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网络购物的日趋兴盛和繁荣,出现了一些以利用网络购物规则,故意制造卖家违约的假象进行牟利的"网络碰瓷"行为。当前对该类行为未有明确的定性,法律规制存在一定的难点和盲点。有必要对"网络碰瓷"进行刑法规制,当然,对"网络碰瓷"进行刑法规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打击犯罪,更重要的是发挥刑法的预防犯罪功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们关于"网络诈骗"的定义还未有统一的说法。本文所指的"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不法行为。文中指出应通过对网络诈骗的危害、网络诈骗的特点的认识,加强治理网络诈骗要坚持群专结合的道路,进行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施凤芹 《河北法学》2006,24(3):51-53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也为娱乐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网络游戏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现"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问题,立足于"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提出、概念、特点以及我国对此问题的法律保护现状等几个方面,呼吁"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支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支付方式,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支付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网络钓鱼"作为网络支付诈骗犯罪形式中最典型的一种犯罪形式,主要的典型类型包括:非法获取账号、假淘宝钓鱼网站、冒充淘宝卖家等等。"网络钓鱼"的侦查难点主要有:个案满足立案标准存在困难、受害人的不积极配合、缉捕追赃存在难点。造成侦查难点的原因是:个人及侦查机关对此类案件的重视程度不够、立法不够完善、涉案人员分布范围广、传统侦查体制方法不适合网络案件侦查。应从数据接收、网络交流、网络支付等几个方面提出侦查对策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网络法律制度研究之中,基于理论和现实发展的双重诉求,网络法律的法理学研究显得分外迫切而必要。本文提出"网络法理学"的概念,并构建网络法理学的研究体系,为网络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新名词,但它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民意表达的基本表现方式。本文指出政府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由"不适应"到"适应",只有正视网络群体性事件才能有利于我国民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西方第三代政策网络研究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后,在研究方法上融合或缓解了"结构与行动"、"定性与定量"、"描述、解释与规范"、"多学科整合"等传统社会科学上的分歧和难题;在理论研究上与新制度主义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治理理论和游戏生态学理论等社会理论的结合上也显示出很好的包容性。同时,基于政策网络的形成条件,第三代政策网络研究也能包容中国的公共政策经验。但是由于社会结构和政策现象复杂性的差异,中国政策网络研究面临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优势和劣势。以此为基础的探讨,对于中国政策网络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是由其在网络上所发挥的功能所决定的。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信息内容的提供者直接参与信息交流时,即其在充当网络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时,其实际在版权法中居于信息"发布者"的地位;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账号而充当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时,其仅起到一个"传输管道"的作用;而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主机服务提供者时,其法律地位是介于发布者和传播者之间的一种新型信息主体。  相似文献   

9.
论“人肉搜索”中的权利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法律争议。在"人肉搜索"中存在着公民知情权与网络隐私权、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名誉权等权利的冲突,对"人肉搜索"不能做简单化的处理,而要平衡好冲突的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网络这个原本虚拟的空间正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段时间以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在网络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如云南"躲猫猫"案、南京周久耕"天价香烟"案等。事实表明,网络已成为重要的舆论场,原本虚拟的空间也俨然成为现实的监督平台。那么,网络成为"舆论"场究竟有何利弊,我们又该如何规范网络这个"舆论"场,本文将对此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北方法学》2020,(4):32-41
我国《电子商务法》和《侵权责任法》忽略"中立"要件,使所有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均受到"避风港"规则中"知道"要件的检验,过度加重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影响电子商务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欧盟和美国均规定了"中立"作为责任承担的前置要件,对两者立法、司法的比较研究可提炼出"技术中立"和"地位中立"的明确标准。该标准结合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可解释现有"知道"规则,鼓励网络服务提供者保持"中立",承担合理的责任。"中立"前置要件的设立一方面可以遏制网络侵权的商业化泛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曹晶 《法制与社会》2013,(13):61-62
近年"人肉搜索"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事件频发,严重侵扰公民的现实生活,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法律应当对"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有效限制。本文中主要研究"人肉搜索"中网络用户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尤其是多主体的复杂侵权过程中多个侵权主体内部如何进行责任划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信息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信息政府治理模式可大致归纳为网络自由主义、网络现实主义、网络管制主义和网络威权主义四种类型。我国网络信息的政府治理,宜采取介于宽、严截然不同两级间的"中间型"模式,一方面承认政府治理网络信息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也强调政府之干预应恪守严格边界。为此,应从四个方面转变治理理念、创新网络信息政府治理的既有模式:从政府主导到网络企业与行业组织主导;从技术控制到德性善治;从直接强制、堵塞控制到间接威慑、合作疏导;从零散分治到综合协同。还需辅之构建与完善网络信息内容分级制度、实名制制度、行政正当程序制度与主体制度等"一揽子"具体支撑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早已与互联网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动态、表达利益诉求、传播思想观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加强对网络舆论情况的监测研判和引导化解,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引擎是互联网兴起的以搜索人为主的方式,它体现民众追求社会公正和道德的正义力量,但搜索过程中的侵权行为与群体暴力也破坏着社会生活。本文力求通过对人肉搜索传播模式、特点的解读,探讨引导和规制其过激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犯罪借助现代科技,使得传统侦查手段难以应付,而网络留痕的技术特征使实施网络搜查打击犯罪成为可能。实践中的网络搜查包括网络通信审查、"黑客行为"、植入计算机"病毒"、利用后门程序等类型,具有专业技术性、远程非接触性、受客观条件限制小、高度封闭性和秘密性等特征,可能给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为实现网络搜查的依法运行,应明确其本质属性仍为搜查,需遵循搜查之原则,如强制侦查法定原则、比例原则、令状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根据此种属性和原则,可以通过限制网络搜查的适用案件类型、程序启动的证明标准,明确司法审查机制和实施程序,实现对我国网络搜查制度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17.
汪涛 《刑警与科技》2013,(12):80-81
<正>随着视频监控的高速发展,视频监控对硬盘录像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以往"看得见"的基础上,要求视频画面看的更为清晰、准确。相对于传统硬盘录像机,NVR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网络化"、"高清化"。在视频监控"高清化"的进程中,NVR的市场应用正逐渐增多,已经广泛辐射到政府、公安、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近三年内发展十分迅速。但我们仍需认识到,国内视频监控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存在缺乏统一的规范,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差、高清存储网络的局限性等问题。NVR作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谣言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其仅指没有确切根据的传言,并非必然为虚假,因此刑法应当采用网络虚假信息这一概念,并以此对网络谣言进行限制性解释。现行刑法应对网络虚假信息存在不足,网络诽谤应纳入公诉范畴;应当将利用网络虚假信息实施寻衅滋事罪中的"引起公共秩序严重混乱"限制解释为"引起现实中的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合理确定言论自由保障与网络虚假信息刑法规制的边界,应当坚持实质恶意原则、实质危害性原则与公私领域区分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世界是平的",在网络时代,用"村"来形容你我生活的地球并不为过。无论是普通个人还是商业人士,都总能在诸如"Chinaren,Yahoo,MySpace"等虚拟社区中便捷地寻找和联系到自己的同事及好友,甚至可以极大地扩展自己的商业机会。然而人们在享受这种全新生活模式的同时,网络的虚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网络文化建设日渐成为党委、人大、政府报告中的"座上宾"。当前,政府在网络文化环境管理领域取得一定经验,但也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了解网络文化、研究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对策,进而推动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建设,仍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课题。对此,本文试从网络文化及其特征切入到网络文化环境层面,并从法律视角出发,简要谈论政府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