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轻伤案件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多发性而必然耗费大量的司法资源.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轻伤案件的处理模式不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确立轻伤害案件的自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既符合刑事谦抑性原则,又避免了诉讼迟延,有利于及时对被告人实施教育改造,以较好地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且体现了刑事法律关系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最新成果,其核心价值在于适应中国刑事司法现状,提高司法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兼顾。证明标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重要保障。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一元多级"的证明标准,取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追求、《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的立法模式以及案件自身特点所确定的司法要素。确立适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标准,有助于丰富刑事诉讼证明理论,实践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功能,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诉讼法》作了第二次修正,此次修正将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四种特别程序之一加以规定,并明确了公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和效力,使刑事诉讼规则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近年来研究"刑事和解制度"的文章层出不穷,但刑事二审程序中的和解却未得到司法实务界的重视,理论界对之研究也付之阙如。然而刑事二审和解已经逐渐影响到原有的司法生态,其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亟待人民法院予以总结。基于此,笔者尝试对构建刑事二审程序中的和解制度进行探讨,希望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二审程序,提升司法公信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刑事和解制度在各地的推广,刑事和解案件适用范围在实践中的不统一将严重影响到刑事司法的权威,不利于刑事立法和司法的正常发展。考虑我国国情、现行法律规定与操作的可行性等现实状况,充分总结司法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尽快统一规范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是以国家起诉和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为主要模式的,并深受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程序的设计完全以管制思想、权力支配理念为基础,在实践中也具有被害人被忽略、犯罪改造不理想、社会关系不利于修复、案件积压、司法成本高、浪费司法资源等传统刑事司法制度所具有的弊端。因此,笔者认为在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既能通过恢复正义以弥补报应正义的不足,又具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事冤案指的是在有罪或无罪这一根本的定性问题上出现错误的案件。刑事冤案的产生不仅严重损害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而且对具体案件中的当事人来说,个人的身心健康、名誉、求学就业、发展前途及其家庭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造成刑事冤案的原因很多,但通过树立无罪推定的现代司法理念、改革侦查制度、改革刑事辩护制度、完善证据制度和改革司法鉴定制度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减少冤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单纯的刑事司法层面,刑罚的使用存在很多弊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层面不能妥善解决损害赔偿的问题.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有利于在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双重价值,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刑事申诉是保障申诉人诉讼权利的一项救济制度,但由于立法中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不利于检察机关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因此,我国应建立刑事申诉有限制度;健全刑事申诉评估预警机制;完善刑事申诉公开复查、当面答复、释法说理和案件评查制度,以保障申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刑事简易程序在实践运行中逐渐出现适用率低、适用案件范围窄、程序启动手续繁琐、公诉人不出庭影响诉讼职能等问题,难以实现其"分流案件,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对此,检察机关进行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刑事公诉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以及刑事二审简易审等改革探索。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吸纳了检察改革的有益经验,更好地配置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刑事处罚令程序是大陆法系国家迅速处理被告人认罪的轻微刑事案件的书面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诉讼效率和保障诉讼公正。我国司法系统正面临着司法资源和案件负担之间越来越不协调的紧张关系,可以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处罚令程序,针对轻微罪案件,设计具有本国特色的刑事处罚令程序,以迅速处理被告人认罪的非自由刑案件。  相似文献   

11.
附条件不起诉作为一项新兴的刑事诉讼制度,在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恢复受损社会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引起了我国刑事司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阐释了该制度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表明了该制度存在的独特价值,并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不仅可以提高诉讼效率,还能在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达到和解息诉的目的。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如何在刑事领域中实施恢复性司法,以化解矛盾,恢复关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对于刑事和解价值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我们依法加强和规范刑事和解工作,这对化解当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诉讼价值的冲突与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确立一个多元化的程序价值体系 ,在具备程序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同时 ,还应尽可能地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不同诉讼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 ,应不将实体真实作为刑事诉讼的唯一目标 ,也不再将“有罪必罚”作为刑事诉讼的最高目标 ,但同时应注意将排除规则对程序公正的追求和对当事人的权利的保护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14.
民事虚假诉讼不仅侵犯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审判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浪费了司法资源。当前立法机关需要按照渐进性的原则积极推动法律修改和完善,以实现对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特别是对严重虚假诉讼行为的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构造与刑事诉讼模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但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引用、借鉴这两种理论的过程中,没有加以区分,使我国的研究较为混乱。刑事诉讼构造是从微观研究某一刑事诉讼模式内在要素的组合,从系统到要素来研究刑事诉讼的内在功能。刑事诉讼的主体构造关系是刑事诉讼模式的构成要素,刑事诉讼构造是刑事诉讼模式的下位概念。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之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居于何种地位,与诉讼模式的构造、诉讼权利的分配以及诉讼程序的设置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厘清并合理确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不仅是被害人制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更应成为整个刑事诉讼研究的基本问题。分析我国现行被害人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并对此加以反思,进而对重新构建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作出适当展望,以使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应是被害人制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缺少对证据规则的研究,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仍对一些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做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包括司法解释)对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追求。但是其不足和缺陷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构建完善的刑事证据规则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到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打击犯罪,对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其他的社会价值诸如人权、个人隐私权等的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此,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中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刑事证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采纳与否,首先取决于证据材料是否符合一定的规定。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有着各自不同的采纳证据材料的根据也即排除规则,而深藏在表面排除规则之下的具体的不同排除规则的原因可以从两大法系不同的立法意图、历史渊源以及诉讼制度划分为外部与内部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法学界倡导我国实施刑事和解制度,实务界也有推广的趋势。将刑事和解制度放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和整个中国法治进程、宪政建设中,遵循诉讼平衡理念,分析刑事和解的效率价值,我们发现我国移植这种制度尚不具备相应的理念基础、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刑事和解在我国现有环境下不宜施行。但我们可以对其合理成分进行借鉴与吸收,坚定刑事法治理念,探索建立被害人援助制度和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诉讼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20.
轻伤害案件是一种多发性刑事案件类型,但轻伤害的特殊属性使得轻伤害案件的处理方式呈现多样性,即和解贯穿于自诉与公诉的过程之中。刑事和解作为处理轻微刑事案件的一种新生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践多年,新颁布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程序进行单独规定,是对轻伤害案件和解的实践总结。但此规定是否完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