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征地与拆迁中的政府行为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拆迁的实质是政府、开发企业和被征地农民与被拆迁居民三方利益的博奕,他们各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后者总是处于弱势的状态。征地、折迁中的政府行为的错位既表现在征地并非都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也表现在忽视建立失地农民或被拆迁人权利的保障机制,还表现在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拆迁。规范政府行为既要完善法律体系,完善征地拆迁的补偿制度,政府还要明确自身在两类不同性质的拆迁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要闻     
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 近日,国土部全文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征地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问题。《通知》明确,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各地每2至3年要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拆迁补偿既要考虑被拆迁的房屋,还要考虑被征收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且有失公平,征收范围过宽,征地目的超出“公共利益”的范畴,土地征用补偿范围偏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金额直接由政府决定,农民无参与权,缺乏民主程序;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依据不完善等。完善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应遵循市场原则,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用法律来明确“公共利益”;建立和完善补偿纠纷仲裁机构和司法渠道;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性质为行政征收,政府为征收主体,涉及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等五类法律关系.应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关系的本质,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具体而言,应加快中央统一立法步伐,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政府拆迁的主体地位,取消政府行政裁决权,严格规范拆迁程序,完善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规定权利补偿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略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以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完善和创新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不仅是解决当前征地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梳理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从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公平的征收补偿机制、健全和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建立被征地农民妥善的安置方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收"即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划归国有,并对其进行一定补偿的行政行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存在征收目的、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征收补偿标准设计存有缺陷,征收程序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界定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构建相对公平合理的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的相关程序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区气象办原主任谢华国在从事征地拆迁中,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近日,巴中市恩阳区纪委监委发布该区征地拆迁领域系列腐败案件通报,共处理处分77人,立案23人,受到撤职以上处分11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为维护征地拆迁领域公平公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恩阳区纪委监委深入剖析该领域时间跨度长、征收体量大、补偿资金多、牵涉群众广、矛盾较为集中等形势,坚持以系统观念、立体思维,由点及线、以线托面、全域覆盖,实现系统查、查系统、系统治全链条贯通。  相似文献   

8.
城市房屋征收中,行政权力不当扩张和滥用,表现为信息公开不充分、补偿标准裁量权过大、征收程序不规范、产生征收权力"蛀虫"。对此,应明确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的性质、充分信息公开、合理全面补偿被征收人及推行"自主拆迁"等,以限制行政权力,平衡征收中的"权力-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物权法》视野下的房屋拆迁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对于拆迁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根据这一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属于国家征收行为的一种。既然属于征收,就要符合征收规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由此得出征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征收的主体是国家,其次征收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物权法》中规定的房屋拆迁制度与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完全吻合,但却与我国原有的房屋拆迁制度截然不同。二、《物权法》实施前的房屋拆迁制度在《物权法》出台以前,我国原有的房屋拆迁制度主要指的是2001年国务院通过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这一条例中房屋拆迁目的与拆迁主体的规定与《物权法》的规定相悖。1.拆迁目的规定的缺失。《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这个条件十分宽松,实质上只要符合城市规划基本上就可以拆迁,因为几乎所有的拆迁...  相似文献   

10.
刘俊芳 《党史博采》2008,(10):48-49
我国<物权法>第42条规定了国家征收制度,明确国家征收必须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前提,井对被征收人进行合理补偿.但法律未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畴,使得现实生活中出现滥用"公共利益"进行所谓的"国家征收",侵害私人主体财产权的现象.立法应对公共利益作出科学界定,完善国家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地征收(本文简称“征地”)是法律赋予国家(其代表者为政府)的一项基本权力.是国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依据法律程序.强制取得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的所有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行政行为。农地征收补偿安置政策主要包括: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安置,主要指的是农民被征地后的就业、社会保障安排及是否转居的身分安排等.本质上.安置是另一种形式的补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法律制度:失范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质为房屋征收(或称不动产征收),是公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私权的合法剥夺,是政治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市民社会的干预。基于人权、自由、秩序诸价值的考量和公权与私权、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平衡之需要,以私权保障理念为基点对现行失范的补偿法律制度予以重构,以期构建一套真正的保障被拆迁人利益的拆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条件。公共利益是个体利益的加总,在个人利益存在冲突的条件下,只能够在立宪层次通过程序上的一致同意实现。公共利益最多只是土地征收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了有效约束国家或政府的土地征收,需要增加适当补偿作为公共利益的唇齿条款。美国和法国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案例的判决强调了程序和适当补偿。中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公共利益"条款需要从补偿和程序两个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城市房屋征收工作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分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可以看出拆迁改为征收所体现出的重大变化和意义。结合当前房屋拆迁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征收与补偿条例》还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修订:提升城市房屋征收的法律依据,科学界定公共利益,适用公开透明、平等参与的规范程序,建立公平合理的补偿制度,进一步畅通法律救济渠道,规范"司法强拆"。  相似文献   

15.
常健  刘芳 《学习论坛》2012,(7):44-47
在由政府主导的征地拆迁过程中,当事双方的关系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主体的不可选择性、信息上的不对称性、权力上的非对等性以及责任追究的非个体性。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高度依赖于政府所具有的公信力。政府公信力建设对政府的拆迁行为具有一系列内在要求,包括依法依规、程序公平公正、平等协商、诚实守信、公平补偿、过程公开透明。但在现实的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公信力的维护却面临着诸多两难困境,包括农民保地需求与政府开发压力、拆迁补偿需求与地方财政压力、政策统一性与实际情境多样性、平等协商程序与拆迁效率、保持稳定与维护公平、短期政绩考核与政策连续性等。如果政府违背公信力的要求,片面追求发展,就会陷入政府公信力下降与效能下降的恶性循环,以及政府公信力下降与社会低信用均衡的恶性循环。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需要严格制度约束,强化社会约束,调整行政约束导向。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5,(8)
农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利益分配失衡、城市融入障碍和救济手段乏力的风险困境。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是保障民主公民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进制度创新和化解失地农民风险的责任体。因此,政府要建立财权和事权相匹配机制、健全征地政策民主协商机制、健全农地征收制度创新机制和建立多元救济手段互补机制,有效规避、管控和化解"征地风险",确保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实现失地农民问题"软着陆"。  相似文献   

17.
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的宪法依据和理论基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建水 《学习论坛》2006,22(5):75-77
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写入宪法,为我国征收征用补偿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保障人权和公共负担平等说是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的理论渊源,“公共利益、法定程序和公平补偿”是国家征收征用行为必须遵守的三个法定条件,借鉴外国有偿征收的法律规定,确立我国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补偿的标准是当前我国征收征用补偿立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征地拆迁伊始本来就同时存在失地农民和拆迁户补偿过低、过高两类现象,1990年代至前几年,补偿过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随着失地农民和拆迁户所得补偿显著提高,补偿要求过高成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几率正同步日益提高.征地和拆迁补偿归根结底是非农产业生产者及其消费者、商品房购房者、城市新移民向失地农民和拆迁户的财富转移,这种财富转移规模过大,无异于对非农产业生产者及其消费者、商品房购房者、城市新移民等群体的压榨盘剥,在经济方面的负面效果自不待言,而且必然因其不公而造成社会矛盾.部分人为征地拆迁补偿索价过高而导致被征地拆迁方、开发建设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三输”.征地拆迁补偿要求持续上涨压力还加剧了中国“鬼城”问题,威胁国有农场土地,并可能形成强大食利者集团.任何财富归根结底来自劳动创造,鼓励财富如此转移的社会注定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征地拆迁工作已成为各地加快经济发展和推进城市建设的一大瓶颈.荥经县绕城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的实践给我们不少启示:要阳光拆迁,全过程公正透明让群众放心;要科学拆迁,讲究方法将拆迁工作做实做细;要文明拆迁,以情感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要和谐拆迁,合理标准保证拆迁征地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征地拆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敏感程度高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长期以来,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补偿安置不足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涉及征地拆迁的信访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使征地拆迁工作成为"天下第一难"。桂林市征地拆迁工作同样面临任务重、挑战大的严峻形势,是事关桂林市经济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寻求桂林市征地拆迁难题破解之策,第二期科级干部班第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