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一、儒学的创立与发展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由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时私人办学的风气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一些精通诗、韦、礼、乐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师儒”的生涯,这便是最早的儒者,孔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首先把“仁义”作为儒学的最基本思想,开始了对人的最早反思,并广收门徒,在儒学上取得成就的弟子就有72人,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称之为“儒家”。儒家与当时的墨家、法家、道家等众多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一起被称为“诸子百家”。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孔子的弟子…  相似文献   

2.
儒学的时代化历程杨庆中自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它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重大时期,都曾进行过调整自我,适应时代,丰富内涵,提高发展的过程。我们把儒学的这种自我发展称为儒学的时代化。纵观中国思想史,儒学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时代化变革:第一次发生在西...  相似文献   

3.
孔学、儒学与儒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学儒学与儒教许圣义孔学、儒学与儒教三者,在社会上人们往往混同。其实,三者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孔学是孔子的学说,专指孔子本人的学说以及后人真正继承孔子的学说。儒学是儒家的学说,儒家是宗师孔子以六艺为法的学问,与孔子当然有关,但是...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学     
先秦儒学张先义李道湘先秦儒学是指孔子所创立的及其在战国时期的承传。有人称为原始儒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主要经典即孔子整理的“六经”。孔子死后,儒分八派,其中最有地位和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两家的学说。【孟子及其学说】孟子...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历来认为:由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创立的儒家学派,两千多年以来是以一贯之的,只不过历代的大儒们对它有过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其基本内容与性质并没有改变.于是尊孔时就争相把桂冠戴在孔子的头上,反孔时就纷纷把脏水泼在孔子的身上.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大圣人是他,大罪人也是他.形成这种奇怪状况、产生诸多悖论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在于没有划清前儒学与后儒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任嫦勤  李明 《岭南学刊》2011,(5):110-114
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文传统资源,儒家伦理在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的同时,由于儒家伦理的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儒学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贡献也是有限度的,需要对其给予现代性转换,儒学与当代生命伦理学才有进一步会通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少数民族和儒学通过多种途径互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伦理思想吸收融合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在家规、乡训、格言等方面予以体现,调适改善了本民族的伦理关系,形成了伦理互通。在此,以儒学的"五伦"为中线,对少数民族和儒学的伦理互动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主流上看,孔子在宋明时期仍被尊崇。当孔子被看作教师之时,官方维持了传统的尊孔政策,理学则以朱熹为核心对孔子进行了理学化塑造,强调伦理和圣人心。私学作为理学教育的大本营,又出现了尊孔和尊师并存的特点。心学起于理学,但在王阳明那里逐渐转变成对朱熹的批驳。心学视野中的孔子教师形象也走向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理学和心学对孔子及其引导的圣人之路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3日,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与孔子对话——儒家的公正与民生思想"上海文庙第六届儒学研讨会在上海文庙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认为在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凸显的今天,必须重视传统公正观的研究。儒家所倡导的"公正"主要是对执政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也是儒家学派开创以来规模最大的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曲阜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学者参加,提交的论文近百篇。与会者围绕着“儒学及其演变和影响”这一主题,就以下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生2557周年,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儒学研讨会在上海文庙举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儒学研讨会的主题是“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与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气氛十分活跃。与会学者首先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论证。上海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认为,要讨论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首先要弄清楚儒学传统是…  相似文献   

1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的诗篇正是山东省泅水县如今弘扬传统文化的写照:一年前,泗水县在尼山圣源书院开设了儒学讲堂,讲授儒学经典,吸引了大批村民。一年后,书院的学者们又走进各村,每月开设两次儒学课,形成了固定的讲课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刘剑锋 《创造》2019,(7):77-79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日本是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国家,与中国、朝鲜及越南和后来的新加坡统称为儒学文化圈,对传播和发展儒家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为东方文化圈的核心国之一。  相似文献   

14.
荀子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对儒学的重建张运儒家学派自春秋时期创立以来,经过春秋战国诸子争鸣的洗礼,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其中能够保持孔学优良传统的只有孙氏之儒①,即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荀子,名况,字孙卿,主要活动时期在公元前298~前238年,赵国郇(今...  相似文献   

15.
张建光 《政协天地》2012,(12):17-19
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孔子与朱子是一脉相连的巍巍两座高峰。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朱熹承前启后,把孔子学说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形态,开创了儒学的新天地。朱子建立的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春秋末年创立了儒家学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主要是孟子和荀子。汉代则是董仲舒,以后经历魏晋隋唐和宋明理学,直至晚清,儒学基本上是中国占居统治地位的思想,特别是在社会伦理道德和政治领域。一儒学历二千多年,始终能居统治地位,是因为它能随时俱进,不断吸收每一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6,(5)
近年来在山东、河南、北京等地推行的乡村儒学实验,通过儒家的孝道和五伦教育,来重建失范的乡村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联系现代性理论,从大众儒学,或者生活儒学的角度来观照乡村儒学现象,或可以发现儒学复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美德伦理学范式的反思,有学者在比较朱熹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的结论。然而,从儒家思想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朱熹对于美德的推崇以及核心概念“仁”的推演都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崇德贵仁开创了儒家崇德的传统,孔子以“仁”言人为朱熹将“仁”视为人性奠定了基础。因此,如果承认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那么孔子则是理想的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2日,冠名"与孔子对话"的上海第五届儒学研讨会在文庙召开.会议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20.
王克婴 《前沿》2005,(3):188-191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 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功过是非成为世人永恒的话题。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 回眸儒学在几千年历史中的盛衰命运, 探讨儒学在历史上遭遇颂扬或唾弃两种不同命运的深层原因: 即儒学创立之初的现实与孔子的理想构造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儒学在中国社会历史实践中的的坎坷命运, 而孔子儒学的理论框架清晰表明———儒文化是一种适合于盛世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