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是旧官场的恶习,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僚主义现象有新的发展趋向,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官僚主义向权力私有化的趋向发展。反对官僚主义,必须抑制个人私欲,真正使手中的权力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防止权力私有,防止滥用权力,是邓小平同志极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他早就告诫全党:“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0页)因为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如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9):70-72
1980年8月,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重大任务,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五个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  相似文献   

3.
1980年8月,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重大任务,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五个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相似文献   

4.
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对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尖锐地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这无论在我们内部事务中,或者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少数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仍存在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的官僚主义失职行为时有发生,给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邓小平围绕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思想。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醒党员干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要正确地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他提出巩固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若干主张,强调要把民主集中制当作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要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现象,要克服分散主义现象,保持集中统一,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他明确指出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妥善处理好党员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关于群众路线方面,邓小平还提出要始终警惕脱离群众现象和官僚主义现象,要正确区分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建立党的经常性工作,要反对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在各个历史时期,邓小平都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他深刻分析了官僚主义的现实表现、根源和危害性,提出了许多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措施。尤其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官僚主义现实根源的分析和从制度上解决官僚主义问题的思考,实现了我们党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反对官僚主义是个老话题。毛泽东1933年8月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提出"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一生唯一一次到哈尔滨,就为省委写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的题词。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他还列举了有关官僚主义的24种主要表现和危害,认为"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秦位强  向红 《党史文苑》2007,1(4):42-45
在各个历史时期,邓小平都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他深刻分析了官僚主义的现实表现、根源和危害性,提出了许多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措施.尤其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官僚主义现实根源的分析和从制度上解决官僚主义问题的思考,实现了我们党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心怡 《党建文汇》2006,(6):10-10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文章说,发展中共党内民主,需要改革中共领导与决策体制。文章说,中共领导与决策体制是党内最重要制度和权力运行机制的载体,邓小平在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一文中着重讲了领导体制改革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是领导体制的最大弊病.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说:“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党政领导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使党和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害,使党群之间的密切联系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结果纷纷落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不与权力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有关。因此,必须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从根本上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一、进一步认清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邓小平指出: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他又强调,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  相似文献   

12.
钱晓云  李萍 《求实》2000,(1):7-8
一邓小平同志从一个“权”字入手,将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历史的根源上。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权力腐败,“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个人高度集权有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9页)。邓小平同志着重论述了权力腐败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关系。首先,封建主义突出地表现为家长制。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还使得个人凌驾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家长制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陈旧社会现象,它的影响在党的历史上产…  相似文献   

13.
给病人号脉,找到病根才能药到病除。根治百姓深恶痛绝的官僚主义,恐怕也离不开名医的号脉与开出的处方。在当今的中国政治舞台,给官僚主义号脉治病之人实在不少,但能切中时弊,一语中的者、却并不多见。试问官僚主义何以成顽症?又为何久治不愈?虽是名医,诊断却各不相同。有的归结为干部素质不高,有的认为是公仆作风不纯,也有人问罪于惩治不力,也有人强调制度不全。号脉的结果不无道理,但绝对是没有找准病根。还是邓小平同志的疹断结论入木三分。用他老人家的话讲,此病之因因“三过”而至。一曰权力过大。“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  相似文献   

14.
经过10年的艰辛孕育,我国公务员制度终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风中吐蕾扬花,在人们的热盼中红杏出墙。 两个8月18日,但绝非巧合。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做了极为重要的讲话,明确指出;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特权现象,是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的主要弊端。要求“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人事制度”。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石由此奠定。自然,革除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种种弊端,成为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目标。 1993年8月18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这之前,经历了1984年着手起草此《条例》、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要求“尽快推行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强调从制度上铲除腐败现象存在的条件,这是邓小平加强党风与廉政建设思想最有特色的地方。他指出:“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因此要积极推进机构改革。这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复杂的任务。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这件事,在当前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机构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机构改革的必要性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强调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中包括进行机构改革的思想。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问题。他指出:“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  相似文献   

17.
官僚主义是阶级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剥削制度紧密联系着的。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在和官僚主义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本文就邓小平反对官僚主义思想,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邓小平反对官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官僚主义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1978年12月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搞四个现代化,非实行改革,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又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这些论断,既概括了深化改革与反对官僚主义的相互关系,又阐明了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指导当前反对官僚主义,推动改革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内容的道德建设,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党政干部的从政道德则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公德及特殊的职业道德和待定的伦理道德.在整个道德建设中.从政道德即“官德”的建设,具有率先示范的作用、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成败的作用.邓小平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实践中,有不少内容是属于社会主义从政道德范围的.如他的对“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领导就是服务”、“廉洁奉公”、“三老四严”的提倡,对“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以及“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的批判,对“肿、散、骄、奢、惰”的官风的批评等等,都为社会主义从政道德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同时,他反对“两个凡是”,毅然“拨乱反正”,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不但反映了他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胆魄,而且也体现了他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境界.他的政治伦理实践,堪称社会主义从政道德的典范.在邓小平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主义从政道德建设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现略述浅见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演进建基于明确的时代问题。在恢复和重建我国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邓小平认识到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问题;在反思"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源时,发现了长期存在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官僚主义等问题。以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他开启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体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阻碍日益凸显,政治体制改革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标准、内容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