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君才 《甘肃理论学刊》2002,(4):79-80,F003
一、怎样复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要复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 ,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 )把所学的东西系统化 ,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许多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一个科学体系 ,要掌握这个科学体系或精神实质 ,复习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 1)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诸如物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等等。要少而精 ,有重点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搞清楚。 ( 2 )善于运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如 :物质和意识…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略)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机构和途径;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并同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同时也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经营者合法权益。3.…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准确表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含义。(3)理解并准确表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政治常识中的国际社会知识分析问题。  2.运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  3.运用经济常识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等知识分析问题。  4.运用中东历史和地理的知识分析问题。  5.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增大容量,增加视听效果。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哲学和政治常识分析当前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突破学科的封闭性,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渗透(包括历史和地理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辨别、处理、系统归纳信息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传统教科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主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的物质观从人的对象化活动出发,强调物质不过是人的生存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的要素,导向对拜物教的批判。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面前,我们理解物质概念要有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股票的含义、特点和股市健康发展的作用,知道债券的含义、种类、特点,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特点,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制定投资理财计划,提高学生合理理财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合理的理财观念,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知识目标:(1)理解不同的区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明确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1.本框地位和作用。(略)2.教学目的和要求。认知目标:准确把握四大保护的含义和重要性,充分了解四大保护的具体规定;能力目标:能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分析现实生活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能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所学知识实行自我保护;觉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回馈社会、报效祖国。3.教学重点和难点。(略)二、说方法1.教法。(l)直观演示法。即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案例、漫画、图片资料,激发兴趣,加强感性认识。(2)“三自一导”法。即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基本形式;(2)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机制;建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企业和公司的含义、公司组织机构、公司制的优点,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理解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理解影响公司经营成功与  相似文献   

13.
殷波 《理论月刊》2006,(6):14-16
马克思主义美学从以实践观为核心的物质本体论出发解释人类审美、艺术的发生;阐释了审美活动的本质;论述了人类历史特定阶段审美、艺术活动的作用;并因其以实践观为核心的物质本体论目标在于改造世界,其美学思想也和现实的革命内容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结合教学的内容出了一道漫画试题(见下题)。自主感悟看下列漫画,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2)理解国家间合作与摩擦的原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3)明确我国应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胡小玲 《前沿》2004,(6):37-40
总体范畴和物质观有机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 ,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 ,在当代恢复和发展这一思想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创新以及确立科学的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本课主要讲述自由的概念,自律与自由的关系问题。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本课是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结部分之一,在全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知识目标。明确自由的概念;理解自律与自由的关系,即自律是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真正的自由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放任。(2)能力目标。能列举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事例,简要说明自律与自由的关系、自由与放任的界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律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2.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处理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视频、图片的分析,引导学生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2.能力目标:通过对国际关系的解析,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菲对峙事件的探讨,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树立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知识"斗争"性的体认,毛泽东形成了"比较完全的"知识观,并通过教育活动加以具体实现,突出表现为:以现代知识分子的培养和改造为教育目标,以知识体验和启发为教育方法论,以知识反馈和运用为教育评价。这种知识观及其教育实现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可以充分透视到毛泽东对知识与教育的现代性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