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竞争对地方政府的约束:一个博弈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对社会福利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税收水平,公共物品的提供等方面。此前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竞争,很少考虑本地区内居民通过投票来表达偏好,以及来自反对派的竞争压力。如果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在一个动态博弈的框架下,发现竞争机制在判别政府类型上确有必要,但由于无法辨明政府是否诚实,竞争的作用可能是不明确的。我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间的不当竞争时有显现,结合上述分析框架,可以提出一些解决竞争中出现的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投资中的城市偏向政策、纵向间政府权责的失衡和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要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二要合理界定纵向间各级政府权责;三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和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城市供给,更具系统性和复杂性,也对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善治理论强调国家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可以为解决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治理问题提供新思路。在我国当前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等供给主体间存在的供给交叉或供给真空状态愈发明显。基于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应从善治角度区分政府组织间及政府与其他组织间两种不同的协同供给机制。多政府协同供给要重视政府间协议并强化府际关系网络。而在政府与其他组织间的协同供给中,多政府协作承担城市群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与基本供给责任;多市场协作满足公共服务的多元需求并加强自身监管;多非营利组织协作灵活应对政府和市场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四化两型"建设不断推进背景下,阐述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表现及效果,分析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失序及其成因,有针对地提出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民生政绩理念、重塑官员政绩考核和选拔晋升制度、明晰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推进公共产品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地区间公共事务协调合作机制来治理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失序。  相似文献   

5.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严重障碍。但是,期望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的主张无助于根本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矛盾。必须明确政府供给的主体地位,强化各级政府的供给责任,让更多财政资金进入农村公共产品领域,优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针对政府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又须完善法律保障和政策设计,建立监督评价体系,增强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府体系中的最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通过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关垭镇的实地调查,分析乡镇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中的存在问题。现实中,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还存在着职能困境、体制困境、能力困境,要提升乡镇政府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需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站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上探寻路径,从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间事、责、权关系,改革财税体制,加强乡镇政府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着力,进而为提升乡镇政府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认为市场不能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所以需要政府介入 ,但是实践中政府全面垄断公共产品 ,直接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 ,不仅导致了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也带来了财政危机。因此 ,有必要探讨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到底政府应提供哪些公共产品 ,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只有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在环境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公共物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全部承担供给的责任面临巨大压力。公共选择理论从政府“经济人”角度证明政府不可能完全有效率地供给公共物品,治理理论也证明现代政府要有效地供给公共物品需要与社会合作来完成。在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政府的角色是为各类环境公共物品提供正式制度保证;同时,政府应该生产纯环境公共物品,并与社会协作生产和提供准环境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9.
建立有限政府,政府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政治学、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惠及公民的公共精神。本文从公共供给的有限性的定义、必要性、实现路径和困难预测等四个方面对建立有效有限政府的公共供给进行了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化与分权化的不断影响和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不断加强,但是在地方政府跨地区合作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制度供给困难、信息不对称等阻力,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合作共赢。本文将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治理存在的困难及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人被假定拥有充分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 ,价格被假定只需包含供求均衡与否的信息 ,市场出清只需价格与供求的相互作用就可以实现。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信息变化的偶然性、主体知识的有限性、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导致了不完全信息 ,导致了价格信息的非真实性 ,使得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不再能使市场出清。卖主的控价行为等 ,不能消除信息不完全 ,但可减少不完全竞争中的效率损失 ,有助于配合价格机制建设高效率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  相似文献   

12.
公安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公安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公安干部竞聘机制是公安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公安干部的竞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些重要环节,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党对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特点,通过采用公开选拔、公推提名、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差额选拔、公开选调等方式择优选拔和选调干部,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可以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质量,提高国有企业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竞争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现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学生应当正确应对社会竞争。但是 ,许多在校学生对竞争形势不够了解 ,竞争意识不强 ,竞争思想准备不足。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教育 ,首先应当解决学生对竞争意识的误解问题 ,然后通过在校教育手段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民生问题日渐突出,原因之一在于公共产品保障制度的缺位。违背公共产品价值追求的公共劣品层出不穷,危害深远不容小视,究竟该由谁负责。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的首要责任人,必须对产品的性能做出合理保障,依法承担公共劣品损害之责任。公共劣品已成为国际热点问题,部分国家已开始卓有成效地尝试,努力治理该问题,如建立集体申诉制度、违宪审查制度、公益诉讼制度。中国可以参考有关实践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保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法律,明确公共劣品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安教育改革是公安教育为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特点而进行的体制变革,其目标是提高公安教育有效供给。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通过此理论可以从动力因素、主体选择、变迁路径等角度审视公安教育改革的进程,论证公安教育改革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垄断的危害日益凸显,以跨国公司、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主要主体的垄断企业,凭借其特有的经济优势,实施索取垄断高价、搭售、差别待遇、拒绝交易、掠夺性定价、强制交易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以及固定价格、划分市场、联合抵制等垄断协议行为,或者进行以排除或限制竞争为目的的企业并购行为,严重妨碍市场竞争的自由与公平,损害效率,应及时采取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一系列法律对策予以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8.
社区治安供给应当是一种有效供给。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社区治安供给应当遵循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供需均衡原则,按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供给。经济学视阁下社区治安供给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产前契约供给、志愿供给、社区自治供给等。社区治安供给主体是多元的,但就单独而言,其效用又都是有限的。因此社区治安供给需要优化。其策略有:发挥政府供给主导作用,引入竞争机制;确立市场供给合法规则,与政府供给互补;依托社区成员主体角色,倡导产前契约供给;加强社区文化培育,大力发展志愿供给;努力发展市民社会,提升社区自治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政府又开始探索新一轮的政府变革,即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目前,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管理方式转型的主导趋势。新公共管理理论将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引入到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来,用于改造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目前,对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探讨,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机制的确立,高等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这使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从规范高等学校之间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必须对高等学校之间的师资人才流动行为进行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