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外国渔船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一直是困扰印尼的重大问题。2014年上台的佐科政府采取强硬政策加以应对,且在非法捕鱼问题上进行安全化操作,将其从一般的公共议题升级为紧急性的安全议题。佐科总统、军队及海洋事务和渔业部等部门构成“言语一行为”集团,通过言辞表达构建出“存在性威胁”,即非法捕鱼在传统安全领域威胁印尼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则是一种跨国犯罪,并在与民众互动中形成了相应的规范。印尼政府安全化非法捕鱼问题的动力包括增强防御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保障渔民生存权,夯实执政根基等。而作为佐科政府的施政重点,妥当解决非法捕鱼问题,避免引起政治外交纠纷,则须进行相应的“去安全化”,通过外交与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是印尼大选年,先后进行了国会大选和总统大选,并顺利实现两届政府权力的有序平稳交接,开启了"平民总统"领导的新时代。尽管印尼政局存在激烈的竞争和角逐,但整体上仍保持稳定。受世界经济的影响,2014年印尼国内经济步履蹒跚,增速下降,GDP创5年来最低增长率。外交上,印尼积极参与东盟地区和国际事务,利用多边舞台展现了其积极灵活的外交风格,同时新政府提出了发展海洋外交的口号。展望2015年,印尼政局会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向好发展,外交上也更加积极有为,向着海洋强国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3.
竞争激烈、备受关注的2014年印尼总统大选最终以政治新星佐科维获胜而落下帷幕。与2004年和2009年两次总统大选相比,2014年印尼总统大选出现了很多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使得2014年的总统大选具有划时代意义,载入印尼政治发展史册。不过,印尼首位平民总统佐科维及其政党联盟没有赢得国会多数席位,这为他今后执政带来很大的挑战,他是否有政治魄力克服政治、经济上的挑战,落实他的竞选政纲,还需要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苏哈托时期诞生的“群岛观”和佐科维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都深刻影响着印尼海洋政策的构建路径和取向.这些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战略构想不仅植根于印尼历史上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并且与地区秩序、区域大国和中等强国身份,以及国内政治背景等现实利益诉求息息相关.从“海洋的领土化”的“群岛观”到“领土的海洋化”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转变,不仅标志着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战略构想路径的变化,而且也是近年来印尼在应对与周边国家海上冲突和争端时所采取的政策和举措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5.
印尼不涉及南海"争议"岛礁的主权声索,其南海政策的实践以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经济、航行和区域政治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努力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佐科总统提出的"世界海洋轴心"战略构想不仅为印尼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将成为新时期指导印尼南海政策发展的指导性纲领。  相似文献   

6.
印尼对于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的外国渔船实施"沉船"政策已有多年,近年来被炸沉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印尼"沉船"政策涉及渔业、渔民、渔业执法、非法捕鱼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尼的"沉船"政策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政策。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渔业是印尼的立国之本,但是,印尼的渔业发展水平并不高,渔民是最贫穷的群体之一。由于国内资金短缺,渔业管理与执法能力不足,非法和没有受到管制的捕捞活动普遍存在,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下,印尼政府通过高调实施"沉船"政策来显示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决心。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沉船"政策遭到外界的众多批评,并且对佐科政府建设"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可以预见,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佐科在总统的第二任期内,仍将继续实施"沉船"政策。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划界问题关系到印尼的核心利益,印尼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与相关国家谈判,迄今至少还有五个比较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印尼在处理海洋划界问题时,注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作用、谈判定力较强以及乐于参加国际海洋合作这三个特点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印尼总统佐科提出的"全球海洋支点"愿景一方面展示了印尼在海洋划界谈判中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中等强国,印度尼西亚对外战略的重心是通过推行中等强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合作机制,广泛拓展多边外交舞台,提升印尼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将印尼真正打造成为一个地区领袖国家,也就是扮演东盟的核心角色,成为东盟的"共主"和东盟地区的"代言人"。从更长远的目标出发,印尼是要跻身世界十大强国行列,实现与大国平起平坐的夙愿,赢得国际社会的真心尊重。印尼中等强国战略对中国完善周边外交布局、改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印尼的双边关系,考验着中国外交的智慧,也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产生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进一步加强,而政党政治则堪称两者之间的"枢轴"。双层博弈理论认为,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国际环境的互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外政策也会影响一国政党间的互动与博弈。印尼和美国之间的自由港公司问题是印尼多年来面临的一个棘手而重大的对外政策议题,佐科及其政党联盟则借重自由港公司问题,利用政党政治的运作和影响,将"朝小野大"扭转成"朝大野小",最终顺利实现连任。在第二个任期内,如何维护政府权力以落实重大改革措施,又不至于让权力过于集中,威胁印尼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是佐科及其执政联盟必须高度重视并谨慎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印尼总统佐科维自2014年10月上台以来,重视与中国发展政治与经贸关系,与中国缔结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族群政策方面,他采用公平对待各族裔、各宗教的政策,继续改善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地位,华人的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和社会文化权利都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外界认为印尼华人正处在历史的最佳时期。但在较好的现状和光明的前景下,依然存在影响华人生存状况的隐忧。印尼经济发展疲软、政府控制力偏弱以及歧视华人的社会基础深厚,是造成隐忧频现的原因。如果佐科维政府的经济改革仍不奏效,政府对社会现状持续失控,针对华人的大规模骚乱事件仍将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印尼是东南亚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印尼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引擎之一。但印尼出现的"逆工业化"现象已开始影响其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印尼政府推出新的振兴制造业措施,开启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力争在2025年前将印尼建成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尽管高成本经济严重制约印尼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但综合来看印尼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印尼是东南亚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印尼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引擎之一。但印尼出现的"逆工业化"现象已开始影响其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印尼政府推出新的振兴制造业措施,开启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力争在2025年前将印尼建成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尽管高成本经济严重制约印尼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但综合来看印尼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印尼华人积极参政,至今已成为印尼政治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2014年印尼大选,华人选民受到印尼主要政党的高度重视,不仅纷纷派出华人候选人,个别政党还邀请华人搭档竞选总统副总统。华人积极参与国会选举,成绩显著,广大华人选民倾力支持的佐科维成功当选总统,凸显了华人选票的影响力。在印尼不断推进政治民主和族群和谐的大环境中,印尼华人参政的良好势头,将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苏西洛总统连任后的第一年,多起反腐案件冲击印尼政坛,影响了执政效率,但是印尼政局基本保持稳定;这一年印尼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不断,造成了极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是印尼经济却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对外关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型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国内政治精英的地区大国认知,以及国际社会认可度的提升等要素,共同塑造了波兰的中等强国身份。中等强国身份的确立,建构了波兰中等强国的角色期望,驱动波兰自东欧剧变以来在国际社会扮演了"东西欧之间的调停者"、"跨大西洋关系的坚定盟友"和"欧洲地区的大国地位追求者"等角色。尤其在2015年法律与公正党执政以后,波兰通过发起"三海倡议"和"北极外交",积极谋求在中东欧地区的领导权和在北极科考领域的地区大国身份。既有的"结盟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忽略了不同中等强国之间外交行为的主观动机差异性,而角色理论突出了国内精英政治认知与外交决策之间的因果逻辑,有利于揭示不同类型的中等强国外交行为的差异性动因。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究当前波兰颇具雄心的外交决策逻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印太地区权力转移进程的加速,地区安全秩序开始变革,主要国家间的关系也处于重构中.作为印太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国家,日本与印尼以海洋安全合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两国关系.日本—印尼合作既受到亚太乃至印太地区局势快速变化、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等外部环境的较大影响,也是两国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和战略取向的主动作为.然而,其合作受到若干负面因素的掣肘.双方不仅对未来海洋安全合作具体设想有所差异,在印太安全秩序构建主导权上也存在"美日印澳"或"东盟中心"的认知分歧,而且印尼等距离外交传统与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也会抑制两国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日本与印尼的海洋安全合作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海洋产业是马来西亚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发展海洋经济是马来西亚"2020国家愿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21—2025)和"2030国家议程"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海洋经济的良性发展,马来西亚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进程中推行务实外交,努力构建周边和平环境,对中国实施南海"安静外交",引入国际力量参与油气资源开发,塑造利益共同体。在海洋航运方面上,完善国家海洋航运服务体系,积极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地区和国际航运经济合作。在海洋旅游方面上,则是做好国家战略规划,加强国家海洋旅游资源的国际推介,建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稳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基础。这些策略的选择和制度的建构,改善了马来西亚海洋经济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弥补了其发展海洋经济的能力不足,有效维护与拓展了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韩国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推动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开展,例如卢武铉时期的"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李明博时期的"新亚洲倡议"和朴槿惠时期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不过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效果并不理想,美韩联盟、大国权力政治和政府更迭使得韩国中等强国外交深受约束,缺乏延续性。对于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而言,必须立足于东亚的现实情况,发挥韩国中等国家的经济优势,做好搭台者、协调者,同时要减少政府更迭对中等强国外交的影响,增强其战略延续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佐科政府积极宣传的打造"投资亲善型"国家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近年来印尼外商投资政策的变化情况,以及这些变化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佐科就任后,修订了印尼的外资"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领域采取了"松绑"政策,并通过简化管理程序、加大税收优惠、放宽用工环境、组建服务监督小组等措施来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投资的便利性。印尼投资政策的变化契合了印尼和中国的发展战略,为双方的政策沟通奠定了基础,也为强化两国产能互补、促进多层次合作提供了便利。然而,当前印尼外资管理依旧存在政策变动频繁、执行效率低下、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程序性贪腐严重、中央与地方政策冲突、配套机构改革滞后等系列问题。中国企业要想以投资推进"一带一路"在印尼的建设,仍面临较高的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20.
软实力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20世纪90年代,印度提出了"东向政策",印尼被列为"东向政策"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伙伴。在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印度对印尼开展了全方位的软实力外交,在非常重视包括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内容的软性权力拓展的同时,还"巧妙"地将硬权力"软"使用,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与印尼的伙伴关系合作。软实力外交推动了印度"东向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使两印之间的新战略伙伴关系具备了更多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