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述评:以历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发展历程的回顾 1979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经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于198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结束了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自建国以来长达30年之久的法典缺失状态,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建设开辟了新纪元。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14曰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制定于1979年,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正,这是时隔16年之后,刑诉法的再次大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从225条增加至290条,  相似文献   

3.
李敏 《中国审判》2013,(1):54-55
正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实行。为确保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得到正确实施,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共111条,修改内容涉及八个大的方面,其中包括对辩护制度所作的11个方面的修改。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最高人民检  相似文献   

5.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段时间历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同年12月公布《逮捕拘留条例》;1963年4月《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修订完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7月7日公布,1980年1月1日施行;1993年全国人大酝酿修改现行刑诉法,同年10月委托有关专家组成修改研究小组;1995年12月全国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1996年3月全国八届人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简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王瑞洲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由原来...  相似文献   

7.
林积薰 《特区法坛》2004,(11):2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3月17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lt;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gt;的决定》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又于1998年9月2日对执行新的刑诉法若干问题作了解释。新的刑事诉讼法对审判方式作了重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和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中,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改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改及其意义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夏成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据此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向全国公布,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刑事...  相似文献   

10.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对1979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原刑诉法”)作了较大的修改。刑诉法从原来的164条增至225条,改动110处。这是  相似文献   

11.
沈菊生 《行政与法》2004,(11):81-84
如何对行政垄断进行科学分类,是反行政垄断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理认界和法律实务界对行政垄断两种形态即地区垄断和部门垄断虽然有较为一致辞的认识,但因两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也由于两者在然害性质和然害手段上基本相同,所以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两者的区分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刑法中“其他”及“等”略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条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来表达一定立法意图的.因而,刑法用语对于理解刑法条文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刑法中大量的"其他"与"等"这些不确定内容词语的使用造成了刑法的确定性下降,对罪刑法定原则构成了威胁.本文以详细的统计数字为基础,考察了刑法中"其他"与"等"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对减少"其他"与"等"的使用、"其他"与"等"的解释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鉴定启动的“令状主义”与“随意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鉴定的启动是鉴定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对世界各国鉴定启动模式的利弊和变化趋势以及鉴定启动的目的进行分析后发现,鉴定启动的法官控制模式更合符启动鉴定的目的,同时为克服法官控制模式启动鉴定的弊端,应当赋予当事人平等的请求鉴定权,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技术顾问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法律"一词是如何使用的,在中国的康熙时期和孟德斯鸠时期进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之间存在间接而又重要的联系.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并且深入理解"法律"一词的"世界流通"问题,进而从新的角度理解中西法学关系.而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对近代这段历史研究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姜明安 《法学家》2004,(1):13-15
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重大措施.其中之一即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6.
李兰英 《现代法学》2005,27(4):74-78
德国关于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合一论的主张与我国学者所提出的复合罪过的概念各有特定含义,“合一论”的罪过形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类型划分和观念为前提。复合罪过现象的原始含义不同于合一论。应该结合我国《刑法》分则的具体罪名来进行真正复合罪过形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商标先用权的立法确认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既体现了“使用”的价值得到了立法者和司法者的认可, “使用”在商标权取得过程中的地位藉此得到了明确,也充分弥补了我国商标注册制的缺陷与不足.但由于我国《商标法》相关规定的局限性,商标先用权在适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困难.为此,应当将对“商标”的保护延伸至“商业标识”,并强调商标的实际使用及其在先性而非其影响力,同时应当正确理解商标在先使用的主观状态.  相似文献   

18.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思想发展第三阶段中最为成熟的作品,尼采本人亦将其称作"第五福音书"。聚焦于该书第三卷,"论幻觉与迷"一章囊括了尼采思想殊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即在隐微术背景之下人的"上升"、"复返"、"形变"。本文通过梳理"论幻觉与迷"的内容意涵,管窥尼采思想的总趋势,从而对"上升"、"复返"、"形变"这三个形异而质联的概念形成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
“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端 《政法学刊》2001,18(4):34-36
"警察"与"公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警察"概念,既可以作名词用,又可以作动词用,指国家或政府中负责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职能的专门机构、人员力量及其职务行为或实践活动过程."公安"概念是一个状态名词,指"公共安全"或"公共安宁",表示社会秩序安宁的状态."公安"概念如果不加"人员"、"队伍"、"机关"、"工作"等主语词,就很难说是指"警察".从现代社会治安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我们必须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使用"治安"概念.我们在使用"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时,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处理好科学规范与使用习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