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收入的差距、社会成员所拥有财富的差距是人们当前关注的一个焦点 ,超过国际公认较为合理水平的这种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但是收入和拥有财富的差距作为分配的结果是一定社会价值分配起点和分配过程的必然产物 ,同时社会价值除经济价值外还有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 ,社会公正的功能性结构是由分配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三个要素构成的 ,只有正确解决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正要求 ,才能实现社会公正。一、社会价值分配起点的公正社会成员合作所形成的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基本制度分配的 ,而社会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们的强烈要求。而所谓社会公正 ,从本质上讲 ,是社会价值的分配符合社会整体实践性质、发展要求和根本目的 ,表现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保证社会实践正常运转、在社会实践发展具体水平上最好地满足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功能。关于社会公正的评价 ,是以评价主体所把握的关于社会公正的标准 ,去衡量社会价值的分配 ,判断已有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是否符合社会公正的标准 ;比较不同的社会价值分配 ,指出其中哪一种更公正 ;在观念中建构符合社会公正原则的理想的社会价值分配结…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许多思想问题归根到底是与社会利益分配有关的。在社会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中,平均主义首当其冲。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倡导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人们在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各尽所能。显然,平均主义与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设包括优化社会结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等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优化社会结构侧重于"如何促进社会更好的构成"的问题,包括形成完整社会阶层构成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有的一定要有";优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比例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大的一定要大""该小的一定要小";畅通并拓展社会流动渠道,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想动的一定能动"。改善民生侧重于"如何保障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线"的问题,包括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消除与民争利的现象;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改善民生当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治理侧重于"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包括形成多样化的行动主体;以法治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充分协商;培育专业化的社会治理队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事关"如何推进社会建设"的问题,包括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基础性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利益诉求;按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加速发展,尤其是数亿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给城市的社会管理乃至社区犯罪防控体系提出新的挑战。与中国城市化特点相适应的城市社区防控策略应包括四个层次:(1)城建防范,(2)社会管理防范,(3)刑事司法专业防控,(4)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陈云 《学习与实践》2006,(7):96-100
生活质量作为当代发展观的新内涵,对社会的资源分配机制以及扶贫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再分配经济所奉行的平均主义的福利观以形式的平均掩盖着再分配权力拥有者的特殊利益,市场经济的介入不但没有平衡阶层间的利益,反而加剧了贫富分化。主导性分配机制在缓解贫困、促进公正问题上的失效,要求对社会资源分配机制进行调整,重视公民参与的网络分配体系的建设。公力分配与私力分配的有效结合,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激励因素包括物质性激励因素和非物质性激励因素激励因素的来源是有限的,而人们对激励因素的要求又是无限的。无限的要求和有限的来源,形成尖锐的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公平合理的分配激励因素。公平合理的分配激励因素,必须确立分配激励因素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平均主义原则,二是按劳分配原则,三是按需分配原则,四是精神鼓励原则。对这四个原则,应该在使用时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平均主义原则,它不适用于工资,也不适用于奖金、荣誉、地位的分配领域。而在一些公益性补贴、津贴等激励因素的分配中,…  相似文献   

8.
商业时代的社会公正,首先就是商业的公正问题。商业公正其实非常简单,第一,不能抢,在市场经济中不能用权力谋利益;第二,不能骗,不能搞信息欺诈。商业社会是一个强调竞争的社会,但竞争也要有一个限度,不能“赢家通吃”。我们承认竞争必然有输赢,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平均主义,但不能输家就输掉一切。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政府核心责任之一。论文采用2006年CGSS数据,考察目前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剖析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建设公正分配体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颜广明 《桂海论丛》2011,27(2):58-62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推进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先后颁布七个"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确保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体面的工作和生活;深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保障和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包括两个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他运用“词典式”序列说明了两个原则的优先关系。罗尔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 ,集中批判了传统功利主义 ,从新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来解决当代社会正义问题 ,形成多元正义论。  相似文献   

12.
正义意味着公平、平等,属于支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理性范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义有四项基本内容:政治地位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非基本权利与贡献完全平等原则,集体与个人关系辩证统一原则。正义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正义规范着社会道德秩序,规范着个人行为,规范着社会分配,也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起舆论监督作用。正义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和重要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其公共性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内在本质。在社会建设中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仅能够逐步提升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水平,而且能够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促进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在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应以补偿性公正原则妥善解决弱势群体在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社会建设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应以人性化和柔性化的姿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中心环节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论改革代价的公平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生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代价分配不公,引发了社会种种不良反应,累积成今日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改革代价的公平分配一方面应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以促进效率的增长;同时又应对那些为改革付出代价的社会群体做出补偿,以实现"矫正的正义".这两个方面须统筹兼顾,均衡发展,为此,就需要国家和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改革代价分配机制,有效地协调由更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所引发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5.
李静 《青年论坛》2006,(6):83-8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如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当前司法工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平等原则要求司法工作必须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坚持公平与正义的目标;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适应平等原则的要求,司法实践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包括程序平等与实体平等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内涵了个性至上、利益本位、效率优先和实效原则的本质特点,遵从着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两者的契合与协调体现为社会正义的实现。实际上,作为社会资源主要配置手段的“市场”,其效力时刻激励着市场主体的自由发展;作为市场的积极参与者的“政府”,其张力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市场,维护着市场的规则和社会的正义。如何看待和处理市场条件下政府张力中的人的自由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尤其是现代人类,最终就是在政府、市场与自由[1]的协调中获得解放、步入自由王国的。因此,在现阶段探讨市场、政府与公民自由的关系,研究公民自由的实现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别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寻找多种途径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即以发展来促进公平;从思想上更加关注公平;以制度来保障公平;从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来促进公平。  相似文献   

18.
交往实践观:全球正义论的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 《思想战线》2007,(4):40-47
在新全球化语境中,全球治理追求"善治",使全球正义问题凸显,成为政治哲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新全球化时代成为全球正义发生的历史地平线;而交往实践观成为科学解读全球正义问题的政治哲学视域。全球正义是一种在全球化公共交往平台上的公正秩序,它既是社会交往结构的规范原则之一,也是建立在自由的多元主体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公正规则,更是交往实践中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正义既要反映客观的交往结构规律性的状况,获得合理性;又要获得主体际共同价值取向的支持和认同,使之合法化。没有合理的合法性或没有合法的合理性,都不可能是正义的。  相似文献   

19.
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正义判断的标准是建立在义务论基础上的基本道德,正义的具体形式有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算术正义与比例正义、交换正义与分配正义。根据这些概念与判断,认真审视目前中国社会关于正义的判断标准以及各种具体正义形式之不足,进而探寻改善社会正义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原则"是解决我国民族团结问题重要宪法原则和基本依据。解决民族团结问题,必须以"民族团结原则"为基础,构建以原则支撑、立法、执法、司法和评价为构成要素的实施机制体系,从而为解决民族团结问题提供根本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