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上所讲的“增长方式”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上关于经济运行的状况和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统称。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定性分析有效益高与效益低之分;定量的分析方法是考查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依靠增加劳动投入、增加投资、增加材料、扩大生产场所来完成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这是一种低效益的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是“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生产要素的质量、依靠提高社会生产效  相似文献   

2.
<正> 一、传统就业制度与经济运行概括起来说,传统的就业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就业政策的选择和基本目标是“广就业”或“多就业”。国家要保证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就业,不允许有失业现象的存在。第二,劳动力资源配置采取“计划分配”的形式。国家通过劳动人事部门直接把劳动者分配给各生产部门或企业,企业只能吸纳劳动力,不能辞退和解雇劳动力,也不能根据自己对劳动力的需求,自行招收工人。第三,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从而劳动者缺乏择业的自由。就大多数劳动者而言,常常是一次分配定终身。个人能否改变职业,要不要改变职业,不是劳动者个人的事情,如果需要他一生只能在一个地方从事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3.
2010年初,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用工荒”。 这应该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许多企业的生产止跌回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随之上升;也说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有新发展,吸纳了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更说明打工者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要求较前有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 在企业物质生产中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产值、轻效益的问题,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效益,不仅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劳动,而且是一种更为艰巨的劳动,与物质生产一样需要消耗一定脑力与体力;同时,这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所决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统一思想认识,激发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同样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5.
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教育界就教育体制应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即“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这是一个涉及教育体制改革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教育产业化”的基本含义,是从产业间、部门间实现经济联系的基本方式上提出的。认为教育部门与其它产业部门的经济联系,应通过市场等价交换的方式实现,将教育部门的产品———到达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毕业生,作为商品投入劳动力市场销售。一切劳动力的需求部门和单…  相似文献   

6.
<正> 1.“中介”的职能作用。工资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个人消费得以实现,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2.“刺激”的职能作用。工资作为经济杠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3.“信号”的职能作用。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显示器和指示器,既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合理配置劳动资源提供信号,也为劳动力流向提供信号。4.“平衡”的职能作用。工资分配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五个创新点:(1)劳动总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各行业劳动量和价值量占社会相应总量的比例变化保持一致。(2)社会平均养育费决定复杂劳动力价值大小差异。(3)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一起转移给产品,劳动力使用形成新价值即为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力消耗劳动时间,使用劳动力提供劳动时间,这两部分劳动时间都是用劳动力生产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4)在两大部类基础上,把知识、劳动力和服务等非物质资料界定为第三部类,研究三大部类结构变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5)不同部门劳动质量和效率有差异,生产资本专业化形成转移障碍,需求变化抵消供给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各部门利润率变化具有非平均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甄新武  邵洪波 《前沿》2009,(4):53-55
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从数量上增加了劳动投入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一种短期效应;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有长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广西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素分析与预测杨亚非,周建胜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在社会主产中,它与资本投入有着同样重要的经济意义。其作用表现为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不是靠增加劳动力、资金和土地的投入量,而...  相似文献   

10.
校办产业日益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必然。在知识经济到来之前,人类社会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它所依赖的基本资源是土地和劳动力。“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通俗地阐明了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农业经济时代,财富的标志主要是所拥有的土地和劳动力,财富的获得也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技能主要是通过师徒和劳动过程中的模仿和不断练习获得的,不必依靠学校教育,更谈不上依靠高等教育。所以这时的学校与农业生产是…  相似文献   

11.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低,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的企业。它在生产中投入的资金少,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者占用固定资产的数额较低,在产品成本中劳动消耗所占比重较大,具有投资省、单位投资能吸引较多劳动力、技术操作要求低、资金周转快的特点。如纺织、家具、服装等。资金密集型企业是指在生产中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工人的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的企业。通常用资金与劳动力的比率来衡量,比率高的为资金密集型企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个国家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  相似文献   

12.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发挥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中部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丰富、质量低,结构不合理;其中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重要因素,今后要加大对中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投入,调整教育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所研究生对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著名命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一、剩余价值理论形成的时间比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间晚,是否与“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命题相矛盾有三种看法:1.有矛盾。因为剩余价值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时尚未产生。论据:(1)一八四八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但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劳动和劳动力分开,而把工人向资本家出卖的“劳动力”写成“劳动”,把“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写成“劳动价格”。因而就不能区分雇佣工人的劳动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得不出必要劳动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剩余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科学结论;(2)剩余价值理论相对成熟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标志是一八六七年问世的《资本论》。这样,就形成两个难题:如果坚持“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话,就得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归于《资本论》;如果坚持《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的话,就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可以不要剩余价值理论这块基石。  相似文献   

15.
仅从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从哲学上去研究和发展剩余价值学说,是无法继承剩余价值学说的真谛的。从研究劳动力价值问题的“劳动力价值取代劳动价值”、“劳动力抽象取代劳动抽象”和“劳动者生活资料价值取代劳动力价值”这“三个取代”入手,提出“相对生产力的剩余价值”、“相对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范畴二重性”等基本概念,是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岭南学刊》2004,(6):77-80,89
小农经济不是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再造的诱致性因素有:农业增长的低效率,规模不经济,外部性,农产品交换类型的变化;阻碍农业生产组织再造的因素有产权重置成本和劳动力转移成本。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企业化组织才是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发展的方向,而政府是农业生产组织再造的主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6年的县别及师别数据,分析了新疆地方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产入产出关系,非效率性及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新疆地方和兵团的投入-产出关系来看,地方的土地和机械的生产弹性相对高,显示了地方"人多,地少,技术投入量较少的赋存状况。另一方面,兵团的技术投入比起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投入其弹性高,通过机械和化肥料的投入来补充着劳动力不足。第二,地方和兵团两者都存在技术的非效率性。兵团的TFP变化的大部分由技术变化来解释,然而,地方的TFP变化虽然受技术变化的影响,但并不兵团一样鲜明。第三,地理上混在一起的新疆地方和兵团而言,可说是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之间存在着补充性。如果投入要素在地方和兵团之间实现自由的流动,能够合理地利用地方与兵团间的资源,有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余地。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中,逐步形成了“宽派”、“中派”、“窄派”三种不同观点。目前,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问题只集中在:哪些劳动属于生产劳动,哪些劳动属于非生产劳动,似乎只要将生产劳动的内函界定清楚了,就会毕其功于一役。其实,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本质的一个必要步骤,笔者以为,这种二分法已经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生产商品的劳动。  相似文献   

19.
劳动纠纷与劳动力市场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情。当然,这说的是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随着农村广大农民大批离开土地外出谋生和城市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真的形成了。虽然这个市场还相当初级,虽然这个市场“交易”程序和行为还相当不规范,虽然国家有关法规还相当不完善,但众多的人口和就业机会的存在,使这个市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动力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大批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劳动就业岗位的“外来竞争者”;另一  相似文献   

20.
南方农户水稻种植行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的水稻种植行为和水稻种植目的息息相关,不同的地区和经济条件下的农户的水稻种植目的是不同的。落后地区的农户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的口粮需求,而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则侧重于现金收入的获得。落后地区农户劳动力主要配置在种植业的比较有效率的作物上面,最优的选择是水稻的种植;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水稻种植农户的决策在资本缺乏的情况下,对家庭资源的配置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配置上,而劳动力的配置决定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在现有的情况下,农户减少了水稻种植上的劳动力投入,而增加了其它生产活动的劳动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