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是反贫困问题提出的前提和基础,反贫困是减贫、缓贫、消贫的措施与对策,反贫困理论的提出是基于贫困问题的出现。生态移民的反贫困是我国农牧区反贫困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反贫困理论和观念创新的客观要求,生态移民反贫困的效果取决于制度变迁的方向与绩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始于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了反贫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随着世情、国情等环境的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贫困思想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时期,扶贫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进入攻坚阶段。纵观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的历史演变,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都是我们党反贫困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阶段性目标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达此目标,不仅需要具体的政策执行,还需要从制度层面思考反贫困的政策设计。文章以制度经济学为切入视角,对贫困发生的传导机制、贫困的制度缺失根源以及反贫困的制度供给进行解析,为可持续反贫困的政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从现实来看,我国贫困的发生主要源于人口增长引发的教育医疗资源缺失、自然和生态条件严酷、原生制度的路径惯性以及地区结构性差距等因素,并以不同路径形成贫困的传导和循环。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贫困的制度缺失主要表现在制度选择的低成本陷阱、旧式(原生)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变迁动力不足等方面。基于上述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反贫困的制度设计需要从多政策选择避免低成本陷阱、移风易俗打破惯性贫困以及顶层设计将反贫困纳入政绩考核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在理论上拓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者与反贫困的关系;在实践上则提出了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统筹规划,发挥合力,持续施策,开拓了反贫困工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斗争是中国反贫困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反贫困斗争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第三部门+农户"的扶贫模式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优化选择,而制度创新则是实现扶贫目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将转移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的任务依然艰巨,现行的反贫困制度体制需要重新审视、创新发展。后脱贫攻坚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关键是要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制度体系,将相对贫困治理与绝对贫困治理统筹兼顾,实现反贫困事业向纵深发展。涉及三个层面的整合: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推动反贫困事业与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的统筹兼顾与一体化,整体提高低收入地区、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缩小差距;第二个层面是现行反贫困具体制度(政策)的一体化,涉及现行扶贫开发相关政策与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实现社会救助政策的积极转向,提升贫困家庭及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第三个层面是反贫困管理体制的一体化,实现宏观层面的反贫困政策与微观层面的反贫困制度的结合,深入推进新时代的反贫困大业。  相似文献   

7.
反贫困治理结构创新——基于中国扶贫脱贫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池忠军 《求索》2015,(1):18-22
经过数十年的反贫困实践,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反贫困成果的同时进入了综合反贫困阶段。新时期反贫困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反贫困应具备创新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创新反贫困治理结构。反贫困治理结构的创新主要包括:反贫困治理结构主体的创新,即建立包括政府、第三部门、贫困群体在内的多中心贫困治理主体结构;反贫困治理结构制度的创新,即通过正式制度(法典、专门法和政策)的供给与非正式制度(软法)的培育和运用,优化反贫困治理结构及其运行;反贫困治理结构管理运行的创新,即多中心反贫困网络中的多层治理、协同治理和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反贫困实践,建立科学的反贫困制度,走出一条正确的反贫困道路,进行精准、持续的国家治理,进而形成的科学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反贫困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产生的前提、制度根源、技术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消除贫困的路径进行了全面深刻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造性地走出了中国特色扶贫之路,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70年反贫困的政策演变先后经历救济式反贫困(1949—1978年)、体制变革助力反贫困(1978—1985年)、开发式反贫困(1986—1992年)、攻坚式反贫困(1993—2000年)、造血式反贫困(2001—2011年)和精准式反贫困(2012年—至今)等6个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着力凝聚共识形成反贫困合力、着力完善反贫困治理体制机制、着力与时俱进制定精准反贫困策略、着力推进党建与贫困治理互促共赢、着力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贫困、着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贫困治理统筹衔接是我国反贫困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监狱工作法制化,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只是基础性工作,落脚点是必须要认真去遵守.这种遵守不但是针对监狱工作本行业的法律制度,而且是针对整个法律体系.法制化应包括法律制度的形成,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程序和法律文化的建设.监狱工作法制化的终极目标应是监狱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应实行综合性的城市反贫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城市贫困问题有了较大缓解.然而,由于政府把反贫困的重点放在应急的单一的社会保障措施上,没有触及导致贫困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影响了城市反贫困的整体效果,造成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绝对贫困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匡远配 《前进》2006,(1):45-47
新时期,传统的扶贫开发模式和机制已经越来越显得难以发挥作用。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建设滞后已制约了反贫困战略的实施,影响了反贫困事业的发展。为了加快扶贫开发的进程和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客观上需要对扶贫机制进行进一步创新,必须寻找新的战略,制定新的政策。一、中国的农  相似文献   

14.
普惠金融视角下小额信贷机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反贫困的有力工具,普惠金融的宗旨是使原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低收入群体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因素,它已经在中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制约。为此,针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制度制约,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小额信贷中观层次的金融设施,转变主流金融经营模式、引入多元化竞争方面寻求相关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瑞典社会救助津贴的支付水平、津贴给付对领取者就业行为的经济激励效应和ALMPs对劳动力供需的影响来评价瑞典社会救助制度的反贫困效应:津贴支出水平高,但ALMPs对劳动力供需无明确正效应,因此瑞典社会救助制度的反贫困效应不佳。  相似文献   

16.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我国建立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分别针对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随着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深入推进,两项制度分立实施的弊端日益显现。如在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忽视农民脱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农民在经  相似文献   

17.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度重视城镇反贫困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城镇反贫困工作体制的雏形,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城镇反贫困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城镇反贫困是一个系统工程,减少乃至消除贫困,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税收、金融、财政、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政策,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兼议广西柳州地区扶贫攻坚的基本思路宋志生反贫困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共同使命,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40多年的艰辛努力,中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大的困难。研究农村地区贫困问题,对实现我国...  相似文献   

20.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反贫困始终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反贫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加强反贫困的对策研究,为我国反贫困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民政部成立了“城镇贫困和反贫困研究小组”,由原副部长范宝俊任组长、办公厅主任陈杰昌、救灾救济司司长李本公、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鸿任副组长.就“城镇贫困与反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此,本刊特邀研究小组部分成员就我国城镇贫困现状和反贫困对策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为其最终解诀尽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