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已经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关注这一问题。那么,为  相似文献   

2.
马雷军 《中国减灾》2013,(12):20-21
社会性别问题涉及一切与人相关的议题。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性别和气候变化/灾害管理这一新的课题。目前,在灾害管理中仍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的内涵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君 《求索》2007,(9):88-89
生态文化概念自20世纪末诞生以来,随着近年来对该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不断深入,“生态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在拷问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生态文化”也赫然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何构建生态文化的研究,无疑也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本文以生态环境为剖析点,试探究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刘晓艳  吴阳松 《前沿》2008,(10):20-23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解读,探讨,可谓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而且还关系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本文拟在澄清对马克思跨越理论错误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彭黎明 《前沿》2010,(22):86-88
人类面临着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从气象与社会运行、协调发展的紧密关系出发,气象社会学的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气象社会学是一门关于气象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应用分支社会学这一概念,社会学理论、气象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了气象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本文还从MSS模式和SAM模式下对气象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阐述了初步设想,并尝试提出学科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有人曾对我说,现在研究价值问题的文章很多,专门著作也不少。它们对价值理论和价值概念提出种种看法,有的还拿出详尽材料,列举古今中外直接、间接、甚至并不相干的言论,进行价值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几乎所有价值理论和价值理论史的研究中,劳动价值论竟无一席之地;与此相联系,在广泛开展的关于人的价值观的讨论中,劳动价值论当然也很少有人提及。这是怎样一回事呢?难道劳动价值论不是一种价值理论、在价值理论发展史上就不值得一提吗?应该承认,这也是令我困惑的一个问题。人们可以把价值理论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  相似文献   

7.
一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来都是和某个国家或地区、某个社会或自然领域实践的发展或需求相联系的。参政党建设问题,是近年来在国内政党制度研究领域中格外受到关注的课题。因为在这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不断发展,理论上日渐系统,实践上日益丰富。在政党制度和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执政党建设理论十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问题,为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曾提出各种理论,采取各种政策来解决各自国内的民族问题。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就是其中一种,这一政策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可以说这是西方民族政策的一个转折。从同化政策到多元文化主...  相似文献   

9.
关注并探索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也是我们参照和借鉴当代国际在发展观念、发展战略上的最新成果而作出的正确选择。社会协调发展这一理论的研究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针对性 ,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人文科学色彩缤纷的发展图景中,人学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愈来愈显示出她的重要性。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关注,已不仅仅是现代西方思想家、哲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思维主题,而且也引起了苏联、东欧及我国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文拟就当今国内外有关人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谨献给有志于这一主题研究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1.
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努力优化区域社会政治环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区域社会政治条件,这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政治学及其相关学科亟需高度关注而目前又十分薄弱的研究领域。由张胜...  相似文献   

12.
邢悦 《中国减灾》2008,(3):8-11
2007年被称为“气候变化年”。在这一年里,气候变化从一个环境问题演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政治议题。许多国家围绕气候变化这个议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甚至争吵。毫不夸张地说,气候变化问题正随着全球变暖而迅速升温,变成一场场国家间的政治博弈。2007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正是世界各国经过反复讨价还价而达成的重要成果。短期利益最终在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面前低头——巴厘岛上,美国在最后一刻也不得不妥协,会议最终的成果为今后气候变化谈判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发展中的行为发展、儿童行为发展中的社会化发展,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而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有过不少论述,本文则借鉴非社会性行为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留守儿童群体中的非社会性行为,借助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拓展、深化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韩强 《长白学刊》2014,(5):56-62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教授近年来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已成为国外学者中少有的几位持续关注这一问题的知名专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党的建设的多个方面,由于其研究在以国外的政党理论、价值观和政治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审视的成果中具有代表性,对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因此,我们开展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要高度关注和重视郑永年教授及其他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期扩大视野,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和平”问题,作为世纪之交的世界性主题之一,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但是,在对这一问题的所有回应中,理论的回应却犹显平乏。这一情形与当代和平理论的构建不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不无关系。笔者认为,“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文化因素,在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战后东亚经济的腾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论述影响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方面,韦伯的研究无疑具有开拓性,从理论上和方法上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客观细致地分析韦伯关于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不仅关注他在分析问题时所提出的理论命题,而且也将关注他在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力图对相关的理论命题做出方法论层面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7.
关于理论期刊包装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尚不多见。其实,理论期刊既是一种传媒,因而也就存在着传播与接受的规律,当然也就存在着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问题,这形式便是本文所谓的包装。在报刊传媒越来越繁荣的今天,理论期刊的读者却日见减少了,除去内容上的专业性强、学术...  相似文献   

18.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十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十分关注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俄国革命问题,提出了俄国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必经过资本主义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至今,这一设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设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现将近十年来对这一问题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马克思研究俄国问题并提出“跨越”设想的动因马克思晚年把关注的重点从西方移到东方,离开《资本论》的写作而转向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究其原因,理论界意见不一。第一,“担心论”。这种观点认为,俄国沙…  相似文献   

19.
论心理状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言心理状态问题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有着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1955年,前苏联学者列维托夫提出了心理状态问题,之后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也有人撰文谈到了心理状态问题。笔者在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有关心理状态的几个问题作一系统论述,并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其它问题。一、心理状态问题的渊源及概念界定心理状态一词,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苟子就指出:“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禁也不贰。”①其中的“心容”一词,指的就是心理状态。西方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到过心理…  相似文献   

20.
在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进展中,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得到了新的展开。卢卡奇从资本主义社会变迁中,看到了物化结构的形成以及这一结构对人的活动与心理、意识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物化批判理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理论为研究纲领,在哲学层面批判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在社会生活层面结合精神分析学等思潮,批判法西斯主义。在进入美国后,进一步发展了批判理论,以工具理性批判展开了对西方文化根基的反思。这种激进化的批判,一方面推进了批判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理论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