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讨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说成是建国以来“哲学上的三次大论战”是康生为恶意批判杨献珍而提出的,有特定的含义。“哲学上的三次大论战”的说法,既不符合上世纪我国五六十年代哲学战线上争论的实际,也不利于实事求是地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哲学上的三次大论战”的提法不宜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过程。从1978年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党共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分析这三次思想解放,不难发现,坚持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是这三次思想解放的主旋律。(一)哲学发展的历史实质就是人类思维方式变化的历史,一种哲学的最高本质,最集中地体现于它的思维方式之中。传统哲学都是“本体论”哲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飞跃:从“实践哲学”到“生产力哲学”─—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路比较研究之一胡义成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相应地在理论上也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前...  相似文献   

4.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61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主题是1961年10月末,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只有两个月,我在办公室阅读的第一本书便是农业史,当书中提到这一人类文明哲学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时,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震憾。我这个人便是由这类大大小小震撼催我渐渐成熟、把我推向世界哲学之路的。36年后的今天,我才来撰写读者手中这本书,这又一次证实了黑格尔的话;“精神曾经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哲学发挥出来”;“哲学……是清醒的意识”;“哲学工作实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觉醒”。《人类文明功过》一书便是这一觉醒的明证。在人类文明早期阶段,至少有…  相似文献   

6.
王伟萍 《学理论》2009,(19):3-4
哲学是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探究普遍性终极性超验性问题而取得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成果。诸子百家时代,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中国哲学的逻辑体系由天论、天人关系论、人论三部分组成。“知天以制天”的“天论”是中国哲学的逻辑起点,“究天人之际”的“天人关系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主题,“知人以成人”的“人论”是中国哲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乌台诗案”发生于1079年,“车盖亭诗案”发生于1089年,两次都是文字狱,前后相隔10年.“乌台诗案”与事主苏东坡的名声成正比,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车盖亭诗案”的事主蔡确虽然贵为宰相,但文名远不如坡公,又被宋史列入“奸臣传”,所以,“车盖亭诗案”几乎被历史遗忘.其实,如果说“乌台诗案”作为一个政治事件,还能算事出有因的话,“车盖亭诗案”则纯属捕风捉影、无限上纲;“乌台诗案”是改革派打击保守派,“车盖亭诗案”则是保守派打击改革派,它们都是北宋知识分子之间的政治倾轧,给我们留下一条从无耻走向更加无耻的政治轨迹.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连续三次(2001年8月7日、2002年4月28日和7月16日)就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从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四个同样重要”和“两个不可替代”,认为现在的关键是加强领导,并明确提出了“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激励、选拔和任用的良好机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茁壮成长”。在2002年10月18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同志在深圳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含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具体实际三个要素,可谓“一主两翼”的“三维”结构。可从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应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指马克思哲学中的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观念。实践主体应把这些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观念内化并且关注中国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是对中国具体实际的哲学把握和实践改进。  相似文献   

10.
王海光 《党政论坛》2012,(22):10-11
三、“三次路线斗争”大讨论1978年春季开学以后,“三次路线斗争”研究小组根据1977年12月2日校党委会的意见,于1978年3月6日邀请了啦省部级学员开小型座谈会,听取对稿子的意见。被邀请的人中,有不久后调任《光明日报》总编的三支部学员杨西光。  相似文献   

11.
魏博辉 《学理论》2009,(27):108-109
哲学思维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哲学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由哲学的本质,即“批判性”决定的。然而,在哲学发展中需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不可变与可变、继承与批判三个基本关系,这也是哲学创造发展的主要条件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8,(18):28-28
5月20日上午9点20分,陈水扁与马英九交接完毕,正式下台,当即失去了所谓“刑事豁免权”的保护伞。上午10点钟,台湾“最高检察署”特侦组马上签署“2008年特侦字第三号”,将陈水扁列为“国务机要费”案的被告,进行侦办,案由是贪渎罪。  相似文献   

13.
《各界》2012,(8)
1907年,已40岁的蔡元培留学德国,在以“实干精神”著称的“莱比锡大学”从事心理学、美学、哲学研究。其间,蔡元培发现德国的六学管理十分民主。校长和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选,每年更迭一次。  相似文献   

14.
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回顾与启示吴凤林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党和人民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并由此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1978年初的以“真理标准的讨论”为标志,以冲破“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束缚为成...  相似文献   

15.
十年浩劫中被打成“61人叛徒集团”的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当年在国民党北平草岚子监狱里千方百计和敌人作斗争。他们创造了铁牢奇迹,办起了狱中党校,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传记文学》今年第2期有一篇《杨献珍传》,传中说,杨献珍担任了这个狱中党校学习委员会负责人,负责把秘密党支部从狱外买来的外文书籍中的马列著作翻译成中文供难友们学习,为办好狱中党校作出了贡献。当时,他被关在肺结核病号牢房,“平均每日译著4000至5000字”。他带着脚镣,翻译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与战争》,斯大林的《列宁主义问题》、《列宁主义基础》,以及《共产国际通讯》等刊物上的许多文章。  相似文献   

16.
史飞翔 《各界》2014,(11):1-1
1926年,刚从欧洲游学归来,始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金岳霖发表了他回国后的第一篇哲学论文一一《唯物哲学与科学》。在这篇文章中金岳霖深情地写道“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学动物,我自己也是一个,就是把他们放在监牢里做苦工,他们脑子里仍然是满脑子的哲学问题。”纵观金岳霖的一生,他本人的确是一个“哲学动物”,而且是一个天真烂漫、特立独行的“哲学动物”。  相似文献   

17.
潘洪其 《民主》2009,(8):49-49
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决定。修改后的议事规则规定:“任免案应当附有拟任免人选的基本情况和任免理由;必要的时候,有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回答询问。”这条规定有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由以前只规定任命案扩大为规定任免案,二是由以前只要求介绍被任命人员的基本情况,扩大为要求介绍拟任免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任免理由。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带着“十五”开局之年的喜人果实,憧憬着鹏城的美好未来,深圳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圳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于近日胜利闭幕!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民主的大会,也是一次鼓劲的大会。会议总结了去年所取得的各项主要成绩,重点部署了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号召全市人民与时俱进,把握先机,为实现宏伟的发展蓝图而努力奋斗。 深圳“两会”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示范地区”为…  相似文献   

19.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20.
张波 《理论导刊》2003,(3):40-42
2002年秋,武汉大学哲学系暨台湾佛光大学哲学所,联合举办了“西方哲学东渐百年学术研讨会”。两岸诸多知名学者,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哲学的发展,对百年来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哲学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中国哲学如何在融合中创新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一、中国哲学融合中创新的历史必然性及艰巨性回溯中国哲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文化———哲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融合的必然性及在每一次融合中的革新性。第一次融合应从帝颛顼开始,至殷周完成,实现了“绝地天通”。图腾是各氏族部落初民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