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说于是之     
童道明 《北京观察》1999,(11):60-61
王利发是于是之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给他带来了全国性的乃至世界性的声誉。当我们确认《茶馆》是最能体现北京人艺艺术精神的代表之作,在我们的意识里,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便和写这出戏的老舍,导这出戏的焦菊隐像“三驾马车”似地幻化成了一个整体。但于是之本人似乎更眷念《骆驼祥子》里的老马。有一次我问老于他自己以为演过的哪个角色最为满意,他说是老马。又有一次我请老于谈老马一角的成功奥秘。他笑笑说:“我把假的演真了”。“真实”是于是之表演艺术的基石。而“真实”离不开生活,或者更直截了当地说,离不开于是之对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人的情感体验。在说到老马的“心象”的孕育时,于是之总要说起早年他住过的那个杂院和杂院里的那位拉洋车的老郝叔。讲得最动情的,是他那篇散文《幼学记事>——“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苦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也就化为乌  相似文献   

2.
李龙云 《北京观察》2003,(12):30-35
在风波跌起的80年代,基于命运的安排,我成了于是之的一个“小朋友”写一写于是之,至少已酝酿了五六个年头。起初是被动的,是别人组稿。1996年秋在娄师山庄,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张廉云大姐找到我,很认真地跟我说:“看来于是之写不了自己了,希望你能答应下来,写一写于是之。”我答应了。其实,我代替不了于是之。即便我笔下的于是之再准确生动,跟他自己写自己也是两回事。于是之是那样丰富与矛盾,于是之的性格和他的精神世界具备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全部复杂。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走进他的心灵深处,没有能力替代于是之自己的内心剖白。那份剖白是那样独特,那样有价值。可惜,随着他语言与思维能力的逐渐丧失,那份剖白已经很难再出现了。这绝不仅仅是于是之个人的悲哀。而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文字材料又是这样少,就越发加重了这件事情所带给  相似文献   

3.
(一) 1982年除夕,我去于是之家里索要他的墨宝。在为我写字的同时,是之老师给陈老写了一纸书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联下附一小跋。时隔多年,我只记得起首的称谓“白尘吾师正腕”及联末的签款“后学是之”,其他的大都记不清了。北京人艺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一般到南京都要去看看陈老。最后一个看到陈老的,是于是之。1994年4月,是之老师携夫人路经南  相似文献   

4.
正曾有人提出,演出要像一棵菜,得有叶有心。1952年,北京人艺的奠基人焦菊隐先生借用了这句话,把它作为人艺精神,强调无论导演、演员,还是幕后,都应该像菜心、菜叶、菜帮一样围绕着艺术这个根,他们缺一不可。66年来,北京人艺不断为戏剧观众呈现出优质的、创新的话剧作品,将"一棵菜精神"发扬光大。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人艺排《鸟人》,现在的知名演员何冰当时还是个小字辈儿,"我弟何靖还在军艺读  相似文献   

5.
人物     
《小康》2017,(12)
<正>圈粉者吴刚一部反腐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个一直在开会的市委书记李达康,居然让演员吴刚变成了"网红""。我真的万万没想到这个李达康能够成为网红,真的,我非常非常兴奋。"吴刚说。吴刚出身于军人家庭,1985年考进北京人艺演员培训班。吴刚在人艺从舞台上默默无闻的龙套慢慢"修炼"为人艺保留剧目的"台柱子"。他与冯远征、王刚、高冬平、丁志诚被称为人艺"五虎将"。2007年他凭借话剧《哗变》摘得中国话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8,(7):93-93
李宝春是京剧大师李少春先生之子,在海峡两岸极受老中青戏迷喜爱。他以发扬父亲李少春先生“继承传统,勇于开创”的精神给两岸戏迷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新老戏”。而我们的对话则从他倡导的“新老戏”开始。  相似文献   

7.
新关亨先生今年78岁了,是日本山形县日中友好协会理事、米泽市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先后或率团或个人访问我国50余次,到过我国大部分省区,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作出了贡献。他在《我与中国五十年》一书中记述了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情谊,讴歌了中国及其人民的伟大精神。 新关亨先生通过亲身经  相似文献   

8.
刘斌简介     
《统一论坛》2012,(5):75
刘斌,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是当代国家和军队文艺舞台上卓有成就、享有盛誉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2011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9.
《乡音》2006,(7)
今年4月26日,在三河市第一中学操场上,4500余名师生聆听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广东信用研究会顾问、广东文化学会理事、著名演讲家邹越先生讲"社会主义荣辱观",他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本次活动是由三河市政协组织的,承办人是市政协委员、金源祥工贸公司总经理张卫东。我作为市政协工作人员始终参加  相似文献   

10.
一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付梓前后,《文史资料》编委会的一些朋友们曾建议,能否不拘泥于"我所知道"及"亲历亲见"这一束缚,做一点采访,尽量多的传达给人们一些有关于是之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刘元风 《北京观察》2016,(12):74-75
正以改良中山装为代表的"新中装",其根为"中"、魂为"礼"、形为"新",充分借鉴了中山装的设计思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既是向孙中山先生致敬,也是发挥服饰独特的文化标识作用、凝聚民族合力的重要举措。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北京观察》2012,(6):44-47
正程茂全是一个不太追求世俗的人,他对有些事情近乎木讷,但对艺术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或许这就是他的宿命吧。我与他的第一次相见纯粹是不期而遇,当时的我似乎有些走神,没有伸手,没有递名片,甚至连"久仰"都忘了说一句。倒是他首先递上一张名片,绅士地说道:"你好,程茂全,以后多多联系。"程茂全,也称"淳一"先生,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原宣武区文联副  相似文献   

13.
《北京文史资料》上发表李龙云写的《我所知道的于是之》后,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读了的人都说写得好!这让我联想到许多往事…… 90年代中期,文史资料委员会把于是之先生回忆录列入征集计划.就在这时候我们得知,这位深为老百姓爱戴的老艺术家得了重病,别说动笔写作,就连口述也再没可能.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协公报》2014,(8):45-46
<正>马志良,马三立先生最小的儿子,一直和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说他脸上"没买卖",所以不准他说相声。结果,由于父亲的阻止,已经被某部队文工团录取的马志良没能入行。马三立认为,志良如果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从小里说,是糟踏了马家的相声;往大里说,是糟踏了相声艺术。志良说,"我不怨父亲,他是对的,我能理解。""他太爱相声了!"耿直的父亲在马志良的眼中,父亲是一个耿直的人。他老派、传统、不谙世事,志良说,他甚至有些固执。但是,这也正是志良钦佩父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 1988年,于是之在北京人艺接待两名台湾作家,命我作陪。交谈中间,对方谈到一个现象,即大陆上的,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些作家当中,1949年之后,写作最勤、著述最丰的当属老舍。老舍去世之后,中国的话剧舞台即使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仍让人感到某种寂寞……解放后的17年里,老舍先后创作了23部剧本及一批散文,和至少两部长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正红旗下》。其中《正红旗下》没有写完。老舍以写作为生命存在方式。于是之则讲到了另一个现象:解放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批作家里,作品能够不断被改编,不断被搬上舞台与银幕的作家有两位,一位是南边的鲁迅;一位是北边的老舍。截止到1998年,几乎老舍的全部中长篇小说诸如《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1,(6)
正之前回乡看到老家泗洪县的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张贴着不少宿迁市出台的"人情新风‘宿9条’"宣传画,就减轻人情负担、弘扬文明新风作出倡导。第一感觉这是件好事情。可是遇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老百姓的婚丧嫁娶"被迫"从简或暂停了,一时半会还真看不出这项工作的效果如何。前段时间,看到不少媒体报道泗洪县"人情减负"的新闻,于是选了个周末回乡看一下相关情况。县委宣传部吴副部长与我刚见面就说:"我们先去看看文明理事堂,这对人情减负太重要了。"一天跑下来,我对他口中的"太重要了"有了真切感受。文明理事堂对倡导"人情减负"至少有四个好处。  相似文献   

17.
“角Er”     
正"角Er",一个很有魅力和吸引力的词儿,一个有着成功者姿态的符号,一个富有标杆意义的目标,一个具有理想色彩的称谓。"角Er"一般是指戏曲行内有绝活的演员的尊称,古时是针对戏曲界内比较有名气人物的尊称,保留至今也延伸到各行各业,专指在各行各业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再好的"角Er"也只能是一部戏的一个"角色"。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概念是从戏剧舞台用语中借用过来的。"角色"原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7,(3)
<正>沔牯佬陆令寿先生在201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上刊发了他的大作《沔阳之"沔"》,好评如潮。陆先生在文中说沔阳人自称为"沔骨佬",也引发一些"网虫子"讨论,究竟是"沔骨佬",还是"沔古佬"?作为沔阳人,我过去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人家喊我"沔古佬",贬多褒少,或者逗笑而矣,于是哈哈一笑,也懒得"理论"。读了周古平先生的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7,(2)
家父邓九星,继承父业,唱五音戏,是当时著名的花脸。有一年,在济南历城全福庄唱戏,演出时间已近,演员却尚未到来。当时唱戏的地位低下,雇戏的都有钱有势,误期是不行的。父亲无可奈何,只好四处奔找。有一老人和自己的女儿正在排演五音戏《兄妹会》,也属西路。父亲就请老人让其女儿上台帮忙。老人常走江湖,深知同行的困难,慨然应允。唱了一个春节,演员才陆续赶到。老人见我父亲很  相似文献   

20.
"他者意识":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者意识"意味着把"他者"带入了"我"的道德视野之内,呈现的是"我"对"他者"的认同,这种认同表现为"团结互助",这是一种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者意识"是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