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法治的基本要件:从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祥民 《法学论坛》2001,16(2):5-14
动态的法治的最基本的启动和维持力量是治者从法.法治的真正治者是人,不是法律,所谓"法律的统治"不过是语言逻辑上的一种虚构.从法的主体对于法律是主动的、积极的,而法律对于从法主体是去向的.以主动、积极为特点的从法具有治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创生新法,扩展法律的治域;改善法律,培育良法;奉行法律,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法律语言研究应当以立法语言为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应当以直接服务于立法活动为主要功能。法律术语产生的规则以及术语界定应当包括创设新的法律术语、吸纳改造其他行业术语、借用民间现成的日常语三种情况。立法语言的条款句式规范应当侧重于明确规范的对象、确定主体的资格、设定权利义务、规定救济手段与罚则四个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董光音 《河北法学》2006,24(8):159-160
法律语言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语言分支,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而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性.模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内在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包括法律语言在内的各种语言变体之中,破坏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探讨的是造成法律语言中具有负功能的模糊语言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代判词语言“散”化走势及其法文化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判词语言是中国历代判词语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变唐代的骈判为散判,为判词语言的完全成熟创造了物质条件,使判词的司法功能更加凸显。宋朝最具代表性的司法实判集绿当属《明公书判清明集》,从法文化的视角分析其语言风格的特征,对现代司法文书的写作和传统法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立法语言:从模糊走向明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颖 《政法论丛》2010,(6):43-49
立法语言的模糊性是必然的,其原因包括认识的局限性、语言本身的有限性、立法者的差异性以及立法技术的选择等因素。明确性的语言对于立法活动来说是一种追求和渐进实现的目标,因此,应该注重提高立法者的素质,本着简约、确定、谨慎的原则进行立法语言的选择,并通过法的解释促使立法语言从模糊走向明确。  相似文献   

6.
医事法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医事法律立法的迟滞和理论研究的欠缺 ,应开辟独立的医事法研究领域。医事法具有三个特点 :( 1)缺乏完整的医事法典 ;( 2 )主要内容包括医事主体法、医事行为法 (含医事程序法 )和医事社会法三个方面 ;( 3 )医事法律关系中双方主体权利义务的不完全对等。医事法还具有三条基本原则 ,即先导义务原则 ;最少损害原则 ;生命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焦艳鹏 《现代法学》2014,(1):108-120
法益理论解释机能的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个案或类罪的法益判定。法益判定的逻辑过程主要包括法益类型识别、法益位阶度量及法益价值量确定。法益类型识别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逻辑起点、法益位阶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价值依据、法益价值量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技术路线。污染环境罪所侵害的实质客体包括生态法益与秩序法益,其中生态法益是该罪侵害的核心实质客体,也是该罪司法判定过程中法益识别与度量的主要对象。人的生态法益是污染环境罪法益位阶度量的首要标准,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其它主体的生态法益也应作为度量标准。生态法益价值量的判定需与人身法益、财产法益进行转化,并应以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科学确定生态价值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军事法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涛 《时代法学》2005,3(3):51-54
军事法价值是包含着人的价值预期的军事法,在与人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的作用;军事法价值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要素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就是在价值方面的选取方向和目的性追求,我国军事法的价值取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明、责任和道德。  相似文献   

9.
医事法论纲     
鉴于医事法律立法的迟滞和理论研究的欠缺,应开辟独立的医事法研究领域。医事法具有三个特点:(1)缺乏完整的医事法典;(2)主要内容包括医事主体法、医事行为法(含医事程序法)和医事社会法三个方面;(3)医事法律关系中双方主体权利义务的不完全对等。医事法还具有三条基本原则,即先导义务原则;最少损害原则;生命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语言哲学与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从对世界的本体认识转向对语言本身认识的语言哲学,在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之宏观层面的认识论上,在理想语言设计之中观层面的方法论上,其对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其语言意义的理论和学说,在微观层面的操作上,可以直接指导法律语言规范化对具体语言问题的研究.不过,中外任何学科的学者之所以没有探讨过语言哲学和法律语言之问的关系,主要应该归因于这个课题的复杂性和跨越性.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与行政法在何处重合?——试论经济行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 《行政与法》2004,(7):118-120
经济法从产生以来就面临着其他部门法尤其是行政法的挑战,不断提出否定它的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学说,甚至将其看成是行政法的分支学科,称其为经济行政法.其实,经济法有其独立的调整对象,在许多方面也不同于行政法.经济法决不等同于经济行政法.经济行政法是经济法和行政法的交叉或是说重合而形成的有其独立的调整对象的亚部门法.  相似文献   

12.
石玉平 《政法学刊》2003,20(5):76-79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主要环节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3.
论司法机关法律文书中的语言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金凤 《河北法学》2005,23(9):93-95
语言的运用是法律文书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司法机关对案件事实的分析、认定、适用法律等都要通过语言才能表现出来。由于各种原因,在当今的法律文书制作中,还存在着用词陈旧、个人感情色彩浓厚、表意肤浅、套语过多等弊病,严重影响着法律文书内容的正确表达,所以有必要对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予以改进,着力解决适应时代变化、使用普通话、尊重当事人人格、精心选炼词语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强化教育法哲学的研究对于教育法学学科建设非常必要。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法哲学视阈集合了原有学科内容和方法,形成了新的学科内容和方法。教育法哲学中的哲学导向包括人的发展的无限性、抽象性和目的性;教育法哲学中的法学定位包括人的发展的规范性、有限性、交互性和利益性;教育法哲学中的教育学定位包括人的发展的全面性、阶段性、专门性。教育法哲学应包括哲学的、法学的、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相似文献   

15.
制约与解释--生活场景对法律生命的考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与社会存在的固有事实与本来逻辑显示,内含秩序与正义两大终极价值的法律与人的生活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法律的存在也是一个过程,具有断裂的可能性.人的生活场景是由自然性的物质世界、社会性的物质世界、文化世界、关系世界构成的统一体,决定着法律的生成、运作与进化;法律也不断地解释着人的生活场景,法律的生命在解释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法律必须具有深厚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法律异化是指法律这种人类创造出来的本用于服务人类的社会规范,因为一些原因反而成了走向人类对立面的一种异己力量的法律变化。其表现为依"法"迫害、合法伤害、非法侵害、人们对法律的异己感和积极寻求法律的替代品等多种形式。法律异化的人为因素是人的异化,客观因素是法律本身的悬空与不切实际、法律规范限制性的僵化、司法的"证据中心主义"和法律运行的程序主义等。克服法律异化的路径有以人为本,确保良法的产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防范主体的自我异化;运用宏观、全面的社会治理手段防范法律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17.
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所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依法行政总体现状的客观需要。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包括依法决策能力、依法协调能力、依法执行能力、依法指导能力。必须从人事考核制度、法律培训制度、监督机制、行政诉讼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体制上强化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法治政府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依法治理的政府和责任政府的有机统一.衡量法治政府的标准是由价值标准、职权范围标准、行政体制构造标准和运行机制标准四个方面所构成的完整的标准体系.当代中国建设法治政府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行政的高度统一,以人为本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至上权威的高度统一,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高度统一,行政合法与行政合理的高度统一,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高度统一五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顾佳 《行政与法》2006,(12):149-151
对于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法学界历来都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旨在从利益本位出发,通过分析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经济法的本质特征,进而认识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独立的部门法地位,促进经济法这一新兴部门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警察行政执法理念直接决定着警察的执法水平,而警察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确立并培育符合法治社会要求的警察行政执法的现代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即树立法律至上、保护与服务相对人、正当程序、适度干预的理念,并以此指导警察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政执法行为,无疑对促进警察依法行政乃至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