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按照自治区加快"七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全市交通运输"融入呼包、辐射银榆、联通晋陕宁"的工作定位,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为抓手,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着力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鄂尔多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当好先行,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全市交通运  相似文献   

2.
吴世江 《前线》2023,(12):76-79
改革开放45年来,北京交通的体制机制、市场体系、监管模式、治理能力等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了基础设施大发展、运输服务水平大提高、行业管理大转型、科技创新大突破,城市交通的面貌焕然一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交通将把改革进行到底,努力打造建设交通强国的首都样板,当好首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3.
正三、健全便捷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综合体系加强各类基础设施衔接协调,适度超前,推动城乡一体,注重综合提升,发挥整体优势,加快构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体系,提高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全省"三纵六横"公路骨架网总里程10.3万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65%,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00公里;"两纵五横"铁路网通车里程3300公里,其中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0,(7):33-34
<正>提倡绿色消费方式,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是"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绿色消费体系的关键环节。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要着力推广绿色交通,打造绿色交通出行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郑焱  沈和 《求是》2013,(3):28-29
近年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作用,持续扩大交通供给能力,不断完善交通服务功能,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发展,为增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在服务"两个率先"中保持交通适度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4):64-65
正"十三五"期间,乌兰察布市交通运输局围绕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交通优势和枢纽地位,以系统化、网络化、高等级化提升全市路网规划,优化路网布局,全面提升国省干线以及各类公路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客运枢纽站场、物流园区和交通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与城乡发展相适应,公路、铁路、航空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交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738亿元,总体目标是  相似文献   

7.
交通拥堵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北京的交通怎么啦,如此之堵?再不抓紧治理,交通就得瘫痪!北京的交通通向何方?什么时候才能变得顺畅快捷?没几年就要开奥运会了,这种交通状况怎么行?人们不满,人们焦急,人们担忧,人们企盼,还多少有些无奈。难以忍受的交通拥堵,制约着京城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人们焉能无动于衷!社会各界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一难题。何种原因导致交通这般拥堵,哪些良策可以使之缓解?已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上篇致病之因治病讲对症下药。要想疗治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必须先号准其脉,搞清症结,然后方谈得上对症医治。交通大拥堵的病因极…  相似文献   

8.
周耀东 《前线》2014,(5):88-90
<正>近10年来,北京公共交通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污染(声、气和固废)以及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也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交通的核心矛盾在于其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不协调,特别是多元城市目标定位、单中心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带来的巨大常态化交通流等加剧了交通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态势。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目标,从综合规划、精细化管理和管理手段转型等方面着手,建立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是北京破解交通难题的必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时隔三个月,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讲话中,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系统解读和强力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多重要?习近平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
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目标的实施需要和谐交通体系的保障。本文从北京交通的现状出发,提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交通需求管理,依据交通需求管理理论,提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来实现和谐交通的必要性及可行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底盘,我省是历史上的九省通衢,要努力打好行业开放牌,培育产业新业态。建议:一、开理念之门,从规划上既谋行业又谋产业。破除行业管理的线性思维,牢固树立交通与产业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交通对完善现代化产业链的支撑作用。加强规划协同,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要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科学选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和方法。通过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中国东北地区从1978年进入农业现代化"起点阶段",到2007年进入"初步实现阶段",整整花了近30年时间,并且在农业生产投入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与东部差距较大。今后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的总体思路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创建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农垦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强港口辐射服务全球的能力,建设北方大型门户枢纽机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为天津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围绕落实天津城市定位、构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天津交通运输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4.
在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背景下,贵州交通建设快速推进,一个"北上京津、南下港澳、东入湘桂、西进川滇"的现代化快捷综合交通体系日臻完善。一个地区的交通建设与该地区把经济流向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心放在哪里密切相关。打开中国地图,在"雄鸡"的腹部,以大珠三角为龙头,南部中国的活力在区域交通的新格局下获得了巨大释放。自2 0 0 4年由广东发起、推进"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来,10年间,泛珠三角区域交通建设与经济  相似文献   

15.
史良洪 《唯实》2022,(1):24-27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世界领先、人民满意、有效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交通强国,形成涵盖...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内外经验 构建北京应急管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的几起突发公共事件(2001年12·7大雪后的交通瘫痪事件、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密云灯展踩踏事件等)给北京市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也表明了北京城市的脆弱性和应急管理能力缺陷问题,迫切要求深刻认识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王岐山市长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和完善现代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提供公共安全服务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是为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城…  相似文献   

17.
6月中下旬,在北京举办的主题为"交通让世界更美好"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贵州等5个省(市)受邀共同打造了一个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色专区,展示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特色成果。贵州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贵州如何提升高速公路综合服务能力?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贵州省交通厅党委书记、厅长高卫东。  相似文献   

18.
郁郁葱葱的川西林盘、风格各异的农家别墅、城镇化的配套设施、网络化的交通体系、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到过都江堰市天马镇金玉村的人,都会赞叹其秀美的现代田园风光。这正是金玉村党员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的“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举办了以“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两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问题,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宝贵的意见。现将部分与会者的演讲内容综述如下:一、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解决起来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认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交通问题是个综合性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要解决北京市的交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目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1)控制…  相似文献   

20.
挑战与出路:北京市交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嘉广 《新视野》2005,(4):24-27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市交通发展面临着京津冀北城市群崛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小轿车全面走入家庭、人们出行及出行需求的变化等严峻挑战。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城市交通结构,结合北京自身特点,应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客运分担比重;引导和控制小汽车的使用;压缩出租汽车所占比例;积极为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