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已经十年了。我们要通过对新宪法的再学习,再宣传,在全体公民中,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大思想。 法大于一切,法高于一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准则。《宪法》第五条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这里规定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里规定的“武装力量”,包括国防军、武警部队和地方民兵。这里规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09,(1):36-37
韩大元在《法学》2008年第10期载文《全国人大常委会新法能否优于全国人大旧法》,探讨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的关系等宪法问题。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宪政基础、宪法地位、宪法职权、立法程序都不同,两者不是同一立法机关。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并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职权在效力层次、范围上都高于、大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因此,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新法与全国人大旧法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适用解决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冲突的“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观念。从传统的“权大于法”转变为“法大于权”,自觉维护法律应有的权威,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遵从。二是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从习惯于按照领导意见办事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任何权力都必...  相似文献   

4.
我国1954年宪法曾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75年和1978年宪法取消了这一内容。现行宪法恢复了这一内容,并将“法律上一律平等”改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行宪法的这一表述,明确表明我国在立法上并非是人人平等的。这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已经制定出来,在这个已经制定出来的法律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平  相似文献   

5.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履职水平的高低和发挥作用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能否得到有效正确行使,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本届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2005年中央9号文件精神,切实把代表学习培训作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也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7.
权力产生于权利并由权利而形成.权力是为了维护权利而确立和运行的.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由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决定的。政府保障人民权利、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民主共和国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人民在以法律的形式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政府职责的同时.也赋予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实际能力。我们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要正确认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就一定能够切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省宁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喻亚军撰文说,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人大监督权,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更是县乡两级人大基础最扎实、行使最广泛、作用最关键的重要职权,必须依法全面履职到位。一是紧扣历史新  相似文献   

9.
陈荧 《人大研究》2002,(9):35-37
我国宪法对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着诸多内容的规定 ,但是在行文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表述。代表法对这一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做了明确表述。代表法第二条中明确指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 ,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一条文不仅明确表述了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0.
李少杰 《人大建设》2009,(10):10-11
1980年6月,鹤壁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市人大常委会。29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鹤壁市委领导下,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为己任,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任免。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人大月刊》2005,(5):16-23
市人大常委会今年推出的四项监督,可谓全社会关注、老百姓关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精神,也是贯彻落实今年初市人代会决议,充分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依法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府工作,增强法律、法规在实施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已经20周年了,这是我国政治体制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2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中不断探索前进,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中,日益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淳 《公民导刊》2008,(8):17-18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无论从法理角度或法律实践角度,人大代表在行使国家权力时,代表职权是平等的,没有“大小”之分。 首先,从法理角度看,没有代表“大小”的区分规定。人大代表是法定职务名称。根据职权法定的原则,人大代表的职权,由宪法和代表法规定。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4.
正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被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从市政协副主席岗位上转到市人大副主任岗位,感到自己肩上担子更重了。当我在国旗前手握宪法庄严宣誓那一刻起,我就明白,将肩负853位人大代表和全市2400万人民的重托和宪法法律赋予的崇高使命,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5.
据《人大新闻导刊》刊载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从 2 0 0 0年 1 1月起 ,对每年都要进行的执法检查增加了一个新程序 :张榜向市民征集意见 ,请老百姓向人大建议 ,明年执法检查都查些啥。”读后 ,为该市人大常委会勇于创新的精神叫好 !执法检查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主性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的检查。检查对象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通过检查督促其及时解决实施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检查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法律监督的一种监督形式 ,是保证和促进法律、法规遵守执行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地方人大要真正肩负起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任,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负人民重托,笔者认为,就必须在工作中切忌“十不”:一忌“被动不主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理直气壮地担负起权力机关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  相似文献   

17.
法并不仅仅是法制,也不仅仅是“依法办事”。就其形式上的内容来说,法包括宪法(条例、案例),即法律法规等的明文规定及其载体使之在实际生活中生效的法院法庭等等。但就其文化模式上的精神实质来说,法则高于法律法规,是国家机关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所必须遵循的规则(rules)。例如,说一国的宪法之所以被称作“法中之法”,其用意也在于宪法是先于和高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法,即使是最高权力机关也必须遵循,否则宪法也就不成其为宪法了,而立法执法的目的就在于保障人权和公民权益而不受专横权力的侵犯,以保持政权与民权的平衡。因此法又称“公平”、“天平”,就象古罗马最后一批法学家之一乌尔平的名句所称:“法是鉴别人类行为之是非的科学。”这样说来,法也就包括法学中那些追求公平正义的法理了。如果我们的法学家是从被统治者或被管理者的立场出发,这类法学家就会强调公共政治权力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依法平等保护,从而人权或公民权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注重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加强法律监督。一是加强了对“四五”普法工作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及时督促市政府制定“四五”普法规则,并按照中宣部和司法部关于在全民中深入开展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纲要的要求,认  相似文献   

19.
地方各级人大在依法实施监督方面 ,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和实践 ,正在改变着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呆板、走过场的局面 ,监督的作用和效果也日益明显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理论上讲 ,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应处于监督之中 ,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国家来说 ,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应处于宪法和法律的监督之中。依法实施监督 ,地方各级人大责无旁贷 ,法不容辞。但是 ,就现状而言 ,人大的监督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与形势发展的需要 ,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仅从监督的广度来看 ,还存在监督的“禁区”和“死角” ,有些本属行政…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是换届后的起始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跨越发展打好开局、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大港区人大常委会要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大港”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