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索罗增长模型的扩展,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尾效随着资本产出弹性、土地产出弹性、以及劳动力增长率的增加而增加。以此为基础,从整体角度计算了武汉城市圈1995-2014年间土地资源对其经济增长的尾效,平均每年约为1.97%。从时间角度静态的分析了9个城市的土地尾效,发现不同的城市地区土地资源尾效差异较大。并从时间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资源尾效的变化,发现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尾效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最后分析得出了土地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力增长率的变化是引起城市圈和不同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能动地作用于生产。分配结构就是在这种双重的制约关系中形成的。这种双重制约关系.可以从要素决定和职能决定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独立的劳动力或独立的生产资料是不能创造出产品的.生产是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有已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共同决定着产品的数量。既然生产成果是各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生产成果就必然在各要素之间进行分配。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产、土地、经营管理等等,与这四种生产要素对应的是四个主体,即劳动者、资产所有者、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3.
邵峰 《今日浙江》2012,(5):26-27
在更少土地上、用更少劳动力,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农产品,这是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呼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用技术、资本等现代要素去替代不断减少的土地、劳动等传统要素,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阳玉香  谭超美 《求索》2012,(7):254-255,144
选取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为控制变量,将教育投入引入C-D生产函数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1978-2010年各变量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发现,湖南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教育投入每增长1%,将会促进GDP增长0.133%。教育投入对湖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08%,仅高于劳动力要素,低于资本和科技进步要素。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先期,湖南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投入的增长,滞后4年后二者呈现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日明 《前进》2002,(3):29-30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已经从单一的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数量并举,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与效益为目标的新阶段。农业的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投入,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将越来越大。而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劳动力总人数的35.5%,低素质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和改善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紧紧围绕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向农民传授科技和操作技能,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是农业发展现阶段的要求,也是时代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农业及农村经济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型,农业增长从主要依靠传统的土地、劳力等物质要素的投入转变为在依靠土地、劳力等传统要素投入的同时,主要依靠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现代物质要素投入.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农业产业化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农业经济转型的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7.
何兴容  蒋和胜 《求索》2010,(2):1-4,28
本文纳入技术水平、要素质量和要素价格等差异化因素,由CES生产函数推导出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证检验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中国省际间面板数据(1998—2008)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存在相对要素价格多锥形均衡。劳动力要素相对价格显著不等,并从要素供给弹性、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出调整机制等视角阐释了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中国经济实践中不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问题可借助生产函数,即分析小农生产以厂商生产作参考。黄宗智“过密化”假设明显是自相矛盾的。与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是:“木桶效应”原理;最优劳动投入受农产品价格、地租率(或农税率)和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影响;单位土地上有一个最佳劳动力投入量和一个最大劳动力投入量;用劳动力的数量还是劳动时间作为分析标量等。  相似文献   

9.
按地理地貌细分区域,选取绿色全要素投入和产出指标,对产出碳排放量测算,运用SBM模型和GML指数,对湖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再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选取技术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等指标对影响湖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要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双碳”目标下,湖北省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时序看呈振荡波动变化状态,区域空间分布不均衡,差异特征显著,且机械化程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核心要素决定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综合核心要素及区域差异特征分析,建议提高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以要素减量增效为重点,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资料和任何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土地的利用和管理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及其经济关系。近几年来,伴随着农业的繁荣,农村出现了社会规模的劳动分工和产业分化的浪潮。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土地多层次利用多角度利用的新问题和土地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化。特别是水利、交通运输、厂房、住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土地成片地被征用或占用,耕地面积大幅度缩小。  相似文献   

11.
校办产业日益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必然。在知识经济到来之前,人类社会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它所依赖的基本资源是土地和劳动力。“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通俗地阐明了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农业经济时代,财富的标志主要是所拥有的土地和劳动力,财富的获得也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技能主要是通过师徒和劳动过程中的模仿和不断练习获得的,不必依靠学校教育,更谈不上依靠高等教育。所以这时的学校与农业生产是…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基本成果是在我国确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的体制变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形成了较之于人民公社更有活力的农村经济的微观组织结构,从而推动农业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但是决定农业生产效率的绝不仅仅是劳动力这一种生产要素,还须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要素共同形成一个有效的组合,才能使农业得到全面的发展,逐步走向现代农业。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力要素作用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其他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首先是土地资源被分割切碎…  相似文献   

13.
农业企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肩负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知识和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如同资本和土地一样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是“内生的”,是由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知识积累推动的。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企业主要依赖劳动力、资本、土地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推动自身发展。因为农业企业获取资源能力的有限性,随着闲置资源的减少,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我国农业企业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而突破“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和生态资源脆弱”的限制,从而实现投资收益递增。农业企业必须改变其增长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促进自身发展;努力向上下游延伸,加快服务业发展;通过信息服务提升农业企业的产出效率;创业与守业并重,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方远平  谢蔓 《岭南学刊》2013,(5):98-105
通过对广东2003—2010年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并对信息化水平及信息化指数内部要素与服务业产出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广东信息化水平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信息化水平的产出弹性最大,其对服务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比劳动力和资本强。在2004至2010年期间,信息化水平对广东服务业产出增长的平均贡献度大于劳动力和资本,但其波动相对较大。在对信息化指数内部要素和服务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信息产业能力对服务业增长的拉动力最大,其次是信息基础设施使用水平,再次是信息主体水平,紧跟着是信息装备率和信息支出和消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长三角两省一市1998~2007年20个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产权结构等因素对长三角制造业的TFP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综而观之,在改变传统社会结构方面,这个王朝无所建树,在她身后留下的是贫穷落后、人口众多和社会停滞,这是耐人寻味的。本文拟袭用增长经济学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清代经济增长的粗浅考察求得对此的部分说明。一、一个简单的增长模型我们来看图1,这是一个产出和两个要素投入的简单生产函数。三个等量曲线显示了每天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结合的劳动力和资本。这个图显示了生产规模、报酬以及两个要素的一种固定关系,即不管生产规模大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成本是不变的。如果两个要素投入增加一倍。产出量也相应增加一倍,表明较高产出是在较低生产水平下经济情况的一个线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太大或太小都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要有利于产量和收益的递增。因此,农村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必须服从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一、适度规模效益的概念。所谓农业适度规模效益,是指因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变化而导致的产量和收益最大化的成果。从理论上讲,农业生产者不仅可以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而且可以使用更多的土地、资本和技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加速了农业人口大规模地从土地经营上转移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到非农业部门,流动到一切需要劳动力的地方。亿万农民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为社会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大力开发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必将给农村以致整个社会以巨大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它将大大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有利于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逐步缩小;有利于广大农民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有利于改变农民由于长期局限在狭小的土地是所形成的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习惯心理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中(劳动力、物质资源和资金),财力居于支配者和调节者的地位,财力的投入启动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财力的投向引导和牵拉劳动力和物质资源的流向,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当前财政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地、县两级财政的窘迫状况及应对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景,首先取决于自身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可得性与持续性,以及能否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