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个大人物,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第一谋臣,拥有诸葛亮般的智慧,据说还帮朱棣建北京城。其实,北京城的设计者是元代的刘秉忠,明代未做重大变动。那么,为什么刘伯温会被传得如此之神呢?因为朱元璋起兵时,为掩盖出身卑微,大量编造个人神话,自称外祖父是宋朝皇帝的随扈,通巫术,以凸显自己才是反元的正宗。为了称帝,他自称此前一年曾受道教天神指点,受赠"绛衣、冠履、宝  相似文献   

2.
明朝在贵州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时期中,贵州形成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建立了贵州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贵州的统治,是这一时期的关键。明初,“贵州民夷杂处,而夷居十八九,溪洞山箐,内外隔离。”(见《谢东山送李涵入觐序》)可见,朱元璋对贵州的统治,实质上就是对贵州少数民族的统治。因此,探讨朱元璋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政策,对研究贵州民族史和地方史,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国家典章制度。在现实中,这套制度框架基本全部被修正,与其设计的初衷发生严重背离。从长时段来看,不能不说朱元璋是一个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4.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每当有地方官上任,总要找这些地方官谈一次话,讲讲如何正确对待薪水的问题。朱元璋对他们说, 薪俸虽不丰厚,但像井底之水, 可以天天汲取,不会干涸,希望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的誓言──杀尽贪官朱元璋当上明朝开国皇帝前,曾自睹元朝官吏的好恶,发誓,有朝一日,做了皇帝,非把贪官污吏龟孙子狠加收拾不可!朱元璋上台以后,除了让造反起家的首领做大官以外,曾选取应天诸府州县地主分子到南京做官,基层也有部分元朝官吏归顺留用的。一...  相似文献   

6.
正清朝的大学士动辄就是一品大员,明朝小小的卫指挥使也有三品。名誉古今的一代贤相狄公,为何只官居三品呢?这其实是唐朝(武周)时期的官制所决定的。自从《神探狄仁杰》在央视播出之后,狄公就成了继包公之后,影视文学圈里最具人气的古代宰相,最近十来年已经有数十部影视剧问世。《神探狄仁杰》剧中曾多次提到宰相狄仁杰官居三品,这让熟悉清史的当代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名誉古今的一代贤相狄公,为何只官居三品呢?这其实是唐朝(武周)时期的官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养蜂的启迪     
电视剧《聚宝盆》中有一个故事:沈万三与皇帝朱元璋走在街上,碰到两个卖蜂蜜的人,朱元璋走上前去,听见其中一个摊主的蜂箱内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而另外一个摊主的蜂箱内却一点声音也没有,朱元璋于是好奇地问两个卖蜂蜜的人:这是为什么?蜂箱内没有声音的那个摊主回答道:我们家主人每次要割蜜九成,所以大部分蜜蜂都飞走了,因此听不到声音。另一个摊主说:我们主人每次只割蜜七成,  相似文献   

8.
一、明朝的社会福利措施和政策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黾吼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共统治277年  相似文献   

9.
洪武三十一年(1398)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于闰5月10日去世。他临死前留下遗诏,按遗诏所示,时年二十一岁的皇孙朱允文于当年5月中旬登极称帝。因年号是“建文”,历史上称他为“建文帝”,为明朝第二任皇帝。一生拥有二十六龙子的朱元璋何以让其皇孙继位呢?事出之因是洪武廿五年4月,太子朱标西巡归来后不久便病逝,晚年丧子使朱元璋受到比十年前马皇后去世更为沉重的打击。况且二子秦王朱爽又在洪武廿八年死去,三子晋王朱椷也在洪武三十一年患了不治之症病死。噩耗使他不得不在悲痛之余重新考虑一个新的皇位继承人。当时深…  相似文献   

10.
在倡导者口中,“教育产业化”不啻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灵丹妙药,这不禁让人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号召“娼妓产业化”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朱元璋基于"宗藩"地缘政治理念和明初的地缘政治形势,确立了明朝对外政策两大支柱——海禁政策和朝贡贸易。他的后世子孙根据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对涉外政策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反过来又影响到明朝的地缘政治形势,二者在东亚"宗藩"地缘政治格局内互动。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5,(10)
<正>《明史杂俎》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答案五花八门,无外"功成名就""金榜题名""富甲一方",朱元璋听后不以为然。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乐。"一语惊众人,朱元璋也颇为满意。以史为鉴,封建帝王的法纪观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对我们今天的从严治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文鹏 《政策》2003,(7):42-43
中国历史上近600年来曾四次修史。第一次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打下大都(元都城),立即下令为元朝修史;第二次是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入关后不久,就下令收集整理档案文献为明朝修史,历经康熙、雍正,到乾隆时修成明史;第三次是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馆,14年修成《清史稿》。现在是第四次国家修史,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为清代修史。与以往相比,这次修史具有本质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洪武十五年,明朝发生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情。一个机灵的官员,从嗜血好杀的朱元璋刀下,居然苟全一条性命。  相似文献   

15.
明朝洪武年间,适逢全国天灾,百姓生活很困苦,而一些达官贵人却仍然花天酒地。朱元璋决定自上而下整治一番。皇后生日那天,满朝文武官员都来祝贺,宫廷里摆了十多桌酒席。朱元璋吩咐宫女们上菜。首先端上来一碗萝卜,朱元璋说道:"萝卜者百味药也。民间有句俗语‘萝卜进了城,药铺关了门’。愿众卿吃了这碗菜后,百姓都说‘官府进了城,坏事出了门’。来来来,大家快吃。"  相似文献   

16.
杨树培 《今日海南》2006,(10):45-45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地方官上任之前总要找他们谈一次话,讲讲如何正确对待薪水的问题。朱元璋对他们说,薪俸虽不丰厚,但像井底之水,可以天天汲取,希望大家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不要图谋非分之财。朱元璋所说的“井底之水”使笔者想起近几年流行的高薪养廉之说,即大幅度地增加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使之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而不再存非分之想,达到有效养廉。这主意不错,但问题是这一理论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吃“皇粮”的人自然也很多,如果采用高薪供养如此数量之众的公务员队伍,对我们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卢永林 《求索》2016,(4):183-187
明朝初建,洮州地区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被明朝政府视为阻扼西北各族侵犯的咽喉要道。朱元璋通过设置卫所的办法将这一区域纳入到明朝政府直接统治的范围之内,并从中原各地迁移汉族人口加以充实,文献中将这一事件称为“洪武大移民”。这些早期汉族移民后来成为洮州汉族人口不断繁衍生息的主要基础。在历经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汉族移民对洮州地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的当官,守着自己的奉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相似文献   

1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秦淮河畔设置了“国营妓院”,称大院,后称旧院。这些妓院遍布南京各通衢闹市,内设官妓,供官僚士大夫猜拳行令、点歌赏舞。  相似文献   

20.
宗承灏 《人民论坛》2014,(13):78-80
<正>朱元璋查办案件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一竿子插到底,从哪儿来的贿赂,就查到哪儿,要求官员如实退赔。而对于造成的损失,朱元璋派人去各地追赃。各地官员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想尽一切办法去填补仓库的亏空洪武十八年(1385年),一起震动朝野的大案——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官粮案爆发。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以及中央六部,涉案人员达数万人。朱元璋通过这件案子将大明朝的官场整个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