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领域有两类客观存在:经验事实与无法经验的形而上存在。经验事实的价值由无法经验的存在所决定。因此,在政治研究中,有关现实政治中形而上存在“是”怎样的判断是其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统一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中,公共政策在制定、实施等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其实施效果.主要表现为:公共政策价值的不和谐,即效率与公平两种价值之间的冲突;公共政策过程的不和谐,即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两个环节的断裂;公共政策理性的不和谐,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种理性之间的对立;公共政策信息的不和谐,即公共政策信息的政府垄断、单向传播及流通不畅.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价值与途径的内在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所言 ,一个社会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这样 ,人们就有必要分析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从宏观上考察 ,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有许多种 ,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是一个方面的因素 ,还应该包括制度性规范因素 ,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价值性规范因素 ,如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人们基本权利的内涵、对人性善恶的判断 ;以及途径性规范因素 ,如公共政策的实施采用行政方式、经济方式、法律方式或思想教育方式等。相比较而言 ,价值性规范因素与途径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经济理论中,平等与效率的权衡占据着崇高地位。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著有经典名著《平等与效率:大权衡》,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围绕管理这两种价值的冲突而生的。2007年,纽约大学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在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发表毕业演说时总结了12条简短的经济学原理智慧,权衡也在其中。增进平等需要牺牲经济效率的观念,建立在经济学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新政治经济学与当代公共行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政治经济学,狭义上特指70年代以后形成的公共选择学派的思想,广义上则涵益在经济学领域中,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公共领域或集体选择过程中人类互动的行为、规则与制度安排的多个流派及其思想.这些思想在探讨人类政治生活的行为,分析公共组织的功能、研究公共政策制定与选择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它们对长期困扰公共行政研究者的一些问题的阐释,不仅在理论上推进了公共行政的发展,而且为政府管理变革运动提供了直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9)
政治学研究存在着追问价值与主张价值中立的张力。作为辅助课程,政治学课程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言存在着支撑与背反的可能。对此,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明确教学定位来突出其支撑作用,消弭政治学研究中因强调价值中立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形成背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价值原则体系,实际上是由公共政策的公正价值原则为基础的人道主义、规范和和谐等价值原则所构成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原则体系在社会公共领域里对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起着哲学上指导作用,并在各自所规范的公共政策领域发挥着重要规范和协调等作用,最终促使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叶晨钰  王清 《学理论》2013,(10):61-63
从政治学的制度变迁和公共政策理论、经济学中的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学的公民权利等不同视角分析探讨了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变迁过程和制度的内涵、发展,对现有户籍制度研究共识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探讨了现有户籍制度的发展及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在西方新自由主义运动中 ,以科斯和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流派异军突起 ,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最富有吸引力和最有助于使传统的纯经济学研究向经济与政治的整合研究转变的革命性理论。其中的国家理论就是这种整合研究的结果。本文试从该流派国家理论的基本主张入手 ,着力分析国家理论的进步合理性并提出该理论对我国转轨时期改革的借鉴意义。一  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 ,严格地讲是诺思等人在研究经济史 ,特别是西欧经济史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经济增长与产权和制度结构变迁关系的相关理论。在这个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低度冲突与低度政治——社会冲突的政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冲突的政治学解释社会冲突一直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社会冲突理论也一直是西方社会理论的组成部分。但是,社会冲突在现代社会的政治学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冲突概念引入政治学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正像社会学家所说的那样,“今天的社会冲突是明显的常规化了”,即“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可以用社会中一些有关的制度安排加以‘常规化’处理的平凡事。”譹对这样的社会冲突给予政治学的解释和分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理论任务和公共政策的一种重要需求。例如,在和谐社会的研究中,社会冲突将是十…  相似文献   

11.
目前,政策研究不仅已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各流派无不以提出一定的政策主张作为其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政治学、经济学等的实现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中介。才能转化为社会实践。从这个意义上看,政策学完全有可能成为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12.
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和核心价值是公共性,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价值判断。从利益冲突发生的内在逻辑来看,起点是权力资源的配置与利益的获取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过程是委托——代理,主要场景是公与私的交界处,利益冲突实质上是对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一种扭曲。以公共性的原则来优化公共权力构成、强化公共权利归属、重塑公共行政道德、规范公共权力私人性走向、实现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回归,是防止利益冲突、确保公共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良好运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具有多元价值取向。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元价值不同向度的要求,以此推动公共利益的完整实现。然而,多元价值彼此冲突的事实却使得公共政策选择经常陷于"悲剧性抉择"的困境之中,公共政策经常要在这些诸"善"中进行排他性选择。如何有效解决因价值冲突而引起的价值适用上的选择困境将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以及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稳固。对公共政策进行价值分析、价值排序、价值妥协,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转向"是一种当代学术思潮,主张以语言为中心发现事实与建构知识,对人文社会科学构成巨大挑战,对政治学方法论的影响可分语言学的视角与语言学方法两个层面。语言学视角主张"语言的政治化",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但有两种不同的视角预设。反映论预设把语言视为介质,透视并反映民族、国家、制度等宏观议题的"强结构",而建构论预设把语言看作本源,塑造并建构社会网络、集体认同、行动等中微观议题的"弱结构"。语言学方法强调"政治的语言化",把书写文本视为发现政治事实的全部论据,具体表现为语词分析、概念分析与话语分析三种类型,以不同方式进入政治学研究。"语言学转向"的缺陷在于,视角的不同预设带来知识的不确定性,而方法的文本主义导致不必要的混乱。中国政治学方法论正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不能因视角与方法的新颖而忽略缺陷,需要跳出"语言的牢笼",回到超语言的社会事实与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网络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效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的生产、维持和积累主要依赖于两大来源:互利互惠的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公民参与网络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效运行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即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等与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储量息息相关。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充分发育是公民切实进入公共政策过程、讨论特定的政策议题、协力执行公共政策的前提。因此,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公民参与网络这个变量,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建构促进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以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和公共政策过程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有利于维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雷玉琼 《理论探讨》2005,(5):118-121
实践中的中国政治改革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指导下循序向前推进的。政治改革是否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界争论的中心之一,此外,理论界在政治改革的目的、路径和进程等方面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过于宏大的理论由于过于局限于规范伦理判断而缺乏对中国政治改革实践的有效解释力和指导性。中国政治改革研究应采取事实陈述—价值判断的方法。在这种方法论下,对中国政治改革作一个政策过程分析有益于经验性的考察改革的方式、目的并发现改革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主要表现在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关干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是否能形成相融合作的关系,持否定观点的认为这种相融合作只会破坏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以及各种关系.但笔者赞同一些学者关于两者相融合作的需求会越来越强,是政治学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通过论证对否定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进一步对两者相融合作的社会需要和必要性以及深层次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公共政策过程的变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式和新的解释范式,对当下社会科学界产生着深远影响,但目前各种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和理论运用不乏混乱和矛盾,本文视之为以信任的核心、以公民参与网络和互利互惠规范为来源的一种资源;然后表明社会资本与公共政策过程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社会资本的正负效应无不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与社会资本的储量也息息相关,因此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资本这个变量,以形成社会资本和公共政策过程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有利于维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社会组织党建研究近二十年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研究,即对"事实"的研究。这种事实因为研究对象的多样性而呈现出多样性,并形成不同判断。二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即对"规范"的研究。这种"规范"主要是认识层面上的规范(应该怎么看)与实践意义上的规范(应该如何做)。三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客观功能与主观目的,即客观与主观价值的研究。进入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研究需要继续深化。这可以通过加强与拓展对社会组织党建中"事实"与"价值"研究,以及正确处理研究中"价值中立"与"历史使命"关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问题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水成 《理论导刊》2008,(2):105-107
对于公民参与的研究既有政治学的视角,也有行政学的视角,同时还有公共政策学的视角.由于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在中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事情,目前,国内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集中干为数不多的学术论文中,主要探讨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主体范围、参与的基础、参与的价值、参与的途径、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其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