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论伦理相对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明 《思想战线》2004,30(2):25-29
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伦理相对主义只看到道德的特殊性和相对性,而抹煞道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错误地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共同的和绝对的道德,不存在对于一切社会都是正确的普遍正确和绝对正确的道德。反之,伦理绝对主义或道德绝对主义则夸大道德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进而否认相对的、特殊的道德之为真正的道德,以至片面地认为真正的、优良的道德必定是普遍的和绝对的。  相似文献   

2.
谈公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欧阳棠当前,公平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大家争论中的一个基本论题是对公平含义的理解。我认为探讨会平概念,必须把握公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先说公平的相对性。从主体能力来看,可以说千差万别,因此不存在一个对各人都是公...  相似文献   

3.
道德的相对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相对性。道德诠释的相对性、道德权威的相对性、道德质态的相对性,是道德教育必须正视的相对性问题。教育者不能将道德相对性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困难和障碍,更不能用道德绝对性来对抗道德相对性。用相对的道德教育面对道德的相对性,教育者才能引导受教育者在道德相对性面前获得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法视物权和债权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权利,债权的相对性排斥其绝对性的存在,这是对历史的误解,债权固有的相对性与债权的绝对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层面问题。债权是一种具有绝对性的相对权并非是对债权相对性的曲解,亦未说明债权就成了绝对权,而仅仅说明债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所固有的不可侵犯性,将受侵害的债权纳入侵权责任法的保护正是源于债权的这种"绝对性"。  相似文献   

5.
邢占军  张丹婷 《探索与争鸣》2022,(4):133-140+179
我国学术界对相对贫困的内涵、识别和治理策略的探讨存在着一定分歧,大致形成了高线和底线两条研究路径。厘清相对贫困的“二重相对性”是解决分歧的关键。借助“二重相对性”这一整体性概念,能够识别出相对贫困治理与我国当前主要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耦合性,厘清相对贫困治理与绝对贫困治理、共同富裕实现之间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可以建构增能型治理、赋权型治理、兜底型治理和衔接型治理的四维治理模式,形成以脱贫攻坚为起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层衔接的长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于列宁“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命题,过去按两条思路来证明:一是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同一性决定静止,斗争性决定运动,用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推出同一性的相对性、斗争性的绝对性。这两条思路的证明都是缺乏说服力的。只有跳出在一对矛盾内进行同一性与斗争性的比较,将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作比较,将具体同一性与抽象同一性作比较,才能证明列宁这一哲学命题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绝对性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包含着客观的、恒定的、无条件的、永远推不翻的内容、成分、属性。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其二是,马克思真理从有限中发现了无限,在暂时中找到了永久,从这个意义说它“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4页);其三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人类真理长河的一部分,它具有自己的绝对性。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是指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所以如此迷惑人,甚至殃及一些老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原因是他确有一套惑人术。他使用的政治、精神、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惑人术已为广大群众揭露和批判,但不要忽视,他还有哲学方面的惑人术。这就是抓住认识中的相对性,大肆玩弄相对主义。关于人的思维、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曾作过明确的论述。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一句话,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的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  相似文献   

9.
价值绝对主义冲突的表现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绝对主义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价值多元性和一元性的关系。一般认为,价值冲突常常界于价值的相对性之间。本文认为,价值的绝对主义冲突往往导致比价值相对主义更加严重的后果。它的绝对性、极端一元性对世界的和谐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冲突双方一方的消解更能膨胀另一方的绝对性的侵略性扩张,使价值绝对性冲突陷入更加灾难性的恶性循环之中。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一些理想性的对治策略,试图为价值绝对主义冲突找到一条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以及中学和西学之间对立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避免用其对立的绝对性排斥统一的相对性,才能从根本上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精神文明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聚焦中国农村老年人贫困化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老年人贫困化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根除老年人口贫困化开辟了道路,但对我国二十一世纪上半叶老年人口相对贫困化不能掉以轻心!传统上导致农村老年人贫困的原因继续在起作用,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及21世纪上半叶人口特征对老年减贫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化问题,我们应置老年人群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从生命全程角度事先防范。  相似文献   

12.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是贫困的两个阶段,一般先解决绝对贫困,再解决相对贫困。随着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取得决定性胜利,扶贫随之进入解决相对贫困阶段。贫困发生理论认为,贫困问题成因复杂,相对贫困长期存在,为此,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推动脱贫和防止返贫。有效解决相对贫困,既要遵循理论指导,又要结合中国实际,从调整扶贫战略、界定扶贫标准、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加强返贫治理等维度入手,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平 《人权》2010,(5):29-31
贫困是对人的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又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绝对贫困是指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生存需要的状态。相对贫困是指部分人口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世界银行认为收入低于平均收入的1/3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4.
萧灼基 《政策》2006,(6):32-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绩显著,全国贫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但目前无论从相对贫困还是从绝对贫困来看,情况仍然严重。绝对贫困方面,全国农村仍有236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城镇低于低保线(人均月收入159元人民币)的人口有2200多万,生活比较艰难。相对贫困方面,基尼系数已达到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的增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为基础、以低保为主线,分析我国社会救助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转变。2010年前:解决绝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家庭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既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也具有相对性的一面。如何具体地认识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作用的相对性呢?本文拟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贫困·贫困标准 贫困: 一种物质生活困难的状态,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以及一个特定群体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从程度上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从范围上可分为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绝对贫困也称生存贫困,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秦楼月 《人民论坛》2022,(16):97-99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治理由此迈向更为深层、更为持久、治理难度更大的缓解相对贫困阶段。从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其治理将从“攻坚战”走向“持久战”、从做大“蛋糕”走向分好“蛋糕”、从外力帮扶走向内源发展。相对贫困治理的演进过程和趋向并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和“将来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从此到彼”。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真理观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金德龙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又为实践检验而证明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同时,真理绝对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