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抗菌素药物在临床的日趋广泛使用,由某些抗菌素所致的腹泻和结肠炎,在人、畜均时有发生。在马属动物,尤以口服土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或“中毒”更为突出。为了引起重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为研究马属动物原发性盲结肠炎提供参考资料,我们于1983~1984年期间,分别对10例由于口服土霉素而导致急性腹泻的马属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同时对部分病马还做了血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查,以及肠内容物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相似文献   

2.
马急性盲肠结肠炎或马出血性坏死性盲肠结肠炎,国外有叫X结肠炎的,是一种病程短、死亡率极高的非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重剧腹泻和进展急速的进行性休克为特征。笔者将曾收治的10例盲结肠炎马的情况做了综合分析,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发病情况 多为突然发病且进展急速,多在3~6小时内进入休克状态。病马一般无明显的前驱症状,突然拉稀,很快出现微循环障碍指征,有些食欲锐减或废绝。多数是在住院治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治疗期突然发病,还有一些病马是由于过食精料、草料比例突变而引起。患马多是2~4岁、营养良好、膘肥体壮。  相似文献   

3.
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等在纽约奶牛中首次发现后,现已广泛传播世界各地。自1980年我国已明确肯定有本病的存在。笔者就包头地区犊牛急性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作如下报告:(一)发病特点1990年包头市合作奶牛场4个分场均发生新生犊牛因拉血死亡,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西滩奶牛分场。该场入冬前后所产的31头牛犊在出生后3~15天内全部因拉稀、拉血死亡。1991年1~5月又产牛犊94头,死亡于拉稀、拉血的有93头;而6~10月期间生产的60头犊牛均成活;但近11月天气转凉后新生的17头牛犊又有14头拉稀,其中3头出现血便,死亡1头。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本病主要发病在新生牛犊群,在育成牛群和成年母牛群不见发病;发病和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时节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发病牛犊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对于马属动物盲肠秘结的诊断,若靠患畜临床症状的表现作依据,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对通过以直肠检查来断定本病,国内外的学者尚有分歧意见。笔者认为,正确地判断本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不仅视病程,更重要的还必须掌握秘结部内容物的多少、坚硬度以及肠管的受害程度等,来加以判定。多年来通过对盲肠秘结的患畜的直肠检查,摸索、观察到:盲肠秘结后的盲肠外表的变化及其位置的改变,将关系到盲肠秘结的病程、预后和治疗效果。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本病,似乎能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依据。对盲肠秘结的形成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1985年5月,乌鲁木齐市某专业户长毛兔场的1月龄长毛兔爆发传染病,每天死亡率高达15%。剖检发现,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水肿,肠腔内积满淡黄色液体和粘液,肠系膜淋巴结极度肿胀,其它脏器无明显变化。病兔无腹泻症状,病程1~2天,呈急性死亡。随后,奇台109团、石河子148团、乌市劳改农场、安宁渠兔场、本院兔场先后发生兔急性腹泻,在爆发流行期间发病率高达50%~80%,个别兔场死亡率在50%以上。剖检:小肠均明显肿胀积液,肠粘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肾脏有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病兔呈急性粘液性腹泻和水泻,极度脱水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9— 10月 ,柳江某猪场发生以断乳仔猪急性死亡、体温升高、皮肤出血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死亡仔猪 12 6头 ,约占该批仔猪的 5 0 %。经了解发病情况 ,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原学检查 ,综合诊断为猪瘟病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某猪场饲养有繁殖母猪 136头 ,哺乳仔猪采用高床网上培育 ,断乳后 ( 2 8— 35日龄 )移至地面平养 ,同时接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 2 0 0 0年 9月下旬 ,发现 1窝刚断乳仔猪中突然死亡 2头 ,同窝仔猪大部分体温为 40 .5—42 .0℃ ,少数腹泻 ,畜主随即将全窝仔猪扑杀…  相似文献   

7.
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榆中县上花乡上花岔村的驴、骡发生了以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情先后波及3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共发病91头,其中驴82头,骡9头,治愈率为75%。 (一)病的发生和流行 1984年4月上花村农民白某从靖远购来1头驴首先发病,以拉稀为特征,治疗40余天痊愈,11月复发死亡。以后白借来本村两头驴碾场,在死了牲畜的圈内喂养,两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三个月后全村67匹(头)马、驴中,66头驴全部发病。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肠炎,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腥臭呈糊状,  相似文献   

8.
我国某些地区和部队的马属动物常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道疾病,所用的病名不一,如马出血性肠炎、马胃肠炎、马急性胃肠炎、马红肠子病和马流行性腹泻等。我们称之为:马属动物急性结肠炎。该病和一般的胃肠炎不同,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病程短、死亡率高。在华北地区也常见发生。为认识其病性,探讨病因和提供有效防治措施的依据,进行本病的病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地区奶牛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口腔、鼻腔粘膜溃烂,便血,胃肠粘膜出血、脱落,致死率极高。其中西滩奶牛场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共产犊牛94头,死亡93头。为此,我们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诊为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感染所致。(一)材料 采取包头市合作奶牛场西滩分场2头新生犊牛发热期的血便、粘膜,无菌离心处理后作接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BVD-MD)是欧美各国奶牛和肉牛群的常发病,近年测知,我国也有少数地区存在本病。其病原属RNA病毒,对牛粘膜病毒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绵羊边界病病毒和猪瘟病毒已进行分类,同属于披盖病毒科(Togaviridae)的瘟疫病毒属(genus Pestvirus)。 病毒在动物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在琼脂扩散系统中,BVD-MD病毒抗原和猪瘟血清或绵羊边界病血清产生沉淀反应,所以说,三种病毒有共同的可溶性沉淀抗体。还  相似文献   

11.
Jembrana病(Jembrana Disease,J D)1964年首先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由于该病类似牛瘟,而令人关注。虽然在日本的协助下采取了一些防疫措施,但迄今对其病因尚未查清,因而诊断及治疗方法都尚未确立。本病是以发烧、淋巴肿大、粘膜及桨膜出血、腹泻等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1964~1965年初发时,死亡率高达71.3%。目前,巴厘州的8个地区中,在西部3个地区呈地方流行性发生。1983~1987年5年之间的发生数(括号内为死亡率)分别为541头(12.75%),1078头(17.63%),882头(18.59%),827头(23.9%),1063头(14.56%)。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腹泻、消化道粘膜的炎症和糜烂。该病在我国少数地区已有发生。为控制本病流行,笔者根据BVDV与猪瘟病毒具有抗原交叉性的原理,试用猪瘟酶标抗体,检测BVDV,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检疫方法。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骡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盲结肠炎(简称急性肠炎),发病突然,病程短促,死亡率高,但对其病因、病性了解很少,国外曾多次报道与急性肠炎相似的资料,因病因不明,而无法确定其病性,只好定名为“×”结肠炎。我们于1971年成立马骡急性胃肠炎防治研究组,经过几年来的调查分析和临床实践研究,初步认为本病是由于在外界一定的诱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粘膜病     
粘膜病(Mucosal Disease)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腹泻—粘膜病复合症。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无临床表现的接触传染病,以高热、腹泻、厌食、鼻漏、白细胞减少及口腔、食道、前胃、皱胃和肠道粘膜糜烂为特征。多数病畜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在畜群中血清阳性率可达60~73%。病原为病毒。主要感染牛,绵羊能发生亚临床感染,鹿有自然发病的报道。 历史和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情况 近几年来,在我县及邻近几个县常发现犊牛发生顽固性腹泻,病畜多为2月龄犊牛,治疗棘手。1987年,我们对本县某乡作调查,该病的发病率高达40%左右。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以春夏季多见。有时在春季产犊季节,一些村的新生犊几乎全部发病。(二)症状 病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39.5~41℃),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尤其喜饮冷水。可视粘膜潮红、充血,拉灰白、黄绿色稀粪,后期个别病畜便中带血或灰白色伪膜,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病程10~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雏鸡为主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首次发生于美国德拉威(Delaware)甘布洛(Gumboro)城附近的一些鸡场,所以又称甘布洛病(或称禽肾病)。本病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腔上囊(或称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为特征,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主要特征为腹泻,高度虚弱。  相似文献   

17.
四川于六十年代初新出现一种疾病,每年寒冷季节猪只普遍发生急性腹泻,群众称为“猪拉稀病”。其特点是来势猛,传播快,流行面广,各种年龄的猪只皆可发生。据调查四川省1976~1978年有17个地、市、州,104个县发病5766908头,死亡226372头,病死率为3.93%。本病死亡虽不多,但肥猪掉膘,小猪生长发育受阻,造成的经济损失绝不可忽视。我们从1980年冬季开始进行四川省猪冬季拉稀病病原研究,以期确定病原,为防治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棘球蚴病几乎遍及全世界,我国牧区均有流行,特别是西北地区更为普遍。因本病系人、畜共患性疾病,不仅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并与公共卫生有直接关系,其危害性是不容置疑的。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范围相当广泛(包括8个目、40个属、60个种的动物),其中牛科(包括绵羊)更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牦牛约有1230万头,占我国总牛数的六分之一,占世界牦牛总数的85%。但牦牛的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尚不十分清楚,为制定防治措施,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调查。 (一)材料和方法 1983年10月份,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肉联厂,对来源于碌曲的牦牛535  相似文献   

19.
1986年元月,成都动物园从四川凉山州金阳县收购短尾猴(M·S·thibetana MilneEdwards)38只,在观察室隔离观察期间发病,3~5天后死亡14只,30天后又死亡2只。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寄生虫学检查,确诊为针形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aculeatum linstow 1879)病。驱虫治疗后康复。 (一)临床症状及尸体剖检 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渴、腹泻,粪便带粘液。后期食欲废绝,稀便呈暗红色。尸体解剖,见小肠严重充血,结肠和盲肠粘膜层有许多水泡样暗红色结节,结节内充满黑红色粘稠液体,并卷曲一条乳白色线虫。用反复沉淀法检查肠内容物,未发现寄生虫。其它器官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全身性、急性传染病。本病自1962年由美国Casgrove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流行于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成为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