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鑫 《法制与社会》2013,(3):179-18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全新的贸易形势也为我国外派船员的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外派船员劳务纠纷损害的责任主体指的是在外派船员劳务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本文则具体对于外派船员劳务纠纷责任主体的确定、第三人侵权导致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以及境外船东与第三人共同侵权导致的外派船员劳务纠纷损害赔偿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的责任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讨论了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明确了此类案件中的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达真 《法制与社会》2013,(13):264-265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船员外派合作日渐频繁,外派船员在海上遭受人身伤亡,适用何种法律来要求船东进行赔偿是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外派船员海上人身伤亡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外派船员法律适用的立法现状,阐明了我国需要在解决外派船员海上人身伤亡法律适用上加强相应立法,最大程度地保护外派船员利益,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杨轶淳 《法制与社会》2013,(12):188-189
为妥善处理海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研究构建基础,分析海员人身伤亡民事损害赔偿关系产生的法理基础,探究责任主体的义务根源、责任承担形态以及海员劳务法律关系背景下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5.
船员劳动(劳务)合同纠纷与海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案件。2001年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受案范围》)对这两类案件分别作了规定,第一类的第8项将“海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列为海事纠纷案件,指“船舶在海上或者通海水域进行航运、作业或者  相似文献   

6.
关于外派船员人身伤亡赔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员人身伤亡赔偿请求权是船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因生命、健康受到伤害而享有的权利。在船员外派活动中,船员与船舶所有人之间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通过船员与劳动服务机构的合同、劳动服务机构与船舶所有人的合同联系起来,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实践中对于船员人身伤亡赔偿产生较多问题。以下,笔者将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正确及时地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海事审判实践,参照国际习惯作法,特作如下具体规定:一、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案件,是指案件的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具有涉外因素的,在海上(含通海水域)和港口作业过程中因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侵害所引起的海事赔偿案件。  相似文献   

8.
对船员工资优先权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适格船员之工资请求权是否受船舶优先权担保,视对船员资质要求是否知情而定,应由船东负举证责任。在劳务派遣的情况下,船员向劳务公司主张工资时,不享有船舶优先权利益,但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直接向船东主张应得报酬及船舶优先权利益。以下两种情况,劳务公司对船东的债权都应受船舶优先权担保:一是劳务公司已按约支付其应为船员提供的相关报酬,却被船东拖欠租金;二是劳务公司代船东垫付应由后者支付的船员报酬。前者通过法律修改而实现,后者乃船舶优先权的转让。就船员工资优先权的行使而言,应尽可能免除船员申请扣船的担保;拍卖船舶的费用由法院垫付;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裁定准许对船员工资请求先予执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有关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规定非常原则、简要.赔偿责任限额和赔偿范围标准也不统一.本文从现有法律规定人手,对该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我国海上人身伤亡损害法律救济制度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以侵权行为的发生为前提的海上人身伤亡之损害赔偿,以侵权入主观上有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没有过错,就不负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人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只有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规定》)第二条也规定:“损害的发生完全是因一方的过错造成的,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船员人身伤亡损害实际审判中适用的三种赔偿标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的赔付要素以及实践应用中的争议进行分析,旨在借鉴各国国内法和国际公约,以《国际海事劳工公约》为契机,加强船员管理,维护船员合法权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以完美的姿态应对更加严苛的国际航运规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正确及时地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海事审判实践,参照国际习惯作法,特作如下具体规定: 一、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案件,是指案件的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具有涉外因素的,在海上(含通海水域)和港口作业过程中因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侵害所引起的海事赔偿案件。伤残者本人、死亡者遗属均有权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侵权人赔偿损  相似文献   

13.
原告蓬莱市大季家镇初旺渔业公司和赵清国等13户计39名死亡船员家属诉被告跨洋航运公司海上船舶碰撞财产损害赔偿和人身伤亡赔偿纠纷,原告于1994年5月20日向天津海事法院起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208.8万美元。  相似文献   

14.
蓝斐 《法治研究》2006,(2):75-75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在处理船员人身损害赔偿过程中经常存在的法律关系有:1.居间合同关系;2.雇佣关系;3.劳动合同关系;4.侵权法律关系。其中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比较容易混淆,而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工伤赔偿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确立的赔偿原则和赔偿标准。而雇佣关系适用《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两种赔偿标准计算依据和赔偿数额往往差别较大。因此如何准确确认法律关系事关船员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5.
国际航空旅客人身损害的赔偿原则是国际航空法律制度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人身损害赔偿的界定出发,梳理总结了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原则的主要观点,提出并论述了国际航空旅客运输的侵权损害赔偿原则包括:全部赔偿原则;财产赔偿原则;衡平原则;限额赔偿原则。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17条、21O条、Zll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交通部于1993年11月5日、12月17日分别以交通部1993年第5号、第6号令发布了《关于不满300总吨船舶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限额的规定》和忡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责任限额规定)}。并均于1994年1月1日生效。本文就这两个规定的制定、主要内容和有关问题作简要的评述。一、制定两个规定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抓紧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的问时,就开始着手建立新中国的航运法律制度,并十分重视旅客人身伤亡赔偿制度和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海上人身伤亡案件受害人有权选择请求加害方承担违约或侵权责任。违约或侵权行为是否构成应根据民法通则、海商法、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确定。违约责任以严格责任为一般原则,海商法规定承运人对旅客承担过错责任不合理。一般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而特殊侵权行为为无过错责任。现行的关于海上人身伤亡赔偿的法律、行政规章和司法解释对赔偿范围、损失计算、责任限制的规定标准不一,相互不协调,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18.
一、人身损害赔偿概述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人身损害赔偿协议公证,是指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双方对人身损害事实无争议,对损害赔偿达成一致协议,并申请公证机构予以公证.  相似文献   

19.
船舶碰撞法新形态的生成背景是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油污损害赔偿立法,并且形成了海上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体系。船舶碰撞法新形态,标志着传统船舶碰撞法律体系和海上油污损害赔偿法律体系的分离。船舶碰撞法新形态的生成具有应然性,同时也昭示了里斯本规则在船舶碰撞法新形态下的普遍适用性。在此背景下,创设“海事侵权”概念成为构建船舶碰撞法新形态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海上石油开发及油轮运输中发生的事故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以船舶溢油事故为例,中国海洋环境损害赔偿面临"海洋生态损害"概念模糊、损害赔偿难以量化、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索赔存在交叉等困境。传统侵权法理论无法确定海洋环境损害的范围,更无法将海洋环境损害进行量化。尽管有关船舶溢油海洋环境损害赔偿法律体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侵权法无法解决的难题,但仍需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以期有效、及时地赔偿海洋环境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