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在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以及诸多现实因素的冲击与碰撞下,当代青年对价值的理性认识与行为选择产生了脱节的现象,为此,有必要探究当代青年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发生脱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青年的思想行为入手,剖析青年价值选择的后现代特征:思想与行为脱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传统道德规范作用弱化等。通过文献整理,理清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表现为冲突和建构并存。建构体现在倡导基本价值规范的最低共识上,有助于形成青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规范直面多元与中心、相对与绝对、物质与精神等不同诉求的关系,这对于青年成长是更为有益的事情。落脚到教育实践,在青年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则面临更多的契机和全新的教育选择,以便青年能够通过自由地运用理性来形成价值观和信仰。  相似文献   

3.
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由来已久,只是由于条件所限,直到今天才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价值取向本身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原因和价值教育方面的原因。要正确对待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一现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科学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西方青年职业价值观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独特的个性品质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但是二者产生的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和内容特性不同。当代西方青年职业价值观取向更为务实,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在职业选择上更为灵活、超前,而当代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取向上会将实现自我价值与追求经济利益并重,追求轻松、舒适的工作,重脑力、轻体力,不太注重社会声望。比较告诉我们:当代中西青年要把握自我,抓住历史机遇;敢于挑起时代的重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之中磨砺、锻炼自我。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的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飞 《求索》2007,(6):66-68
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铸造青年“一元统领”与“多元取向”相统一的价值品质,树立青年关注当前与着眼未来相一致的价值信念,构筑青年传承文化与创新求变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主导青年基本道德与高尚品德相协调的价值诉求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目标、方法、媒介建设,率先在当代青年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在现代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是普遍的孤独,既表现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取向,也体现在他们的言说方式、行为方式上。青年的孤独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异化的典型表现。考察当代青年的人际关系状况,可以了解当代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成长历程、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是理解和教育当代青年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7.
胡梅花 《前沿》2014,(13):139-14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社会适应与超越,关系着青年自身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现。青年社会适应与超越的主要内容有: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适应、目标取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个体行为与社会规范相适应。当代社会,大部分青年能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部分青年表现出:主观认识的自我性、片面性、偏激性,目标取向的功利性、实惠性,行为上的盲目性、随意性,需要进行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王梅 《青年论坛》2008,1(2):36-38
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深入研究其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涵义及变化趋向,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调适与引导,使其政治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达到某种一致性,有利于高校稳定与国家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然也带来了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一系列变化.不断深化的改革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目标和选择机会,使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又处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演变时期.多元的价值取向由于社会多重经济结构的存在,客观上也异致了青年人生道路上的多种选择.读书、做官、搞学问、进国营企业,已不再是集中追求的目标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寻找能够发挥各自潜能的职业,进而用个人的发展去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既有个人主义的,也有集体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行为取向就是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方向。工作宗旨是行为取向的最集中的体现,是行为取向的高度升华。政府职能规定着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方向;管理方式又体现着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而行为取向则更多地表明了政府工作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当代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行为取向主要表现为不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主导思想的差异,在社会进步中行为取向既有计划生育等亮点,也有发展观的片面性。其问题主要是对工作宗旨贯彻不力、实施科学发展观才起步与制度创新欠缺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This field experiment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a "TV diet" composed of ten prosocial programs on the social behavior of eight-to-eighteen year old behaviorally disordered youngsters who were institutionalized in a state psychiatric facility. The influence of a post-viewing group discussion which highlighted the televised positive messages was also examined. The prosocial diet resulted in the youngsters behaving more altruistically, less verbally aggressive, and less destructively relative to those exposed to the control diet containing programs the youngsters typically viewed. The post-viewing discussion redu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social programming hut mitigated som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control diet.  相似文献   

12.
论思想道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桂海论丛》2006,22(2):18-20
思想道德建设在调节人们的行为、化解各种矛盾和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文章试从精神层面解析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有机结合,并进一步探求和谐社会中道德建设需要把握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3.
手机游戏成瘾成为青年人手机成瘾的重要部分。青年人对电子游戏的渴望、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和对网络应用的依赖是导致成瘾性的主体因素。手机游戏丰富的游戏内容、高效的营销手段、便捷的下载渠道等新特征是导致成瘾性的技术因素。手机游戏成瘾对青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会导致青年人出现性格孤僻、社交能力下降、安全意识薄弱等社会功能的萎缩;会导致青年人过度消费和淡化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青年作为未来的决定性力量,在其成长的历程中较容易形成自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因而保障其能够依法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并发挥参与的有效性,对维护青年的政治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政治参与是青年政治利益的表达方式,为表达青年政治利益提供渠道,因而青年政治参与具有权益保障的天然属性。中外青年由于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青年政治参与的方式、作用又不尽相同,故而从这些不同的维度入手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在权益保障的视域下以期挖掘其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全球化、现代化的结果。政党制度又体现为政党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要求的过程。任何政党制度都有民族性、现代性两个方面,都是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政党制度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由背离、疏离走向高度统一,这是政党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在逻辑。近代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忠实地体现了这一历史逻辑,未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更要自觉地坚持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论男女平等内涵与目标的哲学基础及社会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男女平等内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进行了研究。认为男女平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调整两性关系的社会法则,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它的灵魂支柱,就不可能科学地诠释它的内涵,界定它的目标与特征等一系列属性。哲学是解析这一切的金钥匙,社会学则是寻求其准确定位不可缺少的方向盘。在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男女平等概念只能是相对的、与时俱进的;也只有符合社会存在实际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目标定位才是科学的、可行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处理好十大关系,坚持八项原则,才能推进男女平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侣传振 《桂海论丛》2010,26(1):117-120
在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构成了农民工行为分析的主要逻辑。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遵照"安全第一"与理性选择原则,建构起了一种生存层面安全、经济技术层面安全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层面安全三者统一的安全经济学。这为地方政府制度建构与制度过密化防范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李晓莉 《思想战线》2005,31(2):24-28
择偶既是个体和家庭的需要,又是人类衍化的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择偶的动因和需求不同,而社会的政治背景和主流文化往往主导着择偶的方向.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彝族村寨的女性择偶变化过程,可以看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文化变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行政法学界从哲学认识论和价值取向上概括出调整行政权的三种理论模式,即控权论、管理论和平衡论。本文研究行政权的运行模式则是在此基础上,从哲学方法论和宪政制度上探讨行政权由静态划分(宪法定位)到动态运行(行政法调整)及其司法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制度模式、运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