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辉 《前沿》2008,(11):101-104
我国转型期法的适用活动中存在一种区别于“法的适用自由裁量行为”的“法的适用失范行为”。其主要成因是,国家机关或其授权组织的职权“没有法律的规范”,以及“规范的法律无规范的功能”。当前,我国立法机关应改变“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策略,以及“职权主义”的立法思维,并且加快以保障社会民众基本权利为目标的立法步伐,以通过法律制度的变革对这种行为予以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2.
人们不遵守规范的原因可以用理性人的选择来解释:规范选择中的"囚徒困境"效应表明,人们会自发地选择不遵守规范,因为无论他人是遵守规范还是失范,对本人来讲,这一选择是受益最大的也是损失最小的.规范建设中的"搭便车"效应表明,许多人只愿意享受规范的利益而不愿意支付建设规范的成本.规范建设中的"破窗效应",使失范得不到及时的制止而演化为普遍的失范行为.但理性人假设的推导是有局限性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非经济或非利益的因素.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有机结合的规范才是好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网络主体间的平等是一种虚拟的平等,网络主体间实质存在着网际不对称关系。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与网际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网际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约束,降低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青少年选择网络道德失范形成激励。不同的网际不对称关系诱发不同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从“内教”和“外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优化网络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4.
网络主体间的平等是一种虚拟的平等,网络主体间实质存在着网际不对称关系。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与网际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网际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约束,降低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青少年选择网络道德失范形成激励。不同的网际不对称关系诱发不同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从“内教”和“外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优化网络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5.
“信仰失范”这一概念指的是由于信仰体系的缺失、缺陷或失效所导致的社会中个体感受到的人生意义上的虚无主义的社会现象。青少年中存在的信仰失范问题与当前的社会转型、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的信仰的“物化”有着深刻的关联。抑制青少年群体信仰失范的基本途径是使他们能够建构一个健康、积极向上而又切实可行的信仰体系,使他们感觉到人生充满了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具有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必然会出现由经济快速转型而导致的社会失范,尤其是道德失范。而在社会道德失范情况下,道德的社会维系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并作用于青少年,导致青少年行为失当。该文拟对社会迅速转型所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道德失范与青少年行为失当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从预防青少年行为失当角度对道德重建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7.
行政成本过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行政成本控制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行政伦理失范必然造成行政成本扩张。目前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缺失和伦理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行政成本偏高、增长过快。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最主要的现实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制度缺陷和价值观转变。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一是逐步使公职人员道德要求法制化,二是要加强自律养成,三是努力营造以善为导向的积极的行政伦理氛围,四是改善公务人员生存和发展环境,五是建立行政伦理的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失范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因此,新时期要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研究,通过网络主体建构、高校建设、网络立法、技术控制的方式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2007,(10):28-28
李一在《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网络行为失范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络而生成的特殊形态的人的行为失范。以下四个方面的应对措施.可以列在网络行为失范之防范和控制策略中的首选位置。1.倡导和强化网络行为主体的自我控制。在认识上.要保持足够的清醒.要“澄清认识”。因为行为混乱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在能力储备上.要注意培育网络行为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蒙云龙 《前沿》2007,3(2):232-235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一些网民在网络上的失范言行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用儒家文化核心的“仁”、“礼”来规范网民的网络失范现象并消除其不良影响,建立和规范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旧的社会规范体系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丧失其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新的社会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便处在一种"失范"状态.社会"失范"必然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容易诱发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网络失范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虚拟特性让法律、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里几乎无法发挥作用。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引发大量的网络失范行为,具体表现为人肉搜索引擎的集体无意识、权利义务关系的虚拟化、“三人成虎”的言论传播模式、网络色情和网络暴力污染等。高等院校要改革法律教育方式,加强对网络社会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评估和预警机制,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互构中的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处在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共生期;同时,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又是相互建构的。必须以一种整体主义的思路来矫治社会失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寻求一种善治意义上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红 《湖北社会科学》2004,(10):147-149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当前社会变迁所造成的教育失范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体制变化与教育失范;二是社会观念变化与教育失范。在我国现阶段,只要我们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适应急剧的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教育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改革教育投资体制,走均衡发展之路;逐步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失范与规范曾峻,姚爱芳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放权让利”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活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与此相伴随的是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失范。当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失范集中表现为地方政府某些领导干部的行为短期化和部分地方政府经...  相似文献   

16.
张海军  路建华 《传承》2011,(2):36-38
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峻,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对其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够规范,在生活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立法语言的失范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种类多、数量大●立法语言的失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模糊立法意图、影响法律使用、诱发不良意识●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规范立法语言 :摆脱政治热情影响、加大教研力度、建立语言审查程序一、立法语言失范化之现状分析  所谓立法语言失范 ,是立法语言不规范的一种简略说法。所谓立法语言失范化 ,是指立法语言不规范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一 )失范种类多1 .动宾搭配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982 )第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 ,由全国…  相似文献   

18.
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兴发 《前沿》2004,(5):169-17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观念混乱、网络道德规范乏力和网络不道德行为泛滥。治理网络道德失范需要从观念、规范和行为这三个层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9年农民工调查数据,文章研究了性别失衡背景下未婚农民工心理失范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未婚农民工心理失范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心理失范水平要显著高于女性;婚姻挤压和社会经济地位对未婚男性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要比未婚女性农民工显著。未婚男性农民工容易受到结构性婚姻挤压的影响,而未婚女性农民工也可能遭遇非结构性婚姻挤压问题。研究引入了性别失衡的情境,突破了单纯从社会角色来认识未婚者心理福利性别差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随着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日趋严重,网络社会的治理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也给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从哲学视域看,网络社会既是现实社会的当代创新,也是现实社会的历史延续,是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网络社会是既有科技属性又有人文属性的社会,也是具有行为规范的社会;用道德和法律这两种行为规范来衡量、判断,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已然出现,并呈日趋严重之态势,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势在必然、势在必行;网络行为失范归根到底是行为者即人的失范,网络社会治理所指向的必然是现实的人;在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须遵循网络社会运行律、网络行为演变律、心理引导律和行为规制律,须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正当性等原则,须做到自我控制与社会控制的统一、道德维度与法律维度的联结、技术手段与人文手段的结合,形成治理的作用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