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引入“经常居所地”是二战后国际私法中属人法制度演进的一大亮点.然而,其具体认定标准是国际私法学界的世界难题,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均不可小觑.2011年生效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大量采用经常居所地作为属人法连结点的国家.然而,该法的司法解释(一)对“经常居所地”的认定标准存在残缺构成要件,以及部分认定标准僵化刻板,部分内容模糊、可操作性差等问题.通过探讨我国当下对“经常居所地”规定的不足,分析各构成要件的认定标准,可为法官在涉外审判实践中认定“经常居所”提供可资借鉴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刑法规定的受贿罪基本构成要件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标准不断提高,相关解释仍然存在模糊之处,导致适用上的诸多困难,而刑法的补救效用甚微.这一构成要件的存在,本身就是反腐败防线过于靠后的标志,应予取消,以抑制"关系"对公共权力的严重腐蚀.  相似文献   

3.
当前,户口关系依然关系到各阶层群体的切身利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分部门、分阶段推进现行二元制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户籍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和非制度性障碍,整合与户籍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统一的户籍法,户籍管理机关仅以申请人的居住地为准来登记户口,最终实现人口自由迁徙,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享有同等权利,对于保障公民享有平等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国持久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危险驾驶罪适用"但书"是对其功能的夸大和误读,从"但书"的性质分析,在立法价值上体现谦抑主义精神,表现为犯罪概念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从司法意义上看,"但书"既不具有单独适用宣告无罪的功能,也不具有形式符合构成要件后又排斥犯罪成立的效力,"但书"是从属于评价犯罪的构成要件标准说的提示性、注意性规定。从立法本意与犯罪性质的分析看,醉酒驾驶类危险驾驶中情节因素只可以作为量刑依据,不影响定罪。  相似文献   

5.
对于是否将被代理人的过错作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法学界存在多种观点。从国内外各种理论观点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司法实践中可以发现,"单一要件说"更具有合理性。当然,客观要件对确定表见代理也有影响,因而在认定是否构成表见代理时需就主、客观要件作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论受贿罪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刑法上是一种心理态度,属于主观要件的范畴.对此,司法实践应加以正确认定,防止失之过宽或过严,做到不纵不枉.  相似文献   

7.
《居住证暂行条例》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进入居住证时代,居住证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的过渡性措施。推行居住证是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必须通过全面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逐步实现"证变本"、努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能力等路径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相似文献   

8.
"软暴力"已通过刑事司法解释续造的方式进入规范表达之中,但是长期作为"非规范用语"的背景使其在规范要素和事实要素的对应中仍然存在含义混乱和界限模糊的问题。事实层面上,"软暴力"表现为借助"暴力暗示"或"组织暗示"来展示自身的犯罪能力以实现非法目的。但就规范层面而言,"暴力性"或"组织性"却并非软暴力的必要条件,而是软暴力刑事可罚性大小的参考依据。软暴力作为一种违法犯罪手段,本身并不是任何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故其入罪仍应遵循构成要件的符合性判断,不能肆意泛化内涵或虚化外延,应通过司法适用的规范和自由裁量的平衡实现"软暴力"的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民商事案件中,法人的住所是一个重要的连接要素。它在此类案件的管辖权、国际民商事争议的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各国在法人住所的确定方法上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不同的制度,且各制度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我国现行的关于法人住所制度的立法也有诸多不足,应在未来的立法中予以弥补和更正。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实践中,对"入户抢劫"理解的不同造成了法律适用的差异,甚至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在认定"入户抢劫"时,要综合考量对"户"的界定、入户目的的"非法性"以及抢劫行为场所的特殊性。刑法意义上的"户"需具备"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特征,其中,"供他人家庭生活",既指具有血缘或者亲属关系居住者的住所,也应包括无家庭关系却有亲密感、归属感和家居性的居住者的住所。合租房、群组房、学生宿舍、商住两用房应结合上述两个特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认定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户"。构成"入户抢劫"需要入户的目的具有非法性,"入户"的非法性不局限于犯罪目的,只要是以侵害户内人员的人身、财产等违背被害人意志的目的侵入他人住宅后实施抢劫的,均可认定为入户抢劫。"入户抢劫"要求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但对"户"内这一要求,不能做过于机械的理解,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从户内延伸到户外,或者从户外延伸到户内,根据具体情形也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  相似文献   

11.
表见代理制度是民法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我国《合同法》首次确定了该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关于表见代理制度,在理论上还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从表见代理行为的性质认定出发,基于对性质的认定,提出了表见代理的具体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2.
民事欺诈是民法的基本制度,其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自由,对贯彻私法自治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我国民事欺诈制度历经无效的一元模式、无效与可撤销的二元模式,最终确立了可撤销的一元模式,但其构成要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具体而言,应当确立欺诈的重大性要件、因果关系要件和违法性要件在欺诈认定中的构成要件地位。在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的场合,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理解应视不同的交易场景进行具体判断。在未成年人实施欺诈的场合,应视交易的具体场景和交易内容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以刑制罪",无论其含义及解释机能如何变迁,在方法论上的诸多危机都无法挥却。比如,其以目的正当为藉由,扩张认定"疑难案件",以至于法官办案主观能动性扭曲;其试图将公正量刑的实现偏置于"经验感知"或"民众认同"的路径,从而导致量刑的失范化;其以"刑事政策与刑法的融会贯通"为由,先对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再以此解释构成要件,进而破坏构成要件的定型性。"以刑制罪"或有其务实态度及纠偏作用可取,但从规范逻辑维度而言,其方法错误,应予旗帜鲜明地否定。从方法论上否定"以刑制罪"的同时,充分合理地发挥罪刑均衡原则的刑法解释机能,足以应对机械套用规范条文所可能造成的罪刑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分析网上传播“性息”行为的渊源和危害,应当认定此类行为构成介绍卖淫罪;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尤其是其特殊形态的认定,进而为刑事执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区别对待的公民身份”与农民工的社会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身份表达对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与获得,与社会群体的抗争紧密关联。西方的新社会运动是在普遍平等的公民身份制度中追求群体的差异与独特,而中国的社会抗争是在"区别对待的公民身份"制度中追求个体的普遍平等。"区别对待的公民身份"主要表现为阶级划分、单位制与户籍制等方面。在阶级斗争消退、单位制式微与户籍制深入改革时期,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以多种身份在乡村、城市、工厂等多重空间,因多元诉求而参与社会抗争,成为推进中国普遍平等公民身份制度的底层动力。中央政府主动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城镇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对冲这种动力,但仍需继续改革其他制度领域的"区别对待"形式。  相似文献   

16.
补办登记的婚姻效力自男女双方均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应当补办登记"存在着以下弊端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影响了结婚登记制度的贯彻执行;容易造成早婚早育.因此,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采取以下法律对策加强法制宣传、完善结婚登记制度、强化法律制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是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监察委员会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监察对象时,依据的关键标准是行使公权力。但是在我国立法中,《监察法》中的"行使公权力"系首次以法律概念的方式出现,因此有必要对行使公权力的判定标准进行研究。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的"行使职权"概念与《监察法》中"行使公权力"概念具有较大相似性,且域外司法实践中,也多以"行使公权力"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行为要件)。因此,从《国家赔偿法》"行使职权"判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明确《监察法》中行使公权力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是我国特有的不动产概念,包括房产和地产,即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我国现行房地产登记的职能基本沿用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显出其弊端.我国目前的产权登记制度已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登记职能的要求,存在诸多缺陷: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登记机关不统一,内部登记机构分设;房地产登记效力不统一、不规范;绝对的登记要件主义;错误地把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移转合同生效的要件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应建立统一的登记机关,统一登记的程序,统一登记的效力,扩大登记的范围,淡化房地产登记制度的行政管理色彩.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及其法律改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户籍制度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这导致其存在着损害法治、危害公民权利、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等弊端。对此,应出台旨在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不平等状况的户籍法,明确"迁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并规定户口申报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户籍登记管理机关的职权和责任,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实行"户籍与口籍并存,以口籍管理为主"的模式。同时修改相关法规,完善户口法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有立法与理论研究对不动产登记制度关注颇多,对动产登记制度却重视不够.为充分发挥动产的效用,为融资提供多途径的法律保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动产登记制度.动产登记制度应建立登记对抗要件主义为原则登记成立要件主义为例外的立法模式.对我国动产登记制度加以完善应首先从进一步明确登记动产范围入手,通过统一登记机关、建立配套登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