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雷厉 《人民论坛》2014,(1):114-116
媒体监督可以促进司法公正,但也易与司法独立发生冲突.文章认为,为破解此种困局,应从完善司法部门的相关制度、加强媒体自我约束、完善新闻立法等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实务中两者冲突问题,构建起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进而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略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审判"现象是媒体与司法对立冲突的折射。促进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两者之间的平衡,使之形成良性互动,是实现媒体自由和司法独立的必然选择。从媒体的监督职能、司法独立的特性等角度对"媒体审判"现象进行深入认识是遏制其发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媒体监督可以促进司法公正,但也易与司法独立发生冲突。文章认为,为破解此种困局,应从完善司法部门的相关制度、加强媒体自我约束、完善新闻立法等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实务中两者冲突问题,构建起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进而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以保障媒体对司法的监督权为主,对因案情特殊等情况予以适当限制的方式,来处理媒体与司法机关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媒体是司法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明确界定两者之间的界限,才能保障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5.
新闻监督影响司法独立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存在"双刃剑"的作用,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却会妨碍司法独立.本文对这两种作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求新闻监督对司法独立造成侵害的原因,并就解决新闻监督侵犯司法独立的措施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6.
伦理与法律: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宁 《求索》2010,(3):112-114
网络舆论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社会伦理和媒体监督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网络舆论与以司法独立为基础、捍卫司法公正为目标、维护司法权威为己任的法院审判之间的种种冲突。但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之间仍存在很多契合点,也使得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可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法官职业素养的提高、网络媒体的自律与他律、网络舆论多元立体监督模式以及司法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都为达到两者的理想平衡状态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7.
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从“民意”的角度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雨松 《前沿》2010,(21):70-72
媒体监督和司法独立因基本价值理念及具体运作机制等原因,在现实运行中经常会产生冲突。而以一种社会学的眼光来审视两者时,司法活动与媒体监督在法律输入和法律输出环节具有良性互动的可能。增强我国法律规范实际运行的社会基础,不仅利于减少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间的矛盾,在我国多为移植外国法律制度的立法现实之下,也有着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各级人大常委会能否对同级法院进行个案监督,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司法独立是法治的要求,权力机关虽然有权对法院进行工作监督,但是,这种监督是宏观的,即对司法机关的工作只作事后的总体监督,而不宜作微观的个案监督,否则,司法独立将受到损害。笔者认为,人大对法院进行个案监督非但无损司法独立,反而有助于司法与法外因素的抗衡,进而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个案监督作为人大监督司法的一种形式,不但必要,而且可行。人大对法院进行个案监督的必要性对于法治而言,司法公正是其必要条件。正如立法民主才能制定良法一样,只有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司法公正。然而,司法独立仅仅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4,(9):94-94
杨丽莉在《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撰文认为,媒体监督一方面使得司法活动更加透明公正;另一方面,影响司法独立,公民的部分权利受到侵犯。媒体监督与司法活动之间会发生冲突,其原因在于:法律事实有别于新闻事实;司法独立排斥媒体监督;媒体报道的及时性与司法活动的程序性相矛盾;媒体的感性与司法的理性存在对立。媒体机构与司法机关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应通过法治途径,扩大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提高媒体和司法的自律。  相似文献   

10.
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媒体报道司法活动是常见现象。媒体监督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和广泛性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对促进司法公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媒体监督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既确保新闻自由,又能维护司法公正,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司法民主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发挥陪审员源于民众,代表民众的优势。我国存在传统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导致现实中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缺失。为培育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不仅要融合有益的传统法律伦理精神,还要加强现代法治精神的宣传教育。法官制度与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时下的法官制度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遴选与任免上的不尽科学等。完善法官制度要提高法官的准入资格,增强司法独立性,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的局面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司法独立,作为司法之关键的审判活动对中国的法治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审判独立的内涵出发,分析审判独立的的价值,阐述中国审判独立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当前审判独立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剖析影响中国审判独立的几种关系,有助于切实推进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最终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的报道监督有利于促使刑事案件获得公正的审判,但是无限制的媒体报道也可能损害司法独立,进而妨害司法公正。认清对媒体报道刑事案件予以限制的必要性,合理设置媒体报道的范围,对维护司法权威.实现社会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法治建设、司法公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监督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通过透析当前媒体聚焦的热点案件,媒体监督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积极、消极影响并存。媒体监督与司法公信力冲突本质上有正义法律观和朴素道德观的冲突等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二者关系,应从立法、司法、执法、公民参与等多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追求司法公正是在应然层面上法律所永恒追求的价值,而维护司法权威则是在实然上树立司法独立形象的必然。实际上.树立司法权威也是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却貌似水火不容,冲突极大。一些当事人、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惜以冲击、诋毁司法机关为代价,致使一些司法机关名声恶播.甚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代司法实践中,常常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某些案件的审理,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和法制建设进程。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须在分析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关系的基础上.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树立程序正义观念,完善程序正义机制,着力探寻二者在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原则,才能在我国真正实现法理学意义上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等即时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其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司法领域亦不例外。虽然,网络舆论与司法制度最终的价值标准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两者之间虽同归,但殊途的特质却也在现实中引发了一些问题。从"许霆案"到"药家鑫案",从"福建南平弑童案"到"浙江温岭虐童案",舆论审判越来越多的介入司法审判,并逐渐成为实现审判独立的一大掣肘。因此,为实现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合理共存,有必要从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及影响着手,寻找其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两者的互为助益,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确立司法独立的原则和制度,根本上的原因在于保障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严格地实施法律、最大程度地实现司法正义.文章试从司法独立应有的法院整体独立、审级独立和法官个人独立三个含义方面来找出我国法院现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给出相应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赋予司法独立以完整内涵并真正实施的国家,因而研究美国的司法独立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司法独立的理论基础是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理论。为保障司法独立的贯彻,美国确立了法官个人意义上的司法独立性和制度层面上的司法独立性,但该原则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