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启圣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到二十二年十一月的福建总督,在清政府统一台湾的事业中建立了巨大的功勳。他的一生除了在军功、政绩方面很有建树之外,还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著述。可是,过去对姚启圣著述情况的介绍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萧一山的《清代学者著述表》,认为姚启圣著有《平海录》、《忧畏轩遗集》、  相似文献   

2.
2003年2月号《书屋》,有一篇署名萧武的大作《反抗革命:晚清宪政改革再认识》(以下简称“萧”)。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阅读中常常激发我的联想,这联想凝聚为一个题:《慈禧太后抓“改革”》。因此,本并非萧严格意义上的评,更多的是由萧引发的联想。  相似文献   

3.
《学习与实践》2005,(10):44-44
十卷本的《武汉通史》正在出版,其精要在本刊已连载八期,根据《武汉通史》所编成的《简明武汉史》共50万字,已由武汉出版社在近日出版。本刊对《武汉通史》精要的连载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4.
陈其南认为,从连横《台湾通史》的体例和“建国纪”的安排中,可以看出《台湾通史》中“蕴涵”着“台独”意识。这种对《台湾通史》的解读与以往完全不同,虽然很新,但毫无根据。陈其南对什么叫“通史”,什么是传统的史志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台湾通史》的内容都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有意地模糊连横写作《台湾通史》的背景,有意地不去分析连横把台湾当作一“国”的具体内涵,有意地误读“建国纪”的安排,在学术研究中犯了“泛政治化”的毛病。  相似文献   

5.
集湖南地方史研究之大成──《湖南通史》评介史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集体编写,伍新福、刘泱泱、宋斐夫分工主编的三卷本《湖南通史》,最近由湖南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从此结束了湖南没有一部科学、完整《通史》的历史。湖南...  相似文献   

6.
史德新 《求索》2010,(7):257-257
20世纪以来,对清代《孟子》学研究,相比对汉、唐、宋、明朝《孟子》学研究之繁荣景象,要清冷得多。迄今为止,从宏观角度研究清代《孟子》学的专论或专著甚少。令人欣慰的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大学文学院刘瑾辉先生的《清代(孟子)学研究》(2007年9月),填补了这一空缺。该著作以清代《孟子》学专著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清代《孟子》学的发展脉络,考察了清代《孟子》学研究的学术成就、特点及其学术影响。全书结构简洁,体例严谨,计26余万字。  相似文献   

7.
1946年秋,周谷城随复旦大学返回上海,任历史系教授,教授《世界通史》。当时复旦文。理、法、商学院都要学世界史。周谷城在授课的同时,撰写《世界通史》。他在编写《世界通史》时打破了传统的写法,着重写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在他看来,前人所写的世界史著作,犹如百科全书,大都是历史事件的机械堆砌,不能给人以系统和全局的认识。他认为传统的写法也不科学。传统的写法是从一个地区、一个角度孤立地去看世界。古代是从埃及、希腊、罗马开始,以后讲中世纪、讲基督教、讲封建制的专制政府,再后讲文艺复兴、民族国家、地理大发现,都…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9月,《中国西南民族通史》作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西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创新团队的最新力作,由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属我国首部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通史。《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由王文光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倾力完成,其研究时段上起先秦时  相似文献   

9.
由何仁仲任总编,史继忠等7位史学专家任副主编的《贵州通史》五卷本,由当代中国出版社2 0 0 3年出版,经过1 0年的艰苦努力,有近百名贵州史学研究专家参加撰写、2 70万字的宏篇巨著出版问世,是全面研究贵州历史的力作,是贵州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大喜事,也是贵州社会科学特别是地方史研究的里程碑。《贵州通史》是贵州省的第一部地方通史,是在过去对贵州地方史研究基础上的集大成,研究的结晶。《贵州通史》的出版,有利于认识贵州的族情。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民族省,为全国八个民族省之一,境内有1 7个世居少数民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  相似文献   

10.
重庆历史研究是重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通史》的出版是重庆社科理论界的一项重要成果。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对重庆历史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表了700多部著作,8000多篇论文和资料,初步形成了重庆地方史研究体系,为重庆通史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成果。1990年经四川省委同意,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在此基础上,重庆通史课题组的同志们创立了《重庆通史》的基本范畴与  相似文献   

11.
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十《粮运志》,附有清代台湾配运内地兵眷米谷数量表,它们分别是:“鹿耳门应运兵眷米谷表”、“鹿港应运兵眷米谷表”、“八里岔应运兵眷米谷表”。这些表由于内容清晰、数字详备,因此深得台湾史研究者的重视。但这些表中有几处是错误的,至今仍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著作在引用时不仅未加考察,甚至  相似文献   

12.
李准的小说《耕云记》呈现了“大跃进”中的复杂样貌。一方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提供的种种现实条件使得普通的农村青年萧淑英能够成为一名女气象员;另一方面,在此背景下,萧淑英的气象工作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包括生产责任的压力、群众舆论的压力和权威性不足的压力。小说中的公社关书记和萧淑英虽然试图应对这些压力,但其回应仍显不足,特别是没有正面面对舆论所反映的群众意见。这是因为李准在1959年、1960年的特定观念形成了对群众意见的筛选和排斥机制。他所塑造的“为党工作”的萧淑英,由于缺乏“为群众工作”的意识,没有有效理解和化解群众的不满。透过萧淑英的成长、压力与限度,我们可以经由李准的视角,看到“大跃进”时期为科学引入农业生产所创造的条件,看到它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开辟的可能,以及它在此时农村的现实结构中所受到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3.
《史记》的坎坷经历康仙舟《史记》人所共知一,它是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获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大初四年,共计3000在历史风云,分本纪、世家、外传、书、表五种体裁,是我国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司...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及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球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各大洲、各国家的精神联系和物质联系达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以至于有人用“地球村”一词来形容现实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史研究中中外分开格局的缺陷与不足,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研究者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需要以全球的视角,来把握、研究世界新闻的历史。张昆先生的《简明世界新闻通史》,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产物。这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世界新闻通史研究的起步或突破,是新闻学术界的一件大事。《简明世界新闻通史》是作为大学新闻系本科生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高中华 《中国减灾》2011,(11):57-57
清代的疫情在历朝历代中,从数量上居于首位。据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记载了历代大规模疫灾的次数,其中: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另据《清史稿·灾异志》记载,清代268年中全国发生大、小瘟疫149宗,其中,清朝前期的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 在疫情的防治上,清代政府推出了如同前朝的“种痘”、“隔离”之法。同时,在对疫情的理论探索上,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第3期上,周翔鹤先生撰文《清代台湾土地开垦、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形态》,批评拙文《清代台湾拓垦过程中的股份制经营──兼论“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不成立》。(见《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以下简称《拓垦》)。周翔鹤先生的态度是认真的,但对《拓垦》一文的阅读却是马虎的。由此产生了对《拓垦》一文的一系列误读,兹分别解释如下。 一、关于《拓垦》一文的总体思路 与一般的书评不同,周翔鹤先生的开篇即讨论《拓垦》一文的结论。在《拓垦》的结论部分,我说:“历史上中国各区域农业究竟采取何种生…  相似文献   

17.
说到西方美术史,有两幅画必说。一是范·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年)的《阿诺菲尼和他的新娘》,一是委拉斯盖兹(DiegoVelazquez,1599-1660年)的《宫娥》。熟悉西方绘画的,肯定会说,这两幅画有一共同点,就是作者都利用画中镜'反射'画中人或观画之人。范·艾克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代表性画家,是15世纪最杰出和具有创新意识的画家。传说他和兄弟胡伯特·范·艾克是油画的发明者。关于他在绘画上的创新,人们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8.
郭权 《政协天地》2013,(8):56-57
连横,台湾著名史学家和文人,所著《台湾通史》、《雅言》和编著《台湾诗乘》、《台湾诗荟》等至今颇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历时5年多编撰的学术著作《武汉通史》,将于近期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全书400多万字,图照1000多幅,共分10册。与此同时,《简明武汉史》亦将出版。本书编务会由科研、文化等方面领导和专家组成。名誉主任陈训秋、李宪生,主任殷增涛,副主任车延高、刘顺妮。主编皮明庥。此部全景式《武汉通史》对我市各方面工作均有借鉴作用,现将其精要由皮明庥摘编进行介绍,本刊分10期刊出。  相似文献   

20.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著书篇》中详细罗列自己的著述,其分类受到当时流行的四部分类法的影响。萧绎的这种做法,有悖传统子书的写法,但和自身处境、时代风气关系密切。同时,萧绎将他人编撰的著述列在自己名下,是南北朝时期书籍的流行著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