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卢陵 《西亚非洲》2003,45(4):22-26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适应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 ,美国根据中东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把促进中东民主化、推广美式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东政策的基本目标 ,力求实现反恐与谋霸双赢 ,建立美国统治下的稳定、民主和繁荣的中东。“改造中东”战略将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持久冲击 ,并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地区格局、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分配带来深远影响。但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斯兰主义因素、反恐等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新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二、美国与伊拉克的关系如果从世界的大视角看,全面清剿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和推翻塔利班政权,既是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一阶段,也是美国重塑伊斯兰世界和改造“大中东”的第一步。如果从地区的视角看,改变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意义更为重大,既是反恐战争的第二阶段,更是美国实施重塑伊斯兰世界和改造“大中东”战略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正是就其重要性而言,美国学者称伊拉克战争是布什政府改造中东战略构想的第一步。(一)美国与伊拉克关系简史。美国与中东全面发展关系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与伊拉克接触的时间则更晚。在小布什政府决…  相似文献   

3.
美国“倒萨”的战略意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九一一事件后 ,美国认为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对美国构成威胁 ,美国总统布什强调必须推翻萨达姆政权。本文认为美国“倒萨”主要有四大战略意图 :一是控制中东石油资源 ,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是世界石油最丰富的地区 ,而美国则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能源消费国 ,控制中东石油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之一。二是改造中东伊斯兰世界 ,九一一事件后 ,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美国意欲借反恐推翻萨达姆政权 ,制衡沙特的影响力 ,以利于美国为所欲为地改造伊斯兰世界。三是牵制西方盟国 ,欧盟、日本对海外石油 ,特别是对中东石油依赖程度很深 ,控制中东石油可防止它们进一步离心。四是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兴起 ,推翻萨达姆政权可在战略上对中俄形成包围 ,达到遏制中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正在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 ,拉开了“整合中东”的序幕。中东地区各类国家间开始酝酿新的分化组合。如何稳定伊拉克战后局势、平衡各方各派的利益要求 ,是美国面临的棘手问题。这场战争同时触发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大国间最激烈、最复杂和最深刻的外交较量和利益角逐 ,它对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的影响将会在形势的后续发展及战后各方利益的摩擦与切换过程中逐步显现。尽管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和格局因“倒萨”战争而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但美国以“倒萨”为突破口“整合中东”的企图难以彻底实现 ,并将为此背上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5.
三、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和伊斯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旗帜。冷战后,美国对它实施遏制战略;“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将其列为需着力对付的“邪恶轴心”国家;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成为美国改造“大中东”战略的下一个重要目标。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构成影响美国与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是冷战后中东局势最为动荡的一年。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伊朗核危机、频繁的暴力与恐怖事件以及美国民主改造中东战略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中东“动荡图”。一、伊拉克陷入战后“乱局” ,重建步履维艰   2 0 0 3年 3月 2 0日 ,布什政府经过一年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准备 ,终于发动对伊战争。到 5月 1日布什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为止 ,这场持续 4 2天的战争 ,实现了美军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但战后伊拉克并未沿着美国所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反局势较战前更为混乱 ,美军陷入遭受暴…  相似文献   

7.
当前,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哈马斯问题,以及中东民主改造等方面均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战略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自九一一事件后在中东推行的霸权战略的缺陷有关。首先,在理论层面,美国放弃了行之有效的现实主义,因而也就丧失了明确的利益诉求;其次,在操作层面,美国新战略设定的目标超出美国自身能力,而通过民主改造实现反恐目标,则犯了将复杂现实简单化的错误;最后,美国丧失了国际合法性,因而不得不付出额外成本。中东地区秩序十分脆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彻底改造中东的社会结构。因此从长远看,美国全面介入中东事务的做法,只会使美国国力透支,陷入衰落境地。  相似文献   

8.
韩旭东 《亚非纵横》2010,(5):27-31,43
今年8月底,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部队完全撤离,美军在伊拉克近20年的作战行动终于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结束”的句号。但中东安全形势的发展仍充满变数:多种因素影响中东安全;美军随时会重返伊拉克;以色列与伊朗可能“搅局”;俄罗斯重返中东的欲望日浓;恐怖暴力将成为影响中东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试析美国"改造中东"战略及其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与巴以和平进程是美国改造中东战略的两个核心。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改造中东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表现出鲜明的战略特性。改造中东是布什政府的既定意愿,但战略意愿要受到战略能力、战略环境以及战略特性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和修订。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1月 2 9日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 ,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 ,指责伊拉克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后 ,美国不断为“倒萨”做舆论宣传和行动准备。3月 1 0~ 2 0日 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东 1 1国 ,试图说服中东各国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 ,成立反伊同盟 ,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创造条件 ,但受到中东各国一致反对。6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 ,首次提到美国有必要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7月 8日 美国总统布什强调“改变伊拉克政权是美国的一项国策” ,“我们要用一切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主导的、已有120年历史的泛美联盟组织,由于其内存逻辑的矛盾而造成的美洲国际秩序民主化功能的缺失,未能为拉美国家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导致泛美联盟危机屡屡出现。2010年2月,墨西哥坎昆团结峰会决定组建无美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以推进拉美地区一体化,进而加速拉美国家现代化,这是一种明智的战略性选择。本文从拉美历史嬗变的视角,阐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现代化不完全是单纯的国家工程,它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条件,要求与改革旧的游戏规则、推进国际秩序民主化相衔接。尽管这一过程可能十分复杂、曲折,但这一历史趋势不可避免,其前景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学术界对俄罗斯文化起源问题的探究,俄罗斯西北部地区的文化特征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沃尔霍夫河位于欧俄的西北部,中世纪早期该水系曾加入南北贸易的大水路通道之中,成为东欧西北部地区海运(波罗的海)转河运所最先涉足的水域.可以说,沃尔霍夫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波罗的海文化世界和大陆文化世界在此交汇.而拉多加城位于沃尔霍夫河注入拉多加湖的河口处,可以看成是两个文化世界的交汇之点.中世纪的拉多加城凭借着自身相对发达的生产实践、突出的文化表现等优势,成为沃尔霍夫河流域早期文明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点.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较集中、活跃的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 ,而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国内更是华人社团林立,而且尤其活跃。至2001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华人注册社团7276个(其中包括华人政党组织)①。在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起源最早,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典型;而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经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加强。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留学生中占有…  相似文献   

15.
16.
全球化时代中共对西半球国家之经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共愈来愈意识到拉丁美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胡锦涛领导下,中共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更密切。中共对拉美外交也因此出现了新方向,即双赢互利。对中国大陆而言,为了持续的发展,它必须在全世界寻找能源、原料和食粮,甚至要不计代价去获得。而西半球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各种重要矿藏,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拉美国家来说,中国大陆拥有它们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以及广大的市场。但是,进口中南美的石油面临炼油厂设施、石油内陆运送至港口及石油海运回中国大陆三大难题,解决这三大难题都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只要经济继续平稳成长,中共从国家整体战略的考量出发,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会愈来愈密切,愈来愈繁复,也会有愈来愈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Adebate on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has been the vogue in current times.To China,high on the agenda is the defense of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order,as the Abe administration denies Tokyo's past aggression by paying homage to the Yasukuni shrines (where ashes of 14 Class-A war criminals are honored),and appears to be reinterpreting its pacifist constitution in a bid to lift the ban on collective defense.Highlighting their resolve to uphol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state leaders of both China and Russia have reached agreement on a joint commemo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global anti-Fascist war.  相似文献   

18.
区域安全治理是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无论是主权国家还是国际组织纷纷加入本区域安全治理之中,履行各自安全治理职责,合作方式已经成为各个安全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工具选择,这标志着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初步形成,在维护本区域安全和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尽管中国参与印度洋护航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过程中参与较少,作用有限,这种状况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担当的身份严重不符。随着印度洋地缘战略通道对中国未来发展重要性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失效和克服域内外个别大国战略误判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中国参与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加大。中国作为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参与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已是不可或缺,并将在引导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提升和夯实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能力和基础、推动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合作等方面有所作为,为维护印度洋区域安全与稳定,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an unprecedented increase in conflict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Africa by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Thi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flurry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and of policy reports that stres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t the legal and operational levels of regional and other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The article assesses this dominant favourable view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the Commonwealth, the Francophonie and the CPLP in Africa.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cultural organisations, they have gradually extended their profile to include a security mandate. Drawing from fieldwork and 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firs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flict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se organisations in Africa.  相似文献   

20.
目前欧美经济形势严峻,社会矛盾激化,媒体丑闻不断,对外轻率用兵。这种困境有其深层次、结构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朝野零和博弈的政治体制,政府借款度日,民众超前消费,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的经济模式,垄断财团控制下媒体功能的异化,以及国际力量对比失衡背景下发动战争风险制约因素的减少。但是西方制度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功能,目前的困境并不意味西方的衰退和实力的下降,也不意味西方将减弱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或进行国际战略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