉型同時具有現代化和全球化這兩種不同的維度,因此特别需要探索個人與組織之間關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一、刑事訴訟法律監督制度的合理性每個國家都會根據各自國家權力結構的要求,安排檢察權在國家權力中的應有地位,體現不同的國家要求。在中國,爲適應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國體,人民代表大會政體的要求,依憲法規定,檢察機關是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這是因爲立法機關只是定期的議事機構,難以對大量的複雜的行政活動和審判活動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所以要設置一個獨立於行政機關和審判機關之外的檢察機關作爲  相似文献   

4.
葉林  Ma Jing 《中国法律》2013,(3):25-27,86,90
從1993年4月22日國務院發佈《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簡稱股票條例)開始到1998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證券法》再到2005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證券法》,我國證券市場法制建設走過了20個年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研究證明,證券市場發展程度與法治化水平顯現嚴格的正相關性,即證券市場越成熟,法治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實踐證明,法治是保障投資者當下預期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最重要社會機制,是證券市場長期發展的基礎。只有認真總結經驗,夯實法制基礎,證券市場才能健康發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律》2013,(5):26-30,83-85
近期一系列案件的開庭、審判、對社會關注的回應,在某種程度上凝聚了社會共識,讓國人看到中國在推進法治和推進司法改革上的決心,也為今年第四季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打了前站。從這些案件的審判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沒有回避問題,同時又在積極謀求解決問題。不論案件被告人是手握重權的高官,還是普通百姓,中國政府做近期一系列案件的開庭、審判、對社會關注的回應。在某種程度上凝聚了社會共識。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5月9日,中國證監會就《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若干規定》公開徵求意見。這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依據聯合公告的原則性規定,分別發佈相關實施細則之後,滬港股票互通試點的又一重要規定。《規定》進一步明確了證券服務公司的設立、職責、行爲準則,以及  相似文献   

7.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得到全面部署的司法改革再度進入公眾視野,時成為焦點。早在1997年,十五大報告已經提出,要「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從而拉開了司法改革的大幕。2004年、2008年,《關於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和《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先後出臺,從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改革司法保障體制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司法改革的具體任務。此後,執法環節受到規範,外部監督不斷加強,公開範圍越來越廣,司法改革日益縱深推進。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這議題上更進步,通過人財物統管理、審判責任制、人員專業化等安排,在去地方化、去行政化等問題上大步邁進,掀開了司法改革的新篇章。本期特選取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的文章,解讀本次三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具體方案,探討法治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進而剖析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徑。  相似文献   

8.
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並就這一問題作出專門決定。這意味著中國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一一國家治理法治化階段。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概念。什麼是‘法治體系’?在過去的法律文獻和法學著述中只有‘法律體系’或‘法制體系’的提法,而很少有或幾乎沒有‘法治體系’的提法。‘法治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向大會作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表示,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積極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201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15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草案,通過了其中10件;涉及修改21部法律,新制定2部法律。重點立法項目的相繼完成,為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語     
正十八大提出,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這兩個「建成」互相協調、互相促進,實際是相互依存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則將這一目標和任務作了進一步全面、系統、深入的闡釋與安排,這是中國從事法治政府建設的理論和實務工作者悉心關注的重要議題,也是全國人民情之所系、心嚮往之的共同目標。為了加強學習三中全會決定,深入領悟,深化認識,並貫徹落實於改革實踐,我受雜誌委託,邀請行政法領域的幾位權威專家,就三中全會決定中有關法治政府建設問題,從不同角度,具體涵蓋法治政府的新任務、中央政府權力結構、行政  相似文献   

11.
在市場拓展初期,外國企業通常會優先選擇通過電子商務模式將業務擴展到美國市場。多數情況下,在魯莽進軍實體店之前,這些企業首先會通過電子商務模式,在保持投入和風險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對美國市場進行試水。雖然中國企業進軍美國電子商務市場具有特別的優勢,並且目前中國網絡零售市場在規模上僅次於美國,但是針對不同的網絡零售環境,中、美兩國在法律、實務方面存在著一些顯著區別。因此,  相似文献   

12.
遺囑公證是公證行業的主要傳統業務之一。為了向社會充分展示遺囑公證獨特的職能作用和社會價值優勢,中國公證協會組織撰寫了公證遺囑業務發展報告,報告以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台數據為基礎,又採集了全國12個省市的樣本數據5000餘份,調閱了近24年來的部分公證卷宗,委託第三方統計機構進行數據分類分析,歷時近半年,四易其稿,形成了數萬字的行業報告,從地區、年齡、性別、婚姻關係等方面對我國公證遺囑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現將報告主要內容進行發佈。  相似文献   

13.
趙記偉  Liu Yan 《中国法律》2015,(2):123-129
《2014-2015中國反商業賄賂調研報告》填補了中國此前尚無針對反商業賄賂合規的實證調研分析的空白。它詳實的揭示出,商業賄賂敗壞社會風氣,破壞市場秩序,成為滋生腐敗行為和經濟犯罪的溫床。商業賄賂滋生蔓延的原因一一既有經營思想上的偏差和監管不嚴的問題,也有法制不健全、懲治不力的問題。在‘2014中國公司法務年會’上正式發佈的《2014-2015中國反商業賄賂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填補了中國此前尚無針對反商業賄賂合規的實證調研分析的空白。《報告》顯示,目前國企、民企面臨著比外企更高的商業賄賂風險;而食品、房地產與建築等行業風險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2013,(6):3-62
【正】2013年12月10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證券法(修改)和期貨法起草組成立暨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啟動證券法修改和期貨法立法工作。證券法和期貨法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兩部基礎性法律。證券市場方面,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市場基礎和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容量快速擴大,市場產品極大豐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2020,(1):22-27,93-100
隨著我國進入網絡社會,網絡犯罪隨之而蔓延,刑法如何應對網絡犯罪,就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值得刑法學者重視。本期聚焦特別邀請陳興良、王華偉、李世陽三位學者從不同角度展開論述。陳興良教授《網絡犯罪的刑法應對》一文,從宏觀角度梳理了網絡犯罪的類型演變和立法嫗變,並對網絡犯罪進行了教義重塑「總體而言,我國對於網絡犯罪的刑事立法是及時有效的,但隨著網絡犯罪不斷異化和蛻變,加強對網絡犯罪的刑法教義學研究,為司法機關懲治網絡犯罪提供理論根據就變得極為必要。  相似文献   

16.
財產保全制度作為一種法律上的強制性措施,旨在防止有關當事人的財產被隱匿、轉移、變賣或者為了保存爭議標的物之價值,以保證將來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得到切實執行。經當事人申請,有關機關可以對特定財產採取臨時性強制措施。現時,財產保全制度屬於中國民事訴訟法的一部份,但現時該制度在香港法例中分佈零散,並沒有具體章節明釋。本文將針對介紹中國和香港法律所記載的財產保全制度,將二者進行比較分析,望能得出相互能學習之處。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人權保障事業再次迎來新發展。從1991年國務院通過《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對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關人權的基本立場和實踐,到1997年、1998年中國分別加入《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再到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文本,中國的人權事業發展經歷了數個標誌性時刻,推動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選舉法》等人權相關法律的立法、修法進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更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重要原則具體落實到制度當中,在強調以司法制度保障人權的同時,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期特選取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周其華的文章,通過分析刑罰的目的,闡述人權刑事司法保障的重要性和實現路徑。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發佈,提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這是中國法治進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勞教廢止後,原適用於勞動教養的對象如何處置,與勞動教養制度相類似的  相似文献   

19.
陳勝  張娟 《中国法律》2013,(3):18-21,78,81
項目融資是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在國際金融市場大規模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借貸方式,80年代中期被引入中國。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該融資方式一般應用于現金流量穩定的發電、道路、鐵路、機場、橋梁等大型基建項目,目前應用領域仍呈擴大趨勢。項目融資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很短但發展很迅速,多以能源和交通等領域的項目為試點並獲得成功。項目融資為解決我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資金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由於項目融資時間長、規模大、參與方多、結構複雜,導致風險極大。因此,如何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進行風險管理,是影響項目融資成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的生效,特別是其島嶼制度、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制度,以及《公約》內組織機構的建立和實施,國家之間有關的領土爭議日趋激烈,如日本與韓國之間的竹島(独岛)之爭、日本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方四島之爭,目前中國主要的島嶼爭端集中在釣魚島列嶼、黃岩島問題上。一、國際法上國家領土取得的主要方式近代國際法上使用的國家領土取得方式大體有三種:先占、時效以及割讓。在現代國際法時期還有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