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制度变迁中的法律人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飞虎 《法学》2004,(8):20-31
法律人促进法治 ,但调查表明 ,由于其可能的视野局限 ,法律人也可能成为制度良好变迁的阻力主体。相对于非法律人而言 ,由于其对法律形式逻辑的过度偏好 ,对社会现实认识的忽视 ;对公平、正义的过度重视及对效率的忽视 ,尤其对法经济学等务实的工具和视角的偏废 ;对法律功能的理想化的理解 ,对法律工具的过度偏好 ,而形成一种法律的惯性思维 ,从而排斥其他的视角和工具 ,导致相对短视。为确保良好制度变迁的及时、有效实现 ,法律人应该拥有更宽的视野。这要求其必须在超越部门法学的基础上 ,掌握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等研究制度变迁的最基本工具 ,并对社会现实有一个深入、客观的了解和把握。这对于立法、法学研究和法学教学中的法律人都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2.
舒国滢 《法学》2012,(9):11-15
近年来,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本身是值得重视的现象。不过,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有关"法学方法论"或"法律方法论"的译名之争,法学方法论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厘定等等,均困扰着当下中国的法学研究者们。当然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这门学问在中国的推展是有价值的。然而,笔者的注意力并未放在上述问题之讨论上,笔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学中的一个横断学科或综合学科法律社会学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就已在西方国家兴起。但就我国自1949年建国后的法学而论,它还是一个正在创建的新学科。本文所指的法律社会学是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按照国际社会科学中传统,不仅法学,而且社会学,都有法律社会学这一分支学科。从这一意义上讲,法律社会学也可以说是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事实上,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往往要涉及到法学、社会学以外的其他许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在内。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知识社会学理论,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理论处理的基础上,邓正来先生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理论勾连,为其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阐述“法律理想图景”对于法律哲学的重要性,“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结构下的中国的必要性,寻求“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的现实紧迫性,最终使邓正来先生的“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得以真正出场。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国论者极具意义,但同时其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进路也有着某种限度。  相似文献   

5.
<正> 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英国的法社会学研究领域现状的各个方面。其日的特别是,说明近年对法社会学和对社会与法律的研究的兴趣显著地增长,这件事是同英国把法律看作职业和学术领域的某些特殊情况相关联的。此外,本论文将阐明英国法学研究现状。此项阐明反映:作者对于当前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的争论所抱的态度,远不是中立的。因为我的观点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仲云  张涵 《法学论坛》2005,20(3):59-66
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自1980年代复兴以来,学者们建立起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法律社会学与社会学法学存在称谓之争,但近期研究以法律社会学的提法为主流。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法律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理论特征、研究框架、研究的意义等,学者们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法律社会学的方法论更是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应当有重点地加强新时期的法律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旭 《法制与经济》2013,(7):123-124
博登海默的《法律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作为一本以法理学和法律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巨作,它的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深刻地影响了众多法律工作者和法学研究者。由于该书属宏章巨论,内容十分丰富,故本文通过对全书的结构脉络梳理,仅取《正义的探索》这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试图探寻博登海默先生对正义的探索过程及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在文章的最后着重指出该书对法学研究者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研究传统法社会学方法有何特征,在我国法学中如何确立其研究榷架,它将给我国传统法学理论带来哪些启示与变革?本文想对此谈些粗浅认识。 一、比较与反思:传统法社会学的历史沿革与主要特征 十九世纪后期,尤其是二十世纪初,在现代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社会达尔文主义,政治学,心理学与普通社会学——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西方法律哲学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故:人们在法学研究中逐渐以社会本位思想代替个人本位的思想;并以实证的研究取代“形而上”的研究。自然法学在受到猛烈的攻击下,一度沉默了,实证法学在欧美各国取得了主导地位;继而以整个人类历史为观察对象的方法不久  相似文献   

9.
原始法探析——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的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果我们能通过任何方法,断定法律概念的早期形式,这将对我们有无限的价值,这些基本观念,于法学家,真象原始地壳对于地质学家一样的可贵。这些观念中,可能含有法律在后来表现其自己的一切形式。” 原始社会究竟有无法律,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的研究者。在中国法学界,围绕法律的起源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至今没有明确定论。由于某些原因,我国法学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国家制定法来进行,认为法是随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相似文献   

10.
<正> 如果说现代法学发展趋势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整体化与分化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话,那么,法律社会学则正是法学的传统结构体系剧烈震荡与嬗变的结果。法律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而年轻的法学学科,无论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方面,还是在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方面都有其自己的显著特点。本文对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法社会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种法学方法论,引领我们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社会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当前我国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反思中国法社会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此门学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加大处罚力度.法社会学与法学的最重要区别就在于认识到法律是嵌入在社会集体中发挥作用,对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从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关注这一个重要法律现象,剖析来源于社会深层次发生机制.我们将研究视角跳出传统的法学禁锢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法律变革其实是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对社会变化的有机反应,抓住这一点进行社会学分析,我们会发现有必要在传统和现状之间寻找一条结合之路,将传统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非理性的激情实现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学》2019,(6):77-90
计算法学是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学中深入应用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使用建模、模拟等计算方法来分析法律关系,让法律信息从传统分析转为实时应答的信息化、智能化体系,旨在发现法律系统的运行规律。计算法学的核心思想是计算思维与法学思想的深度融合,研究者通过主体的分布式实时计算来分析法律行为,从而发现法律发展的深层规律。人工智能等增强技术应用于法学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法学基础理论,提升部门法科学性及协调性,减少法律系统运行摩擦。计算法学对于提高立法与司法效率、应对和规避技术风险等均具有积极作用。计算法学涉及计算法学理论、立法实验、司法预测、法律的语义挖掘、法律逻辑分析、司法管理系统、司法证据等几方面研究。计算法学吸引着众多法学、计算机科学研究者的目光,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并有望孕育出一批新的法律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问题的提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理学(或法哲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力度,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思想的研究还十分薄弱,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这一重要的法学学科至今仍未建立起来。这对于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是很不相称、很不适应的。为了保证我国法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很有必要大力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思想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马克思的法律观。把马立思的法律观作为一个整体考察,这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困难很大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的著作面广量大,思想材料异常丰富。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散见在他的大量著述之中,并且往往同马克思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正> 1990年,法学基础理论学科认真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就法理学中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特别是不少学者发表了一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文章,有的学者还根据新的要求编写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纲要和教材。这对于在法学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本清源,推动我国法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主要不同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法律规范结构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论法学的核心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法学概念与法律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的角度看 ,法律概念是法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因而在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常使用法律概念。大部分法学概念与法律概念是重合的 ,这在部门法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但在理论层面 ,法学概念与法律概念则有显著区别。法律概念旨在负载立法者等所赋予的法律意义 ,是为构建法律体系而有逻辑地排列在成文法中的。法学概念负载的则是法学研究者的思想 ,为构建法学体系而被运用于法学著作中。基于这种认识 ,作者认为权利义务不能作为法学的核心范畴 ,但并不排除它们作为法律的核心概念。作者还认为 ,社会权利的概念能否在法学中成立是值得研究的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其很难成为法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7.
周永坤 《现代法学》2007,29(3):62-64
法学研究的自主性或曰法学研究的学术自主性,是指法学研究者与现实法律、与政治权威自觉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种外在的、学术的观点来对法律及其权威进行客观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的评价的研究姿态或学术自觉。一个失去自主意识的研究者不是合格的研究主体,一个失去自主性的知识体系是否可以称为“学术”本身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一个与现实同一的观念不具备学术应当具备的特质——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早在1847年,德国人基尔希曼就对这种法学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那样的法学关注的“是实在法中那些谬误的、过时的或随意性的东西,是立…  相似文献   

18.
崔兴则 《法人》2004,(9):122-123
以法律解释社会变迁,既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法律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所研究的内容和面对的问题在整体上涉及社会学、历史学和法学,需要三者的结合。因此,《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历史学或法律史研究的方法。作者所做的,与其说是社会变迁理论的建设性工作,毋宁说是在寻求一种用法律解释社会变迁的方法,这一方法致力于将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相勾连,通过用社会、历史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社会、历史的新的研究模式,而达到对社会变迁和法律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社科法学的知识反思——以研究方法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六益 《法商研究》2015,(2):111-119
社科法学的发生是一种"逆向运动",需要有一种思维上的相向运动,当下中国法学研究格局为其提供了土壤。经过多年的发展,社科法学壮大成为包括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在内的"学派"。然而,法律社会学关注的主要是法学研究中的"剩余范畴",精细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后期知识增量不大,法律经济学的分析陷入了一种由有限变量所构建出来的"虚拟"的真实世界之中。三种研究方法都忽视了政治因素,容易使社科法学变成没有政治的工具性分析。社科法学对政治的找回,预示着政法法学的重新复归。  相似文献   

20.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宣言、法律誓言,承担着人权保障书的责任。宪法不应是奢侈的政治装饰品,在期待法治、憧憬宪政的今天,宪法的实现可谓我们共同的政治、法律理想。如何让理想成为现实,如何实现宪法成为法学学者们热衷探讨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激发了研究者的想象力。宪法适用不是宪法实现的必然途径,但却是其后盾和最终保证。如何适用宪法,很多论者想起了专司法律的司法机关,于是宪法司法化成为学界的流行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