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治安主体与治安客体是治安学的两个基本范畴,是治安学基础理论问题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治安主体不同于治安管理主体,治安主体与治安客体两者相互作用影响,治安主体包括代表国家的治安主体、民间的社会治安主体以及企事业单位治安主体;治安客体包括依靠客体、合作客体、保护客体、服务客体、防范客体、控制客体以及打击惩治客体。  相似文献   

2.
水上治安问题日益增多 ,表现在水上盗、抢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危害船民安全 ;治安防范工作薄弱 ;消防监督无人管理 ,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水上非法运输无人检查。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公安机关对水域治安管辖范围不明确、职责不清 ,水上治安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混乱 ,水上治安力量薄弱、装备落后。强化水上治安管理 ,应明确水上公安管理范围 ,理顺水上治安体制 ;建立健全水上公安管理机构 ;建立一支适应工作需要、素质高的水警队伍 ;加大基础投入 ,为水警发展提供警务保障。  相似文献   

3.
大治安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国家大环境的安稳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而百姓安居乐业又是国家稳定的前提条件,二者辩证统一于大治安。大治安的本质是一种管理理念。大治安不是"治安",而是一种治安管理的管理理念,是实现治安的一种思维途径,一种宏观的治安方略。  相似文献   

4.
解决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界域问题,应从“治安”概念着手研究;“治安”的内涵虽然可以确定,但“治安”的外延却是无法穷尽的。依据治安内涵来审视现有警察行政管理任务,它们都是为达到维护治安秩序的目的而服务的。换言之,现有违反警察行政管理的行为均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界域。因此,应将“治安管理处罚法”命名为“警察行政处罚法”。  相似文献   

5.
保护与限制间关系作为"价值—效用—策略"三位一体的治安学基本问题框架内的"策略"维度,涉及社会"由治达安"过程及结果的两组策略认知及选择:一是国家主体通过保护社会主体的安全,实现"国家—社会"体系共同的安全利益;同时,社会主体通过维护国家主体治理的权力,实现社会主体和国家主体的"特殊"的安全利益。二是国家主体通过限制社会主体的治安认知及行为选择偏好,保证国家主体治安行政的有效施行和公共安全利益的实现;同时,社会主体通过限制国家主体的治安认知及行为选择偏好,保障社会主体安全自治的实质运作和特殊安全利益的实现。由此,作者提出建构"国家—社会"体系以安全利益共同体为基础的治安权力和义务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是在新形势下对治安管理方法的有益探索,其基本内容就是将单位整体治安或某个要害部位、重点项目的治安巡逻、安全管理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后承包给个人,从而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治安预防在中国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治安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施行的预防犯罪的活动。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治安预防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治安预防在中国预防犯罪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治安权力是治安主体通过其占有的社会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对危害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预防、控制、处置,以维护和重塑治安秩序的一种能力。治安权力是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依据行使主体的不同,治安权力分为国家治安权力和社会治安权力,两者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有各自的范围和边界。治安权力的合理运用的本质是对治安权力的保障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建立治安评估制度 ,是加强治安行政管理的有效方式 ,有利于公安机关充分履行治安管理监督职能 ,增强全民安全防范意识 ,调动全社会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 ,推进公安工作改革 ,实现治安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即治安案件)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对于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独特作用。为了规范治安调解执法行为,提高治安调解的效能,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处理制度,针对治安调解执法实践中存在的大量不规范问题,构建一套科学、精细、操作性强的治安调解执法规范和勤务标准体系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基层群众性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是在新形势下对治安管理方法的有益探索,其基本内容就是将单位整体治安或某个要害部位、重点项目的治安巡逻、安全管理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后承包给个人,从而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治安指导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安指导是行政指导的一种具体形式 ,是公安机关实现治安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其特征是 :主体具有特定性 ,性质具有行政性 ,方式具有多样性 ,内容是相对人的某种安全需要 ,以相对人的自愿为前提 ,治安指导行为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其主要方式为 :警示、建议、发布警方消息。必要性、正当性和自愿性为其基本原则。公安机关实施治安指导行为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对治安指导的事务具有法定的管辖权 ;不以相对人的同意为实施的前提条件 ;实施治安指导要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动物放生行为涉嫌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第1款规定的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或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在查处动物放生行为时,面临行为性质认定难、执法主体多元、责任主体不明、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公安机关应当厘清动物放生行为的基本概念、行为性质、构成要件、危害结果等基本内容,着力解决执法主体、责任主体、调查取证、办案程序、处罚与管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治安承包主要有二种不同的形式,一是治安防范承包,二是治安管理承包。其中对治安管理承包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治安管理权是国家公权力,只有公安机关可依法行使;有人认为,治安管理承包是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可以全面推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笔者试图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行政委托和行政合同理论等三个角度分析治安承包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治安调解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因民间纠纷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非处罚性处理方法。究竟需要怎样的治安调解制度,应当将其置于整个纠纷解决机制之中加以考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关于治安调解的原则性规定,治安调解适用的情形主要在该法第43条和第49条规定调整的范围内。治安案件不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只需表明自己的权益受损,证明责任由警察担当。但不应将公安机关的证明责任绝对化,尤其是在当事人因民间纠纷提起治安处罚程序,要求公安机关追究对方责任的情形下,当事人应当对证明自己主张的案件事实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治安调解的程序适用一方面应便于公安机关掌握纠纷事实真相,明确双方责任,提出处理建议;另一方面还须为调解不成或者不履行协议的治安处罚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八条规定:“违反抬安管理造成的损失或者伤害,由违反泊安管理的人赔偿损失或负担医疗费用。”根据这一规定,泊安违法中的损害赔偿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治安管理而造成公私财物的损失或者他人人身伤害,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可能与治安责任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发生。通常,当泊安违法主体达到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时,他将同时承担治安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只作为治安管理处罚的辅助措施,与治安管理处罚一并使用;但如果治安违法主体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治安管理…  相似文献   

17.
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在单位意志支配下,单位负责人或其他人员为了单位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依法应负治安违法责任的行为。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单位本身,单位负责人或其他人员不应成为与单位并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体。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多种形式,其涵盖范围较大。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可分为两种:一是采"单罚制",只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二是采"两罚制",既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处罚单位本身。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的治理形势,治安学需要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以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了公安学、治安学关于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之后,提出了治安学新的研究对象。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为治安行为。治安行为就是公安民警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照法律法规采取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治安行为具有目的性、规范性、时代性、社会性等特征,可以划分出多种行动类型。我们可以根据治安学新的研究对象,建立新时代治安学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治安”这一术语由韩非子率先提出。韩非子从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加以考察,是一种“大治安”的理念。古代哲人对政府治安管理职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古代治安理论、治安体制、治安模式的早期成型。先秦法家描绘出创建中央集权制一统王朝的建国蓝图,提出了强化基层管理、稳定社会秩序的治安方案,使普天之下都能处在行政网络的有效管理之中。法家认为,社会生活的有序状态靠法律规范实现,严刑峻法,可“以刑击刑”,而社会面控制是管理的基本目标,户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随着时势的发展,根据政治的需要,应随时修订颁布新的法律和禁令。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改革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一场革命。与高校治安管理密切相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办学主体多元化 ;学生数量增长快且在校学生成份复杂多样 ;高校校园社会化程度加剧。高校教育改革给校园带来的种种变化向校园治安管理提出了诸多挑战。提高新形势下校园治安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是 :建立高校校园治安防控的类社会化模型 ;延伸高校治安防控的地理区域 ;构建虚拟空间的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