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及其难点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城市的人们也逐步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单位的社会职能也开始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由单位行使的社会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和谐。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十一五”发展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社会后果之一是",社区"观念和"地理社区"成为基础性社会结构因素,国家与社区的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福利理论角度,运用文献回顾方法,首次系统划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区工作历史发展阶段,概括社区工作若干结构性特征,全面梳理城乡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工作主要政策法规,重点分析社区生活环境、社区问题、社区需要与国家-社区关系模式的战略转变状况;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区福利体系框架,界定社区福利体系框架的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简要总结中国社会国家-社区互动关系模式。在构建和谐社区环境下,笔者针对中国社区福利体系建设提出若干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兴华 《群众》2009,(10):36-37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把城市社区理念引人农村,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和提升人文素质的“一号工程”来抓.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辐射源”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着力点”作用.从“人居环境、人员素质、发展功能”三个方面实现城乡社区文明同步发展。通过持续创建,全市城乡社区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9,(5):32-34
节约能源资源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加速转型——执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随着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社会成员也从“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城市基层治理由“街居制”走向“社区制”。社区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最重要载体,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前沿,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骆杰  朱江 《时事报告》2006,(5):60-61
两会的召开,使“十一五”规划蓝图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4%,而增量已占世界的14%,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形容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人就这样来了。”那么,我们将有一个什么样的“十一五”?  相似文献   

8.
社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需求,可以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而社区效能决定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张键 《精神文明导刊》2007,(9):20-21,23
1.城市社区的兴起 就西方来看.城市社区的发展主要源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这预示着,在社会正常的运行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是有边界的.这就在逻辑上提出了一种可能,即社会上还应存在着一种非市场和非政府的力量.这即是公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由此可见.西方城市社区的发展基本上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演进图景.即:在路径上,社区是随着市场和政府自身的发展出现相当的局限后而产生的一种新领域:在逻辑上,社区发展体现出一种市场、国家和个人三种力量相互博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放在传统中国很完满,但用到现代却少了一环:那便是“家”与“国”之间的“社会”。 社会说起来比较抽象。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社会最简单的对应是我们生活的“社区”。这个社区是地理意义的,比如我们生活的公寓或者大院;也是情感和认同意义的:个人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认同为社区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节约能源 全民有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林 《世纪行》2008,(3):19-19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因此,我国政府也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十一五”规划中,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予以重点实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一任务的落实情况却远不如人意,浪费现象仍然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08,(6):22-24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节能减排既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关于“发展目标”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阐述中.都提出了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持续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的要求.并指出.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说明。做好就业工作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认真思考.并着力加以推进的重要工作。结合对《“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学习理解,笔者以为.无论是在认识连是操作的层面上.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实现这样一个转变。即:做好就业工作,要实现从强调扩大就业总量到注重就业数量和提高就业质量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安全生产专门列为一节,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汪玉凯 《新东方》2008,(8):9-13
一、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 中国的改革发展到了现在已经30年了,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转折期,这个战略转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改革的重心正在悄悄发生转移。如果说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改革一直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话,到后来,政府越来越成为社会矛盾的中心,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因此,从2005年中央制订“十一五规划”开始,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全会公报透出的信息看“,十一五”规划是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规划,是一个关注民生的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普通百姓生活将至少有六个方面的变化。“科学发展”惠及普通百姓发展的目的是造福百姓。公报提出,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特别强调“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这将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发生的变化有目共…  相似文献   

18.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可以说,社区就是一个个规模不等的小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的身份不断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生活的重心也日益沉向社区。基层社区成为不断扩大的生活共同体,矛盾纠纷也随之日益多样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05,(9):1-1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于今后五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我们一定要将其贯彻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按照这些战略思想来谋划今后五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康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开展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对推进我国“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提高社区康复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