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政策》2003,(7):37-37
"白色污染"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各级政府治理"白色污染"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一些大中城市的商场、超市及宾馆饭店里,白色发泡餐盒、塑料袋的用量已明显减少。但是,少数饭店和公共场所仍在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同时一些不合格或假冒"环保餐具"在乘虚而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纸"限塑令"能否限住"白色污染"?塑料袋的有偿使用能否改变人们顽固的习惯?人们目前还在观望中,但丽江"禁白"5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理白色污染的成功范本。如今在丽江,替代塑料袋的是无纺的编织袋,远远看去,大小、颜色、厚度都与塑料  相似文献   

3.
白色公害在日常生活中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白色公害的污染源,除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就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一次性餐具年使用量超过100亿只,当人们酒足饭饱后,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扔了之的时候,怕不会想到这种餐具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在其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臭氧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在刚出锅的菜肴、米饭的作用下,餐具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随垃圾焚烧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入土掩埋则需200年才能降解。为控制白色污染,国家有关部门曾先后3…  相似文献   

4.
域外传真     
正欧盟决议严控塑料袋使用欧盟国家计划对塑料袋收税,或者彻底禁用一次性塑料袋,目标是使消费者每人每年使用的塑料袋降低到40个以内。欧盟向塑料袋宣战为了降低塑料袋这种有害环境的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欧盟国家未来可以对其征税,或者彻底禁用。此外,欧盟各国还制定了严控塑料袋的具体目标,计划到2025年,欧盟公民每人每年塑料袋的平均使用量控制在40个以内。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是176个。结实、可多次使用的塑料袋和包装果蔬的超薄塑料袋不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美国洛杉矶郡每年消费约60亿个一次性塑料袋,相当于每位洛杉矶市民平均每年消费一次性塑料袋600个。这些一次性塑料袋占全部垃圾总量的25%,严重影响了城市和社区环境。为此,洛杉矶郡政府自2008年1月起开始实施“一次性塑料袋减量和循环使用计划”,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08,(1):54-54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以及大量使用塑料袋所带来的环保危机,我国即将推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专家预测,这将使我国塑料购物袋的总体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左右。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在绞尽脑汁,纷纷使出各种招数来化解这一危机。各国的情况不同,出台的相应政策也有出入,其中普遍的做法是使用替代性可降解产品、收取处理费、设置回收箱以及对违反者罚款等。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塑料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只只塑料袋拎起了人类沉重的环保话题。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塑料制品成为人们所说的“白色污染”,根本原因是人们将它乱扔乱放。治理的方法,应是教育人们将一次性塑料制品妥善处置,并逐步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治理"白色污染"必须运用经济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色污染”是长期破坏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痼疾”。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为了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应当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国政府在申办奥运会时曾向世界承诺,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科技的、知识的奥运,绿色的、生态的奥运,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奥运”。遗憾的是,北京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甚微,已经落在上海等城市的后面,与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相距更远。随着举办奥运会的时间在一天天迫近,市政府应痛下决心,把治理“白色污染”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科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  相似文献   

11.
《时代潮》2000,(10)
白色污染问题近年来受到天津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1997年,天津市成立了由市容办、环保局、工商局、环卫局等部门组成的"治白"工作专门机构——"天漳市白色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并于同年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废弃一次性塑料材质制品回收利用的通告》(第1号),以回收利用为切入点,全面开展治  相似文献   

12.
塑料袋污染环境的“恶行”人所共知.自然腐烂需要200年,烧掉又产生有害气体。为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杜绝白色污染,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规定。从“限塑令”的内容来看,对购物袋收费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偿使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3.
真菌制造     
白花花、轻飘飘,14年来禁而不绝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即将卷土重来——5月1日起它们将正式"回归"。消息一出引发了不少争议。在中国,一次性餐盒成本低、用量大,回收利用率低,且无法自然降解,因此曾被称为"白色污染",在全世界范围内亦声名不佳。事实上,绝大多数种类的塑料都是不可降解的人工  相似文献   

14.
高倩 《北京观察》2009,(4):37-37
2008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努力下,我国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建设“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总体目标下,奥运期间市民们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但是,已经控制的”白色污染“目前又悄悄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人们习惯了使用塑料袋.  相似文献   

15.
正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话叫外卖送餐的今天,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外卖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究竟有多么严重。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家知名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共计在700万单左右。按照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Q06平方米计算。大约15天所用的塑料袋即可覆盖一个西湖。外卖垃圾普遍存在回收难.一  相似文献   

16.
2000年3月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在全省范围内消除白色污染的决定。决定指出:“从2000年5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在经营中使用没有标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回收标志一次性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至此标明我省为保护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资源优势,创造清洁文明的生活空间,实现生态省建设的宏伟目标正式起步。目前我省每天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中的餐具类总量约20~30万个,其中海口市约占总数的40%,一次性塑料袋约110万个,海口市约占40%。塑料拖鞋全省每年使用  相似文献   

17.
学校停设理科班,学生损失判赔英国每年要消耗80多亿个塑料袋若在垃圾填埋场里彻底分解这些塑袋,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为保护境,英国政府决定对使用塑料袋额外税。虽然税率很低,但对大量使用塑料的行业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北京世青中学高一学生小马一…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环境卫生既脏且乱,特别是随处可见的垃圾、天上地下的“白色污染”已成为近年来京城人一个持续升温的话题,自然受到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关注。致公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情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司徒玉莲委员焦虑地说,目前,北京年产垃圾达483.4万吨,这么多的垃圾分布于京城郊区四周,几乎形成一道垃圾墙把北京围了起来。我们目前只能对其中少部分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其余的垃圾则露天  相似文献   

19.
逸闻趣事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禁止塑料袋为保护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已下令禁止进口和生产塑料袋。桑给巴尔岛位于印度洋,与坦桑尼亚本土隔海相望。每月有200多吨塑料袋通过桑给巴尔岛的港口运往东非大陆。桑给巴尔岛环保局局长阿里·朱马说,“环境高于一切。塑料袋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危害陆地和海洋生物。”旅游业是桑给巴尔岛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该岛每天只有不到10%的污水和三分之一的垃圾能被处理。商人萨利姆·图尔基说,“虽然禁止塑料袋对保护环境有利,但政府每月将失去塑料袋中转带来的40万美元税收。”加拿大:男子杀…  相似文献   

20.
<正> 重提“白色污染”,似乎老生常谈。如同某小品中“粮票的故事”,确是说者感慨,闻者无心。道理皆知,为何做起来却事不关己般。也许是经济时代凡事讲究实效,追求快节奏,若眼前与己无害,也就将其不可估量之危害,自行大而化小,小而化无了。终于,在2003年年末,上海市政府决定于新年伊始推行塑料贷收费的举措。强大的媒体宣传攻势,使申城市民不禁为之一震。塑料袋不再是“免费午餐”,当你需自掏腰包为污染买单时,环保就不再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