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理论演化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创新型区域概念的基本内核,也是创新型国家概念的城市化。鉴于此,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区域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员(沈阳)》2014,(6):F0002-F0002
喀左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是朝阳市下辖五县二区之一。近年来,喀左县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扎实推进“五城联创”,即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创建活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持续提升,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等称号,连续五届获得辽宁省城镇“绿叶杯”竞赛优胜县等荣誉。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城市建设应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文化竞争力在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包括城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城市的文化设施、文化市场、文化服务、文化管理体制,以及文化教育、文化形象、文化精神,等等,这些构成了城市文化的硬件和软件,而人文精神则渗透于其中。可以说,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其在城市文化竞争力中的支撑意义日益显著。然而,目前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往往过于强调经济总量、经济目标和硬件建设,忽视了城市的人文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建设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1,(11):1-F0002
湖北省宜昌市始终坚持全民创建,致力创建为民,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效,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在湖北省率先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行列,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宁波于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宁波城区具有传统历史风貌特征的街巷、民居正逐年减少,城市风貌不断改变。如何保护并管理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对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青 《当代贵州》2007,(24):42-42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贵阳市建成了总面积145.6万亩的第一和第二环城林带。这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独有的森林景观,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青,人居适宜”的城市生态建设格局。2004年,贵阳被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7.
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是沈阳“十二五”期间的三大目标之一。本文从沈阳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出发,分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面l临的问题。提出从提升城市能级,做大经济体量;错位发展,扬长避短;强化软实力建设,创建宜居城市和创建有沈阳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四个方面人手,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大生 《唯实》2004,(11):47-49
城市宪法地位是指宪法规定的城市与中央的关系 ,城市与地方的关系 ,城市与社区的关系 ,以及城市的权力和权利等等。本文所说的城市体制是指城市在国家结构制度、政权组织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中所获得的实际地位。城市宪法地位不仅关系到城市体制的定位和城市的发展方向 ,更关系到政权组织制度和国家结构制度的完善。因此 ,研究城市的宪法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城市宪法地位的几种类型一般而言 ,城市宪法地位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指城市作为一个区域在国家结构制度中的地位 ,包括城市是否具有邦国的地位 ,城市是不是基本行政单位等问题 ;…  相似文献   

9.
朱伟  李芳 《前线》2023,(10):47-50
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思维贯穿于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的全过程,学习借鉴各国主要城市韧性建设经验,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问题,从战略规划、空间布局、机制创新、实施标准、技术赋能五个方面系统推进,探索北京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品质是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统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改变城市的环境卫生提升外在形象进而促进内在气质的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提升城市品质对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意义。然后以枣庄市为例阐述了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的做法、措施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来提升城市品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国际化城市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一个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程度反映着这个城市所在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全球社会信息化日趋高端的情况下,世界市场与国际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城市的发展所承担的城市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或文化的某个方面的对外开放,不是追逐某些国际化指标是否齐全,而是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出发,与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挂钩,追求具有国际化品质的城市发展。关注城市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建设具有国际化品质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国际化战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兵团党校学报》2005,(3):25-25
环保总局日前公布的《中国城市环境保护》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命名4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3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并且在山东和江苏两省出现了威海模范城市群、苏州模范城市群和常州模范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宣布,经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组考核、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示和审定,天津市各项创模指标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因此授予天津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天津市因此成为全国自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来首个获得此项称号的直辖市。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克服城市规模大、历史欠账多、受资源环境制约强等众多困难,实施工业东移战略,实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节约型城市建设,全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全方位提升城市的载体功能,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水回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14.
王宏丽 《实事求是》2013,(5):100-103
城市经济圈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中心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加快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科学谋划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圈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是实现新疆十二五规划“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建成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带”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提出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伊宁经济圈的发展模式为点轴发展模式,空间战略布局为一个核心、两个极点、T型发展轴和两个发展圈层,并确定了伊宁经济圈的空间组织发展时序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世界银行公布了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报告:厦门的城市竞争力在我国12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进入“金牌城市”之列。在此之前,厦门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奖项。到过厦门的人都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的竞争。城市管理是城市运转的根本动力,是巩固深化城市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城市载体功能的重要保证。城市管理是综合性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那么,城市究竟应该如何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城市管理相对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市民需求,几乎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共同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一些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大中城市,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网格化城市管理是一种先进、科学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北京东城区成功运用这一管理模式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浪潮。本文重点论述了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并以上海市黄浦区为原型阐述了上海市黄浦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是阜新作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确定的新的奋斗目标。同试点市相比,示范市具有全面性、先进性、科学性、规范性、可复制性和未来性等特点。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需要着力构筑具有阜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阜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正处于高潮期,这个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各个国家城市发展过程当中的经验,也包括吸取教训。而不是盲目地自顾自,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