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菊花漫话     
菊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为题材吟诗作画者如恒河沙数,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并流传久远。第一个和菊花结下不解之缘的是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名句,凡咏菊之作无出其右者也。自陶渊明以来,世人甚爱菊。因为菊的风格清雅高洁,神  相似文献   

2.
很多节日的起源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节俗也与巫术、祭祀活动有着延续关系。重阳节从起源传说、主要习俗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道教含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朝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度融会贯通,深层贯彻落实,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文艺要锻造民族"忠骨",修炼服务人民"风骨",挺立创新创造"傲骨",强壮主流价值"筋骨",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4.
虽然中国传统法律至民国法律移植之后就饱受批评,而实际上对中西法文化之间的冲突界定及成因,却没有充分的分析。以施剑翘案为切入点,从内容与形式上两种冲突看,一方面,"法从俗",传统法的"情理"即以血缘习俗为本质主导、伦理道德为表象辅助的内容来源;另一方面,"法从推",追求直接正义并从"人情"至"天理"的"推"的形式。以社会结构家庭化的特殊性来看冲突的原因,"推"的社会化与"人"的制度化,解释了形式与内容上差异之原因,并由形式推导至内容,将内容与形式相贯通。  相似文献   

5.
<正>铜仁的仁义传统声名远播,建设"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已从决策层传递到普通百姓,从自觉理念变成自为实践,一个崭新城市品牌跃然而升。"武陵之都.仁义之城",既有总体性规定又有特质性内涵,既有外在表现又有内在要求,既承续传统又时代建构,是一个完整的顶层摹画。如果说"仁义之城"展现其"容人之量、助人之德、成人之美"的内涵,那么"武陵之都"有了"交通好、实力强、生态美"的总体性规定,其特质内涵又是什么,作点这些探  相似文献   

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基本内容是"爱人",而行"仁"的方法是"推己及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它建立在人人都有一颗为他人之心的基础上,这颗为他人之心就是爱人之心。爱人之心根源于孝悌之心,但又需要超越孝悌之心,只有发扬光大这颗孝悌之心才能真正的爱人。以一颗爱人之心,行推己及人之道,这就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严羽《沧浪诗话》的核心在"以禅喻诗"、"以禅论诗",而参禅之"法"在"悟",即贯通诗禅的主要在"悟","悟"既是禅法,也是诗法,严羽将禅之"悟"应用到了诗之"悟"。笔者就《沧浪诗话》中体现禅诗关系中"悟"的内容、性质、基础等做一些梳理。  相似文献   

8.
唯识学在认可了"真如"即最高真理不可言诠的立场之前提下,将其理论重点放在了追究"名言"何以生成的问题上。在唯识师看来,正因众生心体(阿赖耶识)所蕴藏的"名言种子"之"现行"方才有了虚妄分别而假立的外在世界。而"名言种子"的生成则是"熏习"的结果。经修行而证得的"真如"是离言的、不变的"体性",心之解脱便首先是从由语言所构成的意义世界中脱离身、心。  相似文献   

9.
李国君 《人事天地》2016,(10):50-53
正百香果,含有菠萝、香蕉、草莓、苹果、酸梅、芒果等165种水果香味,因含众多水果的香味而冠名,是一种多年生热带藤本攀附果树,学名"西番莲",俗称"巴西果",被誉为"果汁之王""热情之果"。它起源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热带雨林,被西班牙的探险家、修道士认为是"圣经"中提到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所吃的"神秘果",故英文称为"Passion Fruit",意为"恋情、激情、热情之果"。2016年9月,在广西会展中心举办的2016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来自广西浦北南国水果种植农民  相似文献   

10.
信息速递     
《海南人大》2012,(11):40-44
省人大机关开展"敬老月"暨重阳节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本刊讯(吴妍妹)为贯彻落实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开展2012年"敬老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围绕"敬老爱老共建共享"主题,在开展"敬老月"活动期间,结合九九重阳节,举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向老干部送上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祝福,使离退休老干部倍感温暖。10月17日—18日,在办公厅  相似文献   

11.
洋尾弄,位于周宁县与政和县交界处,一个因为地处古道之交通要冲而形成的商业村落。在这个村落中有一处庙堂,其中的九尊神灵排序看似极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礼"序。通过对村落周围左近的调研,本文对此颇耐人寻味之排序作出尝试性解释,力求立论公允,言之有据。  相似文献   

12.
人淡如菊     
正季节到了霜降,气候渐凉,草木凋敝,而菊花,却是在这个时候开放了。每天晨练,路过一家花卉市场,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菊花竞相开放,清凉里多了一份静美和执著。古代文人曾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来比喻菊花的情操,"人淡如菊"便用来形容一个人平和的心态,势利不争的淡泊。生活里,也的确不乏人淡如菊的雅士。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服务之立法体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体例",一般是指立法者根据某部立法文件的立法理念、立法内容之特点,依照某种理论逻辑而形成的立法文本之结构,它属于"立法形式"之范畴。我国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立法,主要有"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和"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两种体例。其他省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立法,可以充分参考这两种立法体例,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的一般保障措施"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两大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委运任化"为主要内涵的"新自然主义观"在李白身上也有明显的表现.他为人处世能做到"不凝滞于物",而达到了与世推移、顺从自然的"化境";对待生死问题也是委顺造化,超越有形之生命,追求精神与自然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邓卉  莫艳霞  黄河 《人事天地》2016,(4):50-51,53
正"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这是中国文学里,用孔雀的徘徊多情折射夫妻依恋之情;而绿孔雀更是满腹才华的君子象征,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韩愈曾挥毫写下"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的诗句,以孔雀自诩答谢韦太尉的知遇之恩,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温庭筠等对孔雀也有赞颂之句。而在广西南宁市横县,却有一个人,凭着智慧和汗水,让美丽的孔雀张开"致富屏"。"爱孔雀就把它带回家"  相似文献   

16.
对"习俗司法化"的研究具有全国性的普遍意义。习俗进入司法必须首先符合二个条件:其一,需与制定法在调整范围上存在交集;其二,至少有一方当事人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背弃了约定俗成的既有习惯约束,将争议诉诸制定法。习俗进入司法后,与制定法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但司法者面对这种冲突并非无计可施,通过援用制定法中的一般条款和"从习惯"条款,法官可以从分析习俗背后的实践逻辑入手,对恶习俗和善良习俗作出筛选,选择于法治有利的习俗揉入裁判结果。具体到可以采用的司法技巧和知识。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引领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的思想界。福泽谕吉纵向摄取西洋文明的方式对梁启超震动甚大,对于恍惚玄妙的"风气"即"文明之精神",梁启超可谓深有体会:"戊戌亡命日本时,亲见一新邦之兴起,如呼凌晨之晓风,脑清神爽。梁启超流亡日本后,深深认识到戊戌变法的失败,因自己所倡导的变革仅停留在政治制度改革的层面,距离福泽谕吉说的"气风"和"文明之精神"还差很远。随着认识的加深,他也把文明分为两个层面即"精神之文明"与"形质之文明"。"精神之文明"同于福泽谕吉的"文明之精神",亦称为"国民之元气"。他提出应先从摄取文明之精神入手,先难后易的方式吸收西方文明。不再提倡那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而先要教育人民,培养国民之"精神",也就是"新民"。基于这种认识,梁启超开始了他的新民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与西方国家深陷发展泥潭而呈现出"西方之乱"相对的是"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实现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渐趋完善,及其在此基础之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稳步推进,这其中统一战线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之治"也为统一战线开拓着新的语境。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服务"中国之治",势必成为统一战线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负责任",应怎样负责任,如何负好责任,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思考的问题.负责任就应勤于学习,唯有把学习作为一种党性锻炼、一种素质修养,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负责任要有求真务实之"心"、之"勇"、之"诚"和之"实",时刻把干好工作作为对党、对群众负责的使命.负责任就要与自己为敌,即与权力欲望、金钱欲望、享乐欲望、不良习惯为敌,做到"得官不欣"、"失官不恨",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喝彩声中讲忧患,成绩面前谈问题,荣誉背后看危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公示对抗主义立法例下,未公示的物权亦可对抗"一般债权"。笔者考察了日本民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章,发现上述论断是不能成立的。在日本民法中,虽有大量论著称"未公示的物权亦可对抗一般债权",但是这里的"一般债权"与我们所理解的"一般债权"意义不同,是一个极其狭义的概念。而就我们所理解的"一般债权"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破产债权、扣押债权等而言,在日本法中属于典型的不公示就不能对抗的范围。在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章中,破产债权、扣押债权均属于lien而非我国学界所理解的"一般债权",故§9-201(a)是一个基本被架空的条款,只在极少数情形下具有规范意义。而处理破产债权、扣押债权等与未公示担保物权优先顺位关系的原则性条文应是§9-317(a)(2)。依据该条,未公示的担保物权原则上不能对抗这些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