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内容的道德建设,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党政干部的从政道德则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公德及特殊的职业道德和待定的伦理道德.在整个道德建设中.从政道德即“官德”的建设,具有率先示范的作用、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成败的作用.邓小平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实践中,有不少内容是属于社会主义从政道德范围的.如他的对“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领导就是服务”、“廉洁奉公”、“三老四严”的提倡,对“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以及“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的批判,对“肿、散、骄、奢、惰”的官风的批评等等,都为社会主义从政道德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同时,他反对“两个凡是”,毅然“拨乱反正”,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不但反映了他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胆魄,而且也体现了他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境界.他的政治伦理实践,堪称社会主义从政道德的典范.在邓小平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主义从政道德建设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现略述浅见如下:  相似文献   
2.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的传统,十分重视修身问题,专以《修身》、《不苟》、《荣辱》等篇,集中论述修养问题,这在先秦诸子中极为罕见。荀子的修养论与孟子的“先立手其大者”不同,于细密处见功夫。对于孔子的执礼、依仁、达中的修养论来说,孟子“得其大体”即“致广大”,荀子“具体而微”即“尽精微”。孔孟荀的修养论,合而言之,是一个由纲而目、纲目齐全的理论体系,忽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均无法窥见先秦儒家修养论的全豹。然而,对于孔孟的修养论,著述很多,对于荀子的修养论则往往语焉不详,有的甚至认为荀子只重外王事功,忽视内圣修养。现仅就荀子修养论的目标,范围、重点、原则及途径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于荀子哲学的评价,历来疑歧纷出;时至现代,竟连荀学的学派归属,也聚讼纷纭了,或说是法家,或说是杂家,或说是黄老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荀学“博而能容浅,粹而容杂”(《荀子·非相》),因而往往使人见二五而不知一十.如仅从天人、内外、古今、先后等方面论苟子,荀子究竟是主张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是内圣还是外王,是重古还是重今,是法先王还是法后王,仁智互见,论者都可找到一定的论据.其实,荀子作为战国时代的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的三任祭酒,当时最博通的学者,他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天人、内外、古今、先后之争,在寻找更高层次上的真理、他在《解蔽》中说:“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体常尽变,这才是他的胸襟、抱负和学术旨归.他处于战国剧变之世,却孜孜求常,意在持常应变;他非不重变,旨在变中显常.正确地处理常变关系,是每个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全祖望是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思潮,向求真务实方面深化,从学术高度提升的重要学者.他实心求是,以真性情求真学问,学术个性极其鲜明,人格精神与学术精神完全统一;他实学求是,综罗文献,深入调查,理清并彰显四明学统,修补次定<宋元学案>,表彰明季忠义气节,纪实存真,新见迭出;他实事求是,通过修举宋明书院,总结水利事业,体察山川胜景,力图恢复历史文化生态和自然优美生态,使人文和自然和谐统一.他以实心求是为前提,以实学求是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目的;知通统类以求真,表彰忠义以求善,珍护生态以求美,是学术经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荀 子之学 ,一言以蔽之 ,曰 :“体常而尽变”。天下之道 ,常变而已 ,惟知常方能应变 ,非变不能显常。孔子曰 :“温故而知新” ;老子曰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凶” ,皆知此意。荀子承此意而拓展之 ,力主持常应变 ,变中显常。体常尽变 ,是荀学的凝聚点及结穴处(归宿处)。荀子常变观的出发点是对“诸侯异政 ,百家异说”的解蔽去惑 ,“凡人之患 ,蔽于一曲 ,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 ,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 ,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 ,百家异说 ,则必或是或非 ,或治或乱”。他认为为治之要在于知道、可道、守道、化道 ,诸侯和百家之失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