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陕苏区妇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芝兰 《党史博览》2008,(12):52-54
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对广大川陕地区的妇女来说,犹如黑暗中划破长空的闪电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开辟川陕苏区。川陕苏区在发动工农群众参军参战的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的川陕苏区,妇女有200多万,而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青壮年妇女,多达30万人。  相似文献   

2.
川陕苏区妇女武装产生的历史条件探邓均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妇女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革命的妇女武装应运而生。1927年南昌起义,以武汉军校女生为主的30名女生是最早从事武装斗争的妇女先驱;在海丰有300名女青年组成...  相似文献   

3.
川陕苏区的货币发行与反伪币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苏区的货币发行与反伪币斗争唐文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发展苏区经济,发行了一整套由川陕省工农银行制造的货币,对巩固苏区,发展苏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苏维埃工农银行在发行货币的过程中,遭到了反革命势力的疯狂...  相似文献   

4.
川陕苏区法制的研究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川陕苏区在短时间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法律,部分法律具有苏区特点,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法制建设有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总结。研究川陕苏区法制,推动根据地法制研究,进一步借鉴中国革命法制建设的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川陕苏区的立法概况和特点、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司法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教训等四个方面对川陕苏区法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邓均洪 《四川党史》2003,(5):53-53,52
毛泽东:充分肯定川陕苏区的作用广元老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均未到过广元。但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嘉陵江、对川陕苏区、对广元、对闻名遐迩的剑门却非常了解、熟悉和感兴趣。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就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  相似文献   

6.
<正>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在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中,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告别了鄂豫皖苏区,由陕南进抵川北的通南巴地区,进行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川陕苏区建设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的第二大苏区"。从川陕苏区历史过程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川陕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湘鄂赣、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10多个根据地。其规模中央根据地第一,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红军近10万。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红军达8万之众,规模第二。从位置上看,绝大部分根据地建立在南方,北方仅陕甘1个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恰处南北根据地之中,形成了连接南北根据地之间的一座桥梁。笔者就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背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陕苏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零四个月,但苏维埃政府制订与实施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禁种、禁食鸦片;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普及教育等。这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为川陕苏区的扩展与红军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陕苏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零四个月,但苏维埃政府制订与实施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禁种、禁食鸦片;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普及教育等.这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为川陕苏区的扩展与红军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战后四十多年间,日中的女性解放所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在日本,战后工资生活者家庭增加,形成了广泛的家庭主妇阶层,“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分工。但近年来,这样的性别分工的根本是歧视妇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妇女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1.
赵文 《党的建设》2008,(3):60-60
1933年3月,在反击敌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了集中主力前线作战,并保障后方的稳定,抽调机关妇女工作人员和随红军收紧阵地后撤的妇女积极分子,在四川通江城组建起妇女独立营。该营共300余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肖登国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苏区人民为了对革命先辈表达怀念之情,给后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宝贵精神财富,1993年9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由巴中...  相似文献   

13.
在我军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支完全由女指挥员和女战士组成的正规武装.先为独立营,进而独立团,后发展为独立师.这支妇女武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以其悲壮惨烈的事迹彪炳于史册.1933年初,反动的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了“三路围攻”.为了加强后方的警卫,四方面军军委总部和川陕省委决定在各区、县妇女零散武装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正规的妇女武装.同年3月,在四川通江县县城的一个学校的操场上(当时被称为红场),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14.
川陕苏区的“娃娃军队” 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川陕会剿”,红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运动.12月,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以配合红军作战,完成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冲破蒋介石“川陕会剿”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赣东北苏区妇女的婚姻解放运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直接反映出中国妇女革命的历史进程。其原因主要是中央苏区和赣东北苏区制定了婚姻法等法律,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真正让旧社会苦难的妇女脱离了苦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为帮助妇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认真梳理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所作的农村调查的基本史料,结合当时苏维埃政府有关妇女解放的各项政策、法令,可知苏区时期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生产力得到解放,文化程度大为提高,婚姻得到解放。苏区时期,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解放,极大鼓舞了斗志,在苏维埃革命与建设中显示出其巨大的能量,真正展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实力。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5日,深秋的晴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四川省巴中市城郊山麓上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原中共川陕省委书记、红军总卫生部政委、湖北省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周光坦的雕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周光坦石像高4.8米,与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陈昌浩等10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石像.一起矗立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内;他们的伟大红军精神,被永远铭记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妇女呈现出想革命又害怕革命的心态,针对妇女们的差异性选择,中共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舆论宣传,普及革命知识,使妇女逐渐提升革命意识;加强改进妇女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妇女工作机制及其组织;还根据实际实践情况调整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实现对妇女的全面动员。  相似文献   

19.
川陕苏区存续时期党群关系的研究,其实就是川陕苏区存续时期党政军与民众关系的研究。川陕苏区存续时间较短,战争残酷而频繁,适宜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川陕苏区存续时期的党群关系,可概括为总体向好、问题不少。尤其是前后两个时期,对影响党群关系主要因素的区别,以及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与群众的关系,纠正肃反、征发、没收工作扩大化错误,这些影响党群关系主要因素的探讨,更能给人们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们来到川陕苏区访问原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少共川陕省委总指挥长、红四方面军总部女干部李玉兰等老红军,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战友、红军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将军的故事,现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